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竞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    ,有时   ,有时     ,有时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竞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请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A.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 B.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C.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D.顿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说梁任公先生“是有热心肠的学者"?试从演讲内容的角度探究梁任公“热心肠”的具体内涵。

 

1.C 2.①“记不起下文,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梁任公的博闻强记和率真的个性:②“他敲头”“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我们跟着欢喜”用听者的的反应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演讲引人入胜。 3.(1)“热心肠”指的就是梁任公炽热的忧国优民的爱国主义情怀。(2)①梁任公讲《箜篌引》活画出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白发狂夫的个人命运:②讲到《桃花扇》“痛哭流涕"既有对国事的感伤,又有个人不能实现抱负效忠国家的哀痛:③讲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张口大笑,因为杜甫为战乱平息,国家安定,自己妻离子散、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结束而喜悦,梁任公同样经历过战乱,感同身受,他对国家同样抱有战乱已平,天下安定的期盼。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由“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知下文应该先是手部动作再是脚部动作,先掩面再顿足。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属于动作描写,体现出先生率真的个性。“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体现出先生博闻强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通过“我们”对先生的喜爱衬托出先生的演讲引人入胜。 3.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内容主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在阅读时注意分析时间,理清情节,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先回答“热心肠”的意思,是梁任公炽热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题干要求“从演讲内容的角度” 探究梁任公“热心肠”的具体内涵,首先确定解题范围,在演讲的内容寻找线索,在讲《箜篌引》时,“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描绘出“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的画面,只有对人物充满情感,才能诵的“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讲到《桃花扇》时, “他悲从中来,竞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悲有对国家的哀痛,对左良玉的同情以及自己不能报效国家的哀痛。讲到杜甫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先生为杜甫而喜悦,同时也期盼能感受到杜甫的喜悦,希望天下安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的血缘社群,若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

如果分出去的社群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这些寄居于社区边缘上的人物并不能说邑插入了这村落社群中,因为他们常常得不到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他们不被视作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实质上馈赠和贸易是相通的,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从街集贸易发展到店面贸易的过程中,“客边”的地位有了特殊的方便了,寄籍在血缘性地区边缘上的外边人成了商业活动的媒介,村子里的人对他可以讲价钱,可以当场算清,不必讲人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所以依我所知道的村子里开店面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需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一一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

(捕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血缘社会相对稳定,它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生育,来维持其结构的稳定,社会大的变动不利于它的形成。

B.家族这个社群它包含着地域的涵义,甚至可以替代地域的名称,在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中人口是没有流动的。

C.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村落也充满着地域的意义,在血缘和地缘合一的乡土社会里,其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

D.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取自我们的父亲,并不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能够和姓一般继承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一项是()

A.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有等级,长幼有次序,年长的对年幼的拥有强制和权力,这就是血缘社会的基础。

B.乡土社会中,离开老家漂流到其他地方的人们,虽能设法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立足下来,但很难融入进去。

C.寄居社区边缘上的人们不能真正成为村落社群中一员,因此他们得不到一个普通公良的权利,不为人所信托。

D.亲密的血缘社会中,人们之间虽发生交易,却不存在商业行为,一般采用相互馈赠的方式,依靠人情来维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辈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

B.外米务工人员到广东打工,被当地人视为“外地人”,呼为“捞仔”。

C.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千万的现代社会大都市。

D.外省某个地域来的流动人口聚居在广州的城中村形成一个比当地人还多的团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人都是自私的。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_____________

鸵鸟是鸟,                      ______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环境下和数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门综合艺术,其风格特色在世界上          ,与西方园林讲求几何规整原则          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触碰大自然的固有逻辑。首先,中国古代园林师法自然,高于自然。自然的山水均是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决非          简单地模仿原生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裁减、调整、改造,目的在于把自然美表现更为概括精炼,更为            给人以无限美好的享受。其次,中国古典园林讲求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园林中建筑论事赛,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自然山水有机组织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和谐的境界。再次,园林意境深邃高雅,极具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国古代园林的传统创作过程,既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表现了很高的艺术创造能力。总之,中国古典园林,(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

A.标新立异  天壤之别  亦步亦趋  栩栩如生

B.独树一帜  迥然不同  生搬硬套  栩栩如生

C.别具一格  大相径庭  亦步亦趋  惟妙惟肖

D.别具一格  迥然不同  生搬硬套  活灵活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园林 呈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治,绝对禁忌违背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B.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触犯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C.中国古代园林呈现出--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违背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D.中国古代园林表现出一种自然美的风韵,它非常强调与大自然的亲切融洽,绝对禁忌不能触碰大自然的固有逻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或者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而且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或者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同时蕴含着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还是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同时折射出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无论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寺观园林,还是精巧玲珑的私家园林,都熔精巧人工与自然天工于一炉,不仅体现出古代人民的创造智慧,而且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邃意境,折射出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