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红枣等配料来泡喝;①______,即不加任何有损茶叶本味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喝茶、品茶、茶艺和茶道,其中茶道是饮茶的最高境界。②______?有人认为“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四谛,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照片
李镜
当吕斌提出墙上的老照片能卖到六万元时,离休多年的原军区副司令员吕思礼睁大眼睛,看着儿子。
“也许,还能卖到八万。”吕斌又说。
吕思礼定格在刚才的表情上。吕斌看着父亲的眼睛,既看不到智慧,也看不到果敢,此刻,他竟对父亲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辉煌历史产生了怀疑。
儿子第三遍说那老照片可以卖钱时,吕思礼目光移到了墙上,眼睛亮了一下,嘴角浮上笑纹。
老照片已经发黄,赫然入目的是一个剥得精光的马头,只余发白的骨架。马头和一盏马灯放在油漆斑驳的桌上,后面墙上隐约有张军用地图。
“爸,能考虑卖吗?拍卖商来看过,说底价可以定在六万。”
“你急着用钱吗?”
吕斌张了张嘴,不知怎么回答。他觉得父亲的观念太古老了,并不是没有钱花才去挣钱,挣钱本身就是目的。
五年前,吕斌从副团职岗位离开军营创办公司,希望父亲动用关系为他发挥“余热”。父亲当时说:“我赤脚走进红军时,我的父亲已经死了;后来,我成了将军。”
父亲是在拒绝他,也是在鼓励他自立自强。“挂这儿,只是老照片,放到拍卖台上,它就是艺术品。”吕斌指点着说,“这光用得多好,还有这儿,空洞的眼睛,让人产生许多联想,这是典型的现代派作品。”
其实,吕斌没对父亲完全说实话。那天与拍卖商同来的一个大老板相中了老照片,说如果能得到它,愿与自己成为生意伙伴。生意难做,吕斌很需要这样有经济实力的合伙人帮一把。
“好就好在它是绝版。”吕斌接着说,“不然,不可能值这么多钱。”
吕思礼盯着儿子,隐忍中有一丝愠怒,说:“急用钱找你妈,我们积蓄不多,但能救急。”
吕斌走后,妻子把儿子公司目前的困境告诉了吕思礼,并说出了儿子的真实想法。
吕思礼沉默了,五年来他从未过问儿子的生意,不知道公司的情况。
他凝望着墙上的老照片,五十年前的月亮渐渐清晰地出现在眼前。那是一轮圆月,高悬在松辽平原S城市政府的大楼上。
这是三十五岁的前线总指挥吕思礼在S城送走的第三个满月,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在刚刚过去的一百一十二个日夜,他指挥十万之众,像铁箍一样,将同样数量的国民党军死死围困在S城中。围城七十天,城中粮荒;围城三个月,粮价飞涨七百倍,猫狗甚至老鼠被抓尽吃光,战马成了饿城中最后的晚餐;围城一百天,守城敌军陆续投降,只有市府大楼还在抵抗。那是防守s城的最高指挥官关铸成将军和他仅剩三十多人的卫队。
关铸成负隅顽抗整整两昼夜,怎样喊话都不放下武器。
吕思礼拨通了市府大楼的电话:“关将军,我很尊敬你,在滇缅抗日前线,你是战功赫赫的雄狮。”对方沉默片刻,用低/的声音说:“此时,我成了困兽,你不会不知道困兽犹斗吧?”“可是你没有斗下去的最起码条件了。你的声音透着虚弱,你的处境艰难到了极点。”对方冷笑了一下:“我给自己留了一颗子弹。”吕思礼也冷笑了一下:“那对你来说很简单,但走出来却需要勇气。循道而行,顺天理合民意,无羞无愧。”
停顿了一下,吕思礼又说:“关将军,请你看看窗外,月亮多圆,你大概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吧。半小时后我在大楼前等你。你可以出来得体面些,不用打白旗。”
中秋月很圆很大,静静地停在市府大楼的楼顶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忽然,楼门打开,形容枯槁的关铸成缓缓走了出来。
吕思礼踏进关铸成的作战室。先是闻到一股恶臭,接着就看见遍地的动物骨头。
办公桌上,一个被啃得精光的马头和一盏马灯十分醒目。他让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一幕。
这个场景,这个马头,对于这场战役的双方都意味深长。
五十年了,吕思礼习惯了这张老照片的相伴。
他走近老照片,久久站立,自语遭:“想不到你还这么有用。也许,是我迂得有些不合时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斌只图赚钱,执意要卖掉父亲的老照片,引发了父子间激烈的争执,小说以此制造悬念,引入入胜。
B.用围城战术与同等数量的守城敌军较量,迫使敌军陆续投降,最大限度地保全了S城,这是吕思礼的辉煌之战。
C.小说里的“中秋月”既点明了时间,又暗含团圆之意,它柔化了关铸成的心,在他作抉择时起了推动作用。
D.小说用相当长的篇幅插叙五十年前的那场战役,交代了老照片的由来,为中心事件作补充,使内容更加丰满。
2.吕思礼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老照片”为题,有什么作用?
4.吕思礼最终会把老照片给儿子吗?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思忆美好年华,引发惋惜感伤之情。
(2)在《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秋风轻拂、江水平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诗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政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说理生动透彻。
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增强了论辩的力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下列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了担当精神的内涵:饱受摧残但不忘使命、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责任;遭到排挤仍矢志报国、力主抗敌的辛弃疾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执着;身处暗夜仍以笔为枪、唤醒国民的鲁迅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风骨;历经迫害但反躬自省、叩问灵魂的巴金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境界。
A.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B.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表达抗敌报国之志,抒发壮志难酬之情,词风豪放,后人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他的小说代表作还有《祝福》《阿Q正传》等。
D.巴金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他的小说《家》主要表现了腐朽和新生的交战,反映出封建大家族衰亡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