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历经四季轮转和古今沧桑,语文与生活同宽;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语文与生命等长。语文能够让我们感受各种各样波澜壮阔的人生,获得创造的至美时刻。
进入高一以来,很多班级在语文课前开展了演讲活动,请以“我与语文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②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④不少于700字。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评价针对性强;至少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80字左右。
刘邦、项羽、荆轲、徐志摩、烛之武
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秋节对联: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B.教师节对联: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
C.国庆节对联: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D.重阳节对联: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但同时,侠士也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的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合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___,但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导致其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___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迫随,___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知遇之恩 令人发指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B.知遇之恩 怒发冲冠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C.再造之恩 令人发指 不测风云 劳苦功高
D.再造之恩 怒发冲冠 不虞之誉 丰功伟绩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两句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
(2)惨象,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3)《荆轲剌秦王》“易水送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完成下面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徐志摩在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B.“云彩”这一意象在诗歌结尾再次出现,象征了诗人在康桥的这一段人生经历,又映照出诗人自己追求“诗化人生”的信念。“不带走一片云彩”透露出诗人的无限感伤。
C.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2.这首诗的二、三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