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既以蚯蚓为喻,正面论证了“学...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既以蚯蚓为喻,正面论证了“学习要专心”的论点,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来论证这个论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3)陆游《游山西村》中直接赞美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对吾土吾民之爱的一句是“_______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蟹、跪、螯、鳝、躁、摧、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1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2;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3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镇戎军兼安抚使,朝代变迁,一生历仕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词人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词人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再见旧时景象而嘶鸣,写出了词人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写终南山未改旧时青色,是为了表现家乡仍然充满生机。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 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 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 《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 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 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 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2 日上午,北京市有关部门按照前期发布的《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要求,在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自动驾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系列程序后。向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发放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按照要求,所有申请自动驾驶试验牌照的自动驾驶汽车。须通过5000千米以上的封闭测试场日常训练和相应等级的能力评估,包括对交通法规的遵守能力、自动驾驶执行能力、紧急情况下人工接管能力等,只有达到了一定能力水平,通过了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才能够上路测试。测试驾驶员须通过不少于50小时的培训和训练,能够随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前,须通过专家的评估论证;;上路后,测试车辆要安装监管设施并上传数据,以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按规定时间、规定路段进行试验,并随时接受监督。

(摘自人民网新闻《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正式上路测试》)

材料二

随着“无人”驾 驶汽车“驶向”发展快车道,在安全、法律、伦理上的热议也将其推到了“风口浪尖”,这是其“上路”前必须跨越的。正确的价值观是任何商业的基础,“无人”驾驶也是如此。比如,在设置系统时如何更加公平保护行人和司乘等。都将充分探讨,划出道德伦理边界,让产业充满“善意”和“责任”地发展。这既有政府的努力,也是企业的责任。无人驾驶最终会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形式“上路”,这要经过多年努力,需要政府、社会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

( 摘自李冉《自动驾驶路测规范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人民交通)2018年6月4日)

材料三

近日 ,优步自动驾驶车辆在国外路测时撞死一行人,这是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的事件。从美国媒体报道看,这一事件可能与优步自动驾驶系统中负责决定如何对传感器检测到的物体做出反应的软件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优步做出系统调整,从而造成系统对汽车周围物体不够“敏感”。那就是优步试图让自动驾驶车坐起来更舒服。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优步收购无人驾驶卡车公司奥托,这家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设计理念是将安全排在第三位。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导致了优步事故。据报道,当时,优步无人车的传感器检测到了一个正和自行车一起过马路的行人。但软件决定不马上做出反应。从目前所爆出的自动驾驶安全事故来看,出现的问题主要在这几个维度:其一是算法的错误。比如前些年谷歌与通用合作的自动驾驶出事故就是因为算法的错误,自动驾驶与人不一样,它不会对自已没有经历过的场景举一反三。其二是人没有尽到责任。特斯拉与货车相撞的事故,是人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汽车系统自身也有缺陷。自动驾驶的推进是分层级的,从人机共驾、有条件的低速自动驾驶到开放环境的高速自动驾驶,其实现过程是不断演进的,在人机共驾辅助驾驶阶段,人还必须行使相关的责任。

(摘自李佳师《路测车纷纷上路,中国自动驾驶如何安全加速?》.《中国电子报》2018年5月22日)

材料四

日前,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他们在遵守一系列特定条件下进行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这意味着大众.宝马、戴姆勒等汽车巨头未来可以顺利地在国内道路进行新技术的测试,加大对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同时,这也创造了全球自动驾驶立法先例。这是德国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通过的这项法律规定,带.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将安装一个类似“黑匣子”的装置,用来记录系统运作、要求介入和人工驾驶等不同阶段的具体驾驶情况,以保证在出现交通安全事故时,明确责任划分。如果是在人为驾驶情况下发生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交通事故责任;而如果是自动驾驶系统原因引发的事故,那么将由汽车制造商承担责任。法律还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驾驶席必须有专职司机监控,但驾驶者的双手允许离开方向盘,视线也可以离开道路,查收电子邮件、浏览网页等。

(摘自王娅莉《多国加速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领北京市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需要经过封闭测试场训练、自动驶能力评估和专家评审等程序,以确保自动驾驶汽车未来上路的安全系数。

B.自动驾驶汽车上路,不仅需要技术与安全措施作为保障,也要考虑伦理层面的内容,系统设置方面公平保障行人和司乘的安全,就是伦理价值观的体现。

C.试图让自动驾驶车坐起来更舒服,这是优步自动驾驶车辆核心的设计理念,正是这一理念的先天缺陷导致了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的事件。

D.德国联邦参议院通过的首部关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其一大亮点在于用特殊的装置记录具体的驾驶情况,这有助于出现交通安全事故时明晰不同责任主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对驾驶员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紧急情况下的人工接管能力。驾驶员接受不少于50小时的培训和训练,就是为了训练这方面的能力。

B.优步无人车的传感器检测到行人时,由于软件的算法错误,无法对自身没有经历过的场景做出相应的调整。导致驾驶员没有尽到相应的责任。

C.自动驾驶的推进一般需要经过人机共驾、有条件的低速自动驾驶到开放环境的高速自动驾驶等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驾驶员的责任也不一样。

D.按照德国法律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驾驶者可以查收电子邮件、浏览网页,但如果发生事故,驾驶者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综合四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如何确保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时的安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萧亮飞

张晓林

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夷门十子”之一的萧亮飞,是民国期间的大诗人。晚年,他曾一度将一把剃头刀视若珍宝。这是一把民国年间很常见的剃头刀,木制的刀柄,一头镶了一块小小的象牙作为点缀。不使用的时候,刀子可以合到木柄里去,再普通不过了。

每天清早起来,萧亮飞都要在磨刀石上磨这把剃头刀子,每次磨一袋烟的工夫,然后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合起来,放进口袋里。他的这把剃头刀子,却不是用来剃头的,他有别的用途。

萧亮飞有一个癖好。他不喜欢大块吃肉,却喜欢吃骨头上面残留的肉筋。而这些肉筋不大容易吃到嘴里,也很难弄下来,他就用这把剃头刀子将这些肉筋一点一点地剔下来,抖上蒜汁,然后吃掉。

年轻时的萧亮飞喜欢游历,结交了一大批文人雅士,饮酒、品茶、赋诗。作诗填词之余,萧亮飞还喜欢涂抹几笔,简单画一些荷花、兰草、紫藤等,画的都很飘逸,倒和他的诗词风格相近。他最拿手的是画菊花。他画的菊花,形和神都有一种孤傲之气。

能把菊花画到这个境界的,放眼民国夷门画坛,绝没有第二个人。然而。萧亮飞的画名被他的诗名掩盖,竟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菊高手。

在萧亮飞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阵子,萧亮飞喜欢收进一些当地名人的字画。闲时赏玩。做字画生意的马三隔十天半月都会拿一些字画来完售。这一天,马三夹着一沓字画又来了。他把画放在桌子上,说:“挑挑看,都是名家的!”萧亮飞一幅一幅地看下来,竟没有一件入眼的,不禁失望地摇摇头。

马三一边收拾,一边自响地说:“没关系,有好画再送过来!”忽然,萧亮飞眼前一亮,原来马三用来包画的那张纸也是一幅画,只是已经破残,看不清画家的名字了。那幅画看上去颇为不俗。

萧亮飞急喊:“慢着。把那张包纸拿来看看。”

把残画拿在手里,只细看了一眼,萧亮飞就愣住了。那幅画竟是他不久前画的《寒菊图》。他不禁喃喃自语:“这世人看重的,多是一个虚名啊!”

自此以后,萧亮飞不再收藏字画,也把世事看淡了许多。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似乎一夜之间,萧亮飞的画在夷门风行起来,求他作品的人在门前排起了长队。开始,价位定得很低,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哗啦”,黄包车夫、打烧饼的、卖牛羊肉汤的等等,也都找上门来了。时值盛夏,酷热难耐,来人大都拿着折扇让他画扇。开封人自宋朝就崇尚风雅,讲排场,手里拿把画扇总比拿把蒲扇排场多了!

萧亮飞不胜其苦,只得挂出告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后面又加一小注,曰:文人本不应言利,无奈,无奈!

不久,无赖牛大扁担找上门来。他将一枚银币“啪”地拍在萧亮飞书案上.说:“萧大诗人,给画幅菊花!我只要一朵!”

萧亮飞一愣,接着就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他忽然大笑。接着站起身,让牛大扁担坐到自己的椅子上来。然后给牛大肩担泡了一杯茶。牛大扁担端着茶杯,有些不知所措。

萧亮飞说:“好,我给你画,一朵菊花半元银币不好收,就不收你的钱了。不仅不收钱,另外再送你一朵梅花,一竿墨竹。”

画好,牛大扃担一句话没说,拿起画就走了。走到大街上,却又兴奋起来。见了熟人,把画拿出来让人家看。说:“这画一文钱没掏,萧亮飞乖乖给我画的!"

有个懂画的人细细地看了两眼,笑起来:“你这个人,被人骂了还高兴得像捡了个元宝似的!”牛大扁担低头看画,画面上,除了一朵菊花、一朵梅花,就是那竿墨竹了。再无别的东西,哪里骂了自己?他不禁露出一脸的茫然。

那人指着画说:“最上边的那朵梅花是往下履开的,墨竹画在了菊花的下边,一是嘲笑你的工作,二是说你这样下去终究是会倒霉的!”

牛大扁担脸上一红一红的,他默默地将画收了起来,低头头往巷子的深处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萧亮飞本是大诗人,喜欢吟诗作词,风格飘逸;同时也擅长画菊,造诣居民国夷门画坛之首,但曾有一段时间其作品并不为人所看重。

B.小说较为详细地描写了萧亮飞用剃头刀剔肉筋吃的情节,体现了他世俗的一面,这是对萧亮飞这一世外高人的性格的有效补充,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

C.萧亮飞挂出“菊花每朵银币半元。先款后画,概不赊账”的告示,又加一小注。这既体现了他的无奈,又体现了他怕被人误解的心理。

D.趾高气扬━不知所措━兴奋 、炫耀━一脸茫然━羞愧难当,小说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把牛大扁担的心理变化写得极为细腻。

2.小说开篇说“诗人身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萧亮飞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小说这样开篇有什么好处?

3.小说设置马三卖字画被萧亮飞发现自己的一幅(寒菊图)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美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以此为背景,审美的超功利性促进人追求雅化生活并对生活抱理想态度,这些都天然地通向一种健康、乐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审美不是道德,但它天然孕育并涵养着道德。

中国传统文明萌芽于上古时期的巫史传统,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上古的“巫”并没有发展出对后世文明产生强大统摄作用的宗教,而是显现出更理智清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表现就是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周公的制礼作乐。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

当代的儒家伦理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中国儒家关于美、德关系的看法限定在个体化的人性养成方面,但事实上,它却具有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按《诗经·泮水》等文献,起码在春秋时期,中国即存在完整的国家礼乐教育体系,天子有辟雍,诸侯有泮官,民间有庠序。宋元以降。借助话本和曲艺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礼乐精神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要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为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促进人对生活抱理想态度,拥有健康、高尚情操。

B.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典型表现。

C.孔子指出美善差异及美对善的生成与涵养。孟子则正好相反,强调善向美的生成。

D.美介入道德教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来说,既立于个体又面向群体和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概念入手阐释了美与德的基本关系,再放人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具体分析。

B.文章引用《论语》《诗经》等文献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

C.文章分析美与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相融又有差异的特点时,层次清晰且具辩证性。

D.认为审美不是道德却能孕育并涵养道德,这是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美与善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美是源发意义上人性向善的内部动因,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B.所谓以美储善,是基于美与善的差异而提出,指通过美来兴发、涵养人性中的善。

C.中国传统儒家推行礼乐教育。就是利用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滋养和化育作用。

D.通过美育达成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革除国民教育弊端,国家道德建设将行稳致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