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度绝迹的街头赌博,近来又重整...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度绝迹的街头赌博,近来又重整旗鼓了。

②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内容一目了然

③王经理现在虽然名噪一时,但在刚出社会时,他也曾经明珠暗投,无人赏识。

④他做什么事情都是按图索骥,效率太低。

⑤兵团组建时,兵士们筚路蓝缕,克服了各种艰苦,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⑥对偏远地区居民的照顾,政府常有望尘莫及之感。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在这里修饰赌博,不正确; 第二处,一目了然,意思是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此句话是说初学写作的人不会运用技巧,内容简单,用在这里错; 第三处,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用在这里正确; 第四处,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后多比喻做事拘泥成法,不懂变通;也泛指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在这里取“做事拘泥成法,不懂变通”意,形容办事效率低,正确; 第五处,筚路蓝缕,意思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用在这里形容兵团组建之初的艰难,正确; 第六处,望尘莫及,指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也常用在否定句中,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虽正值青春年少,却总是一副老气横秋、无精打采的样子。

B.如果只为了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

C.不管英语语法有多么灵话,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首先要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句子的结构。

D.对于触犯法律的行为,只采取简单的罚款办法,无异是扬汤止沸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氓》)

(4)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氓》)

(5)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6)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7)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8)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山阴时,据梦中所得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尾联“吴中近事均知否?”诗人自问自答,告诉好友每家的团扇上都画着他。

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

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

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

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B.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C.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D.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年诏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     简:选拔

B.太祖以父婚子                  曩:从前

C.德即册立仪上                  具:详细

D.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          故事:旧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秀才,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C.父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

(2)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欢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清欢为题,清欢二字的含义是从平淡、简单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

B.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散步、吃饭、约会等方面来表现的。

C.文中第3段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思考。

D.作者认为不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和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才能获得清欢。

2.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