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以为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常常讨论、常常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就是你究竟怎样衡量判断哪一首诗是好诗,哪一首诗是坏诗。不仅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给学生一首诗,告诉他作者是莎士比亚,他就盲目崇拜,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就一定都好。___________________,他就很难判断,那究竟是好诗还是坏诗。也许他自己凭借一点儿直觉感受,说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可是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却说不出缘故。即便是能说出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中山桥”为陈述对象,将下面的文字重组为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句,但不得改变原意。
黄河上有一度上百年的铁桥,名日中山桥,中山桥的名气不小,享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桥梁文化。走过百年风雨,兰州的成长,中山桥一一见证。同时,中山桥也在向世人默默地诉说着苍凉的往事。现在,中山轿正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创造了______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文化创新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不能________。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下来的知识精华,具有______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_________,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还有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 )。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博大精深 本末倒置 历久弥新 相得益彰
B. 卷帙浩繁 舍本逐末 老而弥坚 珠联壁合
C. 卷帙浩繁 本末倒置 老而弥坚 相得益彰
D. 博大精深 舍本逐末 历久弥新 珠联壁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B. 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C. 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D. 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输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要注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B. 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我们要着重对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C. 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D. 我们要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要把科技与文化融合起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士大夫们听到“老师”“弟子”称呼的反应,还运用对比表达了对君子的讽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描写诸葛亮在出山前的愿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对“有主”的世间万物的态度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倒装句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这样起句,诗歌便显得有波澜。
B.第三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周旋于公事文书之中,没完没了,表达了怀才不透、壮志难酬的情怀。
C.第四句情景交融,写诗人看到楼头的阵阵风雨,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满目苍凉萧瑟的景色,使人感伤.
D.尾联写诗人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忘却烦恼的豁达开朗。
2.“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为便。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数,全活甚众。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却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因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鼎以衰病辞,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薨。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之意。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