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农林渔牧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边界相对清楚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产物。人类进化史表明,人类是从灵长类古猿进化而来的,属于群居型动物。这一进化过程,提供了早期村落产生的两条线索。一是群居作为动物性本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特别是到了智人阶段,人类为了有效减少个体的生存难度,发展出了共同防御、共同发展的族群观念,因而基于血缘的聚众而居开始发生。二是由于生存的驱动,人类开始积极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出大量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包括工具、器皿、衣物、建筑和制作它们的经验、技术,以及语言、制度、道德和原始信仰等。这一进化过程中动物性聚众本能开始向社会性聚居意识转变,基于血缘的原初氏族组织应运而生,于是,地城空间上的居民点开始与作为社会单元的氏族组织重合,具有村落内涵的聚落随之产生。
距今一万年前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从“居无定所”的迁徙流动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定居生活。定居把人类固定在土地之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稳定并扩大了定居生活,才有了早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从氏族进化为部落,部落又发展到部落联盟。建立在氏族组织之上的村落向群团化发展,并形成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趋势。由此,国家应运而生,中华大地逐步从分散走向统一。这是从血缘到地缘,进而再到文明的重组与整合。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跨地域、跨血緣、跨部落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国家要维系和巩固这种关系,其前提和基础是对土地和人口的全面掌控,因为二者关系到国家的人丁强弱和经济收入的多寡。因此,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已充分表明这一点。伴随国家对村落的实际认同,“村”的概念在东汉随之出现。至唐代,国家更是构建了“村坊分治”的行政管控体系,可见,国家视野下,村落以其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和地缘一体性的特质,起到了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作用。
作为“聚族而居”的社会单元,中国村落是血缘关系优先的社会,属于血缘型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世界的产生。除田赋徭役、战争动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外,村落较少与外界发生联系,是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推进,近代以来的村落共同体逐步转型发展。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富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
(摘编处胡彬彬、邓昶《变迁与转型: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供人类长期生活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的出现,村落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开始形成
B.农业的出现使人类逐步定居下来,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进化为部落联盟。
C.先秦的“井田制”、秦汉的“郡县制”、唐代的“村坊分治”,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
D.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的村落共同体,是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基于血缘关系优先的封闭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站在人类进化史的高度提出问题,审视人类由动物性向社会性转变的历程。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
C.文章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变迁为前提,论证国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D.文章按照从血缘到地缘再到文明的顺序展开,符合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促进人类进化。
B.如果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国家就能避免分裂,走向统一。
C.洋务运动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迎来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D.持续的改革开放,正在瓦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村落将走向现代转型之路。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 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耀华号”,7月31日从重庆港开出,本月3日6点50分在右行至牌县航段,船舵突然失控,船体搁浅,并且严重倾斜。长江港务监督局迅逸組织教援,但因水位只有1.7米,客轮的吃水线是24米,再加上近期长江退水速度较快,因此4次救援全部失败船上243名旅客被困12小时后,在有关部门组织下安全抵达武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
如今,手机已进入日用品的行列,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手机里常有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照片等个人隐私,①______。 另外,由于回收途径混乱,多数用户会将淘汰的手机闲置,而这也带来了许多麻烦。由此,比较正规的手机回收的网络平台也就应运而生了。②________:第一,交由环保部门拆解,做无害化处理;第二,可以继续使用的部分新款手机则交由回收商做相应处理后销售。③__________,某销售回购手机的网站就明确表示,他们会对产品做严格、彻底的数据清洗,以确保顾客的权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大运河是先人赠给我们的需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流动文化。2500 年来,它是运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存的沃土,见证了两岸人民痛快淋漓的劳作场面,也承载了两岸人民滚滚而来的乡愁记忆。随着大运河进入世遗时代,千年运河需要出使新征程,勇担新使命,焕发新生机,这些是其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 ),这也将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依据。
我们要援古证今,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运河文化传承下去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运河生态休闲绿带。这需要通过把运河两岸景区勾连起来,放大旅游功能的方式,协调重组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同时抓住运河通水复航的机遇,引进民间资本与政府共同建设,使人与运河和谐共生 ,从而衍生出相关产业 。《遇见大运河》就是运河相关产业的典型代表,历经三年的创作打磨,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包含了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运河承载千年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厚重遗产,它定要与当地环境协调,与当地居民生活适应,才能获得新生。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使我们确立新的选择
B.新的选择要求我们确立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C.我们确立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体现着我们的选择
D.我们对新理念和新思路的确立,影响着我们的选择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B.我们舔盐,眼睛看着远方,但谁也不敢嚼盐。嚼——盐?那可太厉害了。
C.长长的一带沙滩上,满放着些藤篓子——实在是些轿式的藤椅子……
D.“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建设、被遗忘被保护和被开凿的过程,实现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B.以现代舞形式演绎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包含了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C.以现代舞形式展示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包含了对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D.以现代舞形式演绎了大运河被开凿、被建、设被遗忘和被保护的过程,实现了真实、完整的文化遗产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判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的诗句是:_____,____。
(2) 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突出表现了秋江景物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 《离骚》中屈原以鹰、雕之类的鸟自喻,表明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