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吧上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一一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也不愿意推动“互联+”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的基础。
(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社会难以走远》,2016年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2015-2016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
2016年网站漏洞可能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
(源自补天平台《2016年网站泄漏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近年来,随着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2017年8月30日)
材料四:
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补天平台共收录的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个,与2015年相比有大幅度下降。
B.相比2015年,2016年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
C.2016年网站漏洞和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
D.2016年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B.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
C.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D.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3.怎样才能有利于实施网络实名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退 虾
周天红
老板,退虾!
退虾?不退。
节日的菜市场,人来人往,热闹呀。两句对话,像把菜市场点着了一样,炸开了锅。一位老 太婆,满头白发,少说也有七十岁,正跟卖虾的老板交涉。
你的虾少二两,不要了,我要退货。
怕不会哟,我这个摊子哪会有缺斤少两的事儿?
老太婆就认准要退虾。老板坚决不退。老太婆满脸阴沉。老板一脸通红,给憋的。
你看嘛,近点看,太婆,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扶着老太婆上前看台秤,一刻一刻地指给 老太婆看。
大家都看见了,是四斤虾,一两都不少。老板就是耐得住脾气,要不,怎么每季度都能评上这个菜市场的“公平秤”呢。这把“公平秤”在这个小城里都是有点名气的。为这事儿,老板家里 没少领回去“红本本”。
不,肯定没有四斤,我提回去称过好几回,就少二两。我不要了,要退虾!老太婆是一口话,没得说,横竖要退。
没多久,市场管理的,工商的,来了好几个。
四斤虾,秤的指针不偏不歪地指着那位置呢,大白天的谁看不清楚呀。刚来的几个人左左右右地试验了几下秤,又扎扎实实地称了两三遍,真是四斤。
太婆,真是四斤虾。
你们不会是一伙的吧?我刚才在家里称还少二两呢。反正随便你们怎么说,好,我不要了!老太婆就认这个理儿,退虾!
太婆,退虾怕是不恰当哟丨退了虾,不就说我欺人吗,还是欺骗一个老太婆呢。我这“公平秤”还往哪里挂嘛。老板颈脖子上都红了,说起话来还是很和气,真是难得呀。
我看这事儿还是去派出所解决!刚来的几个人中突然有个人提议。
去派出所?老太婆阴着的脸猛地一惊。
好,好,好,如果太婆真纠缠着不放,我们就只有去那里了。老板也同意这个方案,去派出所说事儿。
唉,这该死的虾!老太婆一把把虾从秤上拿下来提在手里,身子晃动了两下,差点坐在了虾盆子里。
老板一手上去,把老太婆扶住。大家帮着忙扶老太婆在摊子前的一把藤椅上坐下,捶背的、端水的、忙着买药的,七手八脚,把整个菜市场都闹翻转了。
好一会儿,老太婆转过气来,扫了老板一眼,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说起了自己退虾的真正原因。
男人去世得早,自己一个人把两女一儿拉扯大。拉扯大一个,屋子就空一间。最后,儿子大 学毕业也去了远方工作。一套房子,就留下了老太婆一人。这个节假日,儿女们约好了要回来 过节。老太婆大清早就起来,准备了一桌大餐,全是儿女们喜欢吃的菜。正在老太婆高兴地准 备迎接着儿女时。大女儿说单位上加班。二女儿说她朋友从几千里以外的城市赶过来看她。 小儿子说要跟老婆回娘家陪老丈人喝酒呢。三个儿女,全都来不了了。老太婆看着一桌子的 菜,就只有一个虾子还没打整,可以退。退虾,找什么理由呢,只好硬说缺斤少两,才好退!
老太婆说着,菜市场一层层地安静了下来。老太婆说完,整个菜市场死一般的沉寂,能听见 水龙头一滴一滴水落下来的声音和有人轻轻的抽泣声。
太婆,我给你退虾。老板一句话打破了寂静。
老板接着说:太婆,虾钱你收着,虾我打整干净提着到你家,我们一起吃饭,过节!
菜市场一下又热爆开了。那几个穿制服的,卖肉的、卖鱼的、卖小菜的,一人手里拿着一样 东西,围着老太婆一路到她家。
可热闹了。洗菜的洗菜,整饭的整饭,倒酒的倒酒,吃着,笑着,闹着,好大的一家子人呢。
有人随口说了句:真是一顿和谐大餐。大家都说,对头,就叫和谐大餐!
你别说,人多,吃起来有味儿,大家也吃得高兴。摆笑话的,划拳猜子的,兴趣高得很。老太 婆看着大家热闹,也是喜上心头,哈哈大笑。
一桌子的菜,吃得只余下碗筷了。尤其那盘虾,更是吃得干干净净,一点皮儿都没留下。
老太婆一直乐着呢,假牙都掉了好几回。
(选自2017年11期《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对话十分简洁,既点明了“退虾”与“不退”之间的尖锐矛盾,又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导入下文。
B.“老板家里没少领回去‘红本本’”中的“红本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指老板获得了诚实经营的“荣誉证书”。
C.小说中老太婆相关情况的插叙,既补充了老太婆退虾的理由,又点出了如何孝敬父母及如何对待留守老人的社会问题。
D.小说结尾写老太婆一直乐着,意味悠长,老太婆为自己的举动而髙兴,不但有人陪伴自己过节,而且自己还拿回了虾钱。
2.小说以“退虾”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太婆;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板;还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所有参与此事件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 题。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 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
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 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
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 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灭殷之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子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张潮在《幽梦影》中言:“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来再现“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宝玉来看黛玉,黛玉觉得宝玉对自己的态度忽冷忽热。无意中听到雪雁说宝玉定亲的传言,千愁万绪堆上心头来,便打定了主意,将身子糟蹋了下去,一死了之。众人请医问药,宝玉实言安慰,都不管用直
到饭也绝粒,粥也不喝。奄奄一息,垂毙殆尽。听到侍书说是要和园子里的姑娘定亲,要"亲上加亲",顿时清爽许多,病也渐渐好转。
B.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便以生气要回到贾母身边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大意是,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吞吞吐吐没有全部答应。
C.柳湘莲为了摆脱薛蟠对自己的骚扰,假意让薛蟠跟从自已去寻欢作乐,把他骗到北门外的塘边,糊弄薛蟠发誓结义,趁机狠狠教训了呆薛蟠。不仅打了,还用马鞭抽了,灌了他几口脏水。薛蟠大吐酒水,全身疼痛难禁,后悔自己的认错人。薛姨妈要告官,被宝钗拦住。
D.中秋家宴冷清,湘云与黛玉去凹晶馆赏月联诗。黛玉发现池中有黑影,湘云便捡个小石片打过去。却飞起一只大白鹤。湘云灵机一动,便联出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寻思半日对道:“冷月葬花魂”,湘云拍手称奇,但又觉太颓废。后妙玉从山后转出,说这句子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让她们不要再联下去而请到她那里喝茶。
E.香菱和众人斗草,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其裙为宝钗所赠,怕辜负了宝钗的心,又怕薛姨妈责备,贾宝玉便建议香菱换一条一样的裙子。正好袭人有一样的裙子,便把裙子换与香菱,又将脏裙子拿去收拾。香菱临走时,让宝玉不要告诉薛姨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来有,泛指用 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 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呤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______, 韵味十足。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 。故所读所诵必为 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且多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抑扬顿挫 或许 字正腔圆 百里挑一
B.跌宕起伏 因此 字正腔圆 精挑细选
C.跌宕起伏 因此 声情并茂 百里挑一
D.抑扬顿挫 或许 声情井茂 精挑细选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心之内需要用“经典”打底、扎根 B.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
C.“经典”非常重要,在童心之内可以打底、扎根 D.扎根在童心之内, 用“经典”打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