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在四川都江堰西、成都西北。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⑧梁父吟:《三国志》 说诸葛亮躬耕陇由,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返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 、“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 指蜀汉刘禅,其宠信宦官,终于亡国,诗人对刘禅死后才回归祠庙深表同情;《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

2.首联“伤客心”提挈了全篇的主要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C 2.①首联写春日登高所见,一片花团锦簇,但是联想到自身漂泊的处境,不禁充满了客居他乡的伤感。②“万方多难”,“西山盗寇” 相侵,战乱频繁,因家动荡。作者忧因忧民,为家国前途而伤心。③尾联用后主与诸葛亮的典故。一方面感慨君主无道,任用奸佞。不由得伤心;另一方面自己空有才华,难遇明主,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因此伤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诗人对刘禅死后回归祠庙深表同情”错误,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还祠庙”: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宠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还" ,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蔑视。 故选C。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译文:登上高楼满怀伤感看繁花,万方多艰难令人触目惊心。在这战乱时候我登上此楼,世事如玉垒山变幻的浮云。圣朝就像北极星永保气运,盗寇侵河山只能徒劳兴叹。可怜后主只剩祠庙可归还,姑且在黄昏时吟诵《梁甫吟》。《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诗人在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种种现象,诗人徒有“伤客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自是遂受知。既即位,简入文渊阁,为更名荣。同值七人,荣最少,警敏。一日晚,宁夏报被围。召七人,皆已出,独荣在,帝示以奏。荣曰:“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帝谓荣曰:“何料之审也!”帝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明年以父丧给传归。既葬,起复视事。

二十一年,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

二十二年,复从北征。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还次榆木川,帝崩。中官马云等莫知所措,密与荣、幼孜入御幄议。二人议:六师在外,去京师尚远,秘不发丧。以礼敛,熔锡为椑,载舆中。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或请因他事为敕,驰报皇太子。二人曰:“谁敢尔!先帝在则称敕,宾天而称敕,诈也,罪不小。”众曰:“然。”乃具大行月日及遗命传位意,启太子。

仁宗即位,进太常卿,寻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宣德元年,汉王高煦反。帝召荣等定计。荣首请帝亲征,曰:“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帝从其计。至乐安,高煦出降。

及仁宗晏驾,英宗践阼,委寄如故。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荣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国。帝然之。正统五年乞归展墓,命中官护行。还至武林驿而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                             

(节选自《明史·杨荣传》)

[]椑,,最里面的一层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B.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C.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D. 五年/命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还奏武英殿/帝大悦/值盛暑/亲剖瓜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复,明、清时指官员父母丧服满期后补官。

B. 六师,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亦泛指全部军队。

C. 大行,古代称刚去世而尚未定谥号的皇帝、皇后。

D. 践阼,亦作“践胙”“践祚”,指即位、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荣深得帝心,进谏有方。朝堂议事时,有时皇上发怒,一见到杨荣就和颜悦色;杨荣劝导皇上往往很委婉,常能帮助触怒皇上的臣子免祸。

B. 杨荣遇事镇定,谋而能断。无论是处置宁夏被围,还是处置福建、浙江叛乱,杨荣都能镇定自若地分析局势,为皇上决断提供参考。

C. 杨荣颇识大局,依礼处事。皇帝北征意外驾崩,杨荣与金幼孜议定依礼装殓;有人想用不合乎礼制的方式将成祖驾崩的消息报告太子,杨荣坚决阻止。

D. 杨荣老成持重,虑事深远。英宗与群臣商议是否放弃安南时,大臣们多认为安南不可留,而杨荣认为不应该因为安南地处荒僻就轻易放弃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夏城坚,人皆习战,奏上已十余日,围解矣。”夜半,果奏围解。

(2)彼谓陛下新立,必不自行。今出不意,以天威临之,事无不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谭显拾遗补阔,臣奉宣诏书而己。”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快/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 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B.“黄老”,“黄"指黄帝学源始祖黄帝;“老" 指道家学派始祖老子。后世道教奉为鼻乱祖。

C.“豪右”,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D.“顿首”, 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谦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宠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涣由此得以显赫。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清平,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商人解宿于道。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前。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在文辞义理上仍然比不上王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歌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振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治》2016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费,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练,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B.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竞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

C.小说中描写华昌先生“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因为他想让人们知道他也能买得起肉,这一处极其生动地表现了知识分子迂腐、好面子的特性。

D.石钵头是一个典型的市井小民,没有文化,不知礼数,瞧不起华昌先生。但他对自已的母亲又非常孝顺,因此这个人物显得丰富立体。

2.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小说的基本特点,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

3.本文题为“药砚”,但关于药砚的叙述集中于后半部分且较少,为何要以“药砚”为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断驱动发展通路;就必须“倡导创断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 2018 年4月20日)

材料二

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与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变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现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特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白玉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断在日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西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大趋势看,专利侵权总体比例是下降的,这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了一定成效,遭遇专利侵权的总体数量越来越少。

B.2011 到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 13.4%, 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C.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侵权比例较之前两年有提高,总体比例也有反弹:面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志势,总体遭侵权比例达2011年以来最低。

D.2012 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高校的科技成果已经成功转化为可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表明我国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起了系统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

B.如果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则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C.分析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才能更好发挥大学科研的社会服务价值。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本文讲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多方协作。根据材料,请简述需要哪些相关方分别发挥怎样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从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B.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竞争。

C.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重新配置,利用“闲置”资源,引领了未来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D.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这种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能借助分享平台降低交易成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Zipcar 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的优点。

B.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突出了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C.文章最后一段分别从个人、企业及政府的角度阐明了分享经济能够有效发展的条件。

D.文章对于分享经济,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

B.资源配置最优化使得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日益细化,这既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增长,也产生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

C.分享经济望借助分享平台让信息透明化。这种大数据分享正带领人类进入新型经济消费模式。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