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人都是自私的。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_____________
鸵鸟是鸟, ______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和数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门综合艺术,其风格特色在世界上 ,与西方园林讲求几何规整原则 ,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触碰大自然的固有逻辑。首先,中国古代园林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的山水均是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决非 简单地模仿原生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裁减、调整、改造,目的在于把自然美表现更为概括精炼,更为 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其次,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中建筑论事赛,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自然山水有机组织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和谐的境界。再次,园林意境深邃高雅,极具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国古代园林的传统创作过程,既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表现了很高的艺术创造能力。总之,中国古典园林,(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标新立异 天壤之别 亦步亦趋 栩栩如生
B.独树一帜 迥然不同 生搬硬套 栩栩如生
C.别具一格 大相径庭 亦步亦趋 惟妙惟肖
D.别具一格 迥然不同 生搬硬套 活灵活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园林 呈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治,绝对禁忌违背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B.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触犯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C.中国古代园林呈现出--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违背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D.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触碰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或者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而且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或者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同时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还是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同时折射出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还是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而且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折射出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回家路途中因摆脱束缚,重返自然而轻松畅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的一幅长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两句话,范希文即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登上帝位,奴役天下百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造成后来人民起来反抗的主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①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B.颔联描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通过“云遮寺”“柳拂桥”等分别的典型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所以,裴坦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宜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尚书仆射景仁从祖弟也。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元兴元年,桓玄克京邑,丹阳尹卞范之势倾朝野,欲以女嫁方明,使尚书吏部郎王腾譬说备至,方明终不回。桓玄闻而赏之,即除著作佐郎。方明事思忠益,知无不为。高祖谓之曰:“愧未有瓜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屡加赏赐。方明严恪,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无他伎能,自然有雅韵。丹阳尹刘穆之权重当时,朝野辐辏,不与穆之相识者,唯有方明、郗僧施、蔡廓而已;穆之甚以为恨。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者有二十余人,纲纪以下,莫不疑惧。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归,遽二日乃反;余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请见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遂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遭母忧,去职。服阙,为宋台尚书吏部郎。永初三年,出为丹阳尹,有能名。转会稽太守。江东民户殷盛,风俗峻刻,强弱相陵,奸吏蜂起,符书一下,文摄相续。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邑里惊扰,狗吠达旦。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州台符摄,即时宣下,缓民期会,展其办举;郡县监司,不得妄出,贵族豪士,莫敢犯禁,除比伍之坐,判久系之狱,东土至今称咏之。性尤爱惜,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元嘉三年,卒官。
(节选自《宋书·列传一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B. 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C. 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D. 荒乱之后吉凶/礼废/方明合门遇祸/资产无遗/而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平世备礼/无以加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兴,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B.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省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C. 连坐,我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制度。
D. 列传,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首创,为其以后纪传体史书沿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方明有高尚情操。卞范之权势很大,想把女儿嫁给他,让尚书吏部郎王腾百般劝说,但他始终不答应,得到了桓玄赏识。
B. 谢方明不攀权附贵。刘穆之权重一时,朝廷内外的人士都争相攀附,但谢方明不与其相交,使得刘穆之对此深以为憾。
C. 谢方明有仁爱之心。回家的二十多个犯人中,有两人未及时归狱,谢方明不让人去捕拿,遭到了五官朱千期的反对也不改变。
D. 谢方明治政深得民心。谢方明在任会稽太守时,面对江东地区乱政的恶劣现象,他采取措施,废除不当做法,得到了百姓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年终,江陵县狱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使过正三日还到。
(2)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让之,率领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