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黄山2018年7月起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或不听劝阻擅入未开发区域,陷入困境或危险...

黄山2018年7月起启动有偿救援,对违规或不听劝阻擅入未开发区域,陷入困境或危险而求救的游客,将由旅游活动组织者及被救助人承担相应救援费用。关于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光明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比赛,以下时正方观点,请你代表反方发言,阐述你方的观点。要求80个字以内。

正方:说明大于一切,景区应该讲人道主义,不应钻到钱眼里去。你去逛商场,只看不买,难道商场经营者就不用对你的安全负责了吗?同样的道理,景区救援就应时无偿的、无条件的,游客遇到了险情,景区就应该组织救援,不管当事人有无过错或是否购买门票。

反方:                                       

 

示例:救援者本身就面临着生命危险,难道救援者的就不是命?景区救援,需要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偿救援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探险者的任性行为。(角度合理,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规定字数即可)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光明学校组织了一场辩论比赛,以下时正方观点,请你代表反方发言,阐述你方的观点。要求80个字以内”,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分析正方的观点,然后针对正方的观点进行反驳。从题干来看,本次辩论的中心是“景区救援应不应该有偿”,正方观点认为景区救援不该收取费用,应该无偿、无条件,景区要为当事人的安全负责,认为“生命大于一切”;针对正方的观点,反方可以从救援者救援要面临的危险、景区救援所面临的花费以及有偿救援可以对当事人任性行为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反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        ,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赋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        ,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        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

B.远见卓识    相反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

C.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

D.真知灼见    相反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挣脱民族的狭隘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C.能不能挣脱民族的狭隘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

D.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理想也不是对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追求

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追求

C.对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追求也不是人生理想

D.也不是追求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写琵琶女准备演奏时,只是校弦试音,就让人感受到其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 ”,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善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概括途中的风物险阻。

B.首联带着强烈的情感明知故问,强调了道路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

C.颔联一写空间,一写时间,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路途之艰难。

D.颈联寄情于风土,官桥的祭酒客、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实写路途上特有的风物。

2.本诗的尾联广受后世称颂,请从写作技巧的角度鉴赏这一联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赠幽州都督,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B.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C.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D.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寖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在唐代,进士考试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也不同。

C.饥馑即灾荒,指因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尔雅·释天》中解释为“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D.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长短字数不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考中进士后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晋州刺史等职,后因与姚崇不协,被罢免工部尚书。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对给公主修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进谏,第一次没有被采纳,第二次得到皇帝的赞赏,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他得知窦怀贞等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后又增加赏赐。

D.魏知古忠诚尽职,正直仁爱。宋璟听说他死后很感叹,对他高度评价,说他兼有叔向的正直和子产的仁爱。死后朝廷追封他为幽州都督,谥号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

(2)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门沿

龙应台

①旧年最末一个晚上,十八岁的华飞去和朋友午夜狂欢。我坐在旅店的窗边,泰北冬季的天空洁净,尤其当城市的灯火因贫穷而黯淡,星星就大胆放肆了,一颗一颗堂堂出现。但是星星虽亮,却极度沉默,下面的街头人声鼎沸,乐鼓翻腾。刚从街上的人流里撤回,我知道,像河水般涌动的是情绪激越的观光客,但是暗巷里骑楼下,疲惫的女人正开始收推,她们赤脚的幼儿蜷在一旁,用破毯子裏着,早睡着了。

②烟火冲向天空轰然炸开,瞬间的璀璨,极致的炫美,人们雀跃欢呼。这是跨年之夜。可是,这不是神明的生日,不是英雄的诞辰,不是神话中某一个伟大的时刻,不是民族史里某一个壮烈的发生,那么,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

③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

④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柱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⑤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一栋每天路过的熟悉的房子,从围墙的斑驳剥落到门柱的腐蚀倾倒,然后看着它的屋顶一寸寸扩大“垮陷”,有一天野树爬藤从屋中“昂然窜出”,宣告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⑥有时候,我们用非常细微的“动”去量时间。星星的行走、潮水的涨落、日影的长短,不都是时间的量器?在香港的海滨,我看每天金星出现在海平线的点,冬天和夏天不同。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我看夕阳下沉时碰到观音山脊的那一刹那,春天和秋天也不同。

⑦你是否也用过别的量法?孩子小时,我在他们卧房的门沿挂上一个一米半高的木板量尺。每一年孩子的生日,让他们站在门沿背对着尺,把他们的高度用小刀刻下。于是刻度一节一节高升,时间也就一节一节地流走。

⑧南美洲有一家人,夫妻俩加五个孩子,每一年的同一天,一家七ロー人拍一张大头照,三十年不曾间断。三十年中,红颜夫妻变成老夫老媪,可爱纯真的婴儿变成心事重重的中年人。

⑨还有那疯狂的艺术家,突然决定写数字。醒来一开眼就写,连续累积数字,吃饭、坐车、走路、如厕、洗头时不断地写;搭飞机出国时,在飞机的座位上写;到医院看病打针时,在病床上写;到教堂做礼拜时,在教堂的长板凳上写。每分每刻每时写,每天每月每年写,数字愈来愈大,字符串愈来愈长,艺术家这个人,是的,愈来愈老。

⑩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杜甫不是在记录时间吗?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记录时间吗?伦勃朗一年一年画自画像,从少年轻狂画到满目苍凉——他不是在记录时间吗?

⑪农业社会的人们认真地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难道不也是在一个看不见的门沿上,秘密地、一刀一刀刻下时间的印记?

⑫所以跨年的狂欢,恐怕也是一种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吧?都市里的人,灯火太亮,已经不再习惯看星星的移动和潮汐的涨落,他们只能抓住一个日期,在那一个晚上,用美酒、音乐和烟火,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在那看不见的门沿量尺上,刻下一刀。

⑬凌晨四时,整个清迈小城在宁静的沉睡中,新的一年悄悄开始。我们行装齐整,离开了旅店,在黑夜中上路,往泰寮边界出发。五个小时的蜿蜓山道,两天的慢船河路,冷冽的空气使人清醒。我在想,在古老的湄公河上啊,时间用什么测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写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们各有各自记录时间的方式,推出跨年的狂欢是记录时间的集体仪式的结论。

B.文章第②段描写璀璨炫丽的烟火后,又连用了四个否定排比句,从而引出下文“人们庆祝的究竟是什么呢?”的发问。

C.第⑤段写野树爬藤从“垮陷”的屋顶“昂然窜出”,用野树爬藤的旺盛和房屋的颓败形成对比,体现时间的流逝。

D.跨年的夜晚,“借着人群的吆喝彼此壮胆”体现了人们复杂的心情:现代人对都市中单调和孤独的生活的极度恐惧。

2.文章大量内容是写测量时间,作者却以“门沿”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