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读完上段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青年精神 “青年精神”是青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伟大责任,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坚定抱负。“青年精神”是对崇高理想的抱负和对抱负的始终不渝追求。 古人对崇高理想的抱负和对抱负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体现了古人的“青年精神”。秦始皇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有着“统一天下”的抱负,对抱负始终不渝的追求使他实现了理想;太史公有着崇高的理想,“还原历史”的抱负,即使历经磨难,无数贬谪,遭受宫刑,对抱负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使他完成了理想,著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近代人对崇高理想的抱负和对抱负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体现了近代人的“青年精神”,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有着“复兴中国”的抱负,八年抗战,四年内战,对抱负的始终不渝的追求使他到达了他的彼岸;青年马克思有着“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的理想,为工人阶级谋利的抱负,使他创作出《资本论》,对抱负始终不渝的追求使他深刻地影响了一代人。 今天,我们所拥有的“青年精神”是我们的财富,无数青年在先辈精神的激励下,做村官,下基层,志在四方,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强盛的滚滚洪流,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壮丽的历史篇章。这是时代的主流,这是青年的主流。不论是学业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有一个伟大崇高的抱负,并且始终不渝的追求。不论是去山区偏远小镇的徐本禹,还是默默捐助贫困大学生上学的丛飞,亦或是冲锋在前的无数年轻官兵们,他们都有着自己伟大的抱负,他们始终不渝地追求,最终实现他们的理想。 我们没有经历毛泽东那样的国难当头,我们没有经历费朗兹卡夫卡那样的家庭阴霾,我们没有马克思那样的先知先觉,但我们有的是和他们一样的努力追求,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习周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魄力,也应该学习海明威“超越其他人”的决心,更应该有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伟大责任。 “青年精神”是对崇高理想的抱负,而且对抱负的始终不渝地追求。 【解析】 一、审题要点: 从对材料的理解上看,材料中列举了一些“青年精神”:意气风发、崇高理想、伟大责任、坚韧品格、批判精神等。那么文章的立意是不是就是材料所说的这些呢?那又不一定。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主要起启发思维和限定范围的作用。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当然可以谈材料中所说到的这些青年精神,但是又不仅仅限于谈这些,完全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感悟来谈材料所没有涉及到的其他的“青年精神”。比如梦想与探索,拼搏与奋斗;又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豁达广阔的心胸;还有昂扬向上的面貌,搏击奋发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等等。可见,材料中所列举的“青年精神”属于一种不完全列举,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感悟有所取舍,有所补充。 那么,具体到文章中怎样来确定自己所要谈的“青年精神呢”?这就要求考生提炼出能够反映出青年人身上的本质属性来,因为只有能反映青年人本质属性的特质,才可以说是真正的“青年精神”,如上面所提到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昂扬向上的面貌”、“搏击奋发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等。这些特质最能表现出青年人的特点,很适宜立论。 二、立意要点: 1、敏锐进取,敢为天下先; 2、勇往直前,不畏艰苦; 3、承担国家危难; 4、奉献社会,心怀天下; 5、改变世界; 6、敢于追求,勇于挑战; 7、不倦追求理想。 三、作文素材: 1、青年毛泽东立志高远,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毛泽东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村的普通农民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在成才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不怨天尤人, 而是刻苦学习,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忧国忧民,远离家乡,放弃最初当教员的梦想,不选择安逸的图书管理员工作,而是不避枪林弹雨,舍家为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 毛泽东严谨刻苦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深入的实践精神。读书破万卷,革命万里行。毛泽东读《醒世良言》,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 感受到国家前途赋予的使命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国奋起。16岁的毛泽东熟读梁启超和其他启蒙学者唤醒中国青年人的文章和革命党的报纸,立志改造社会,不做迂腐的学者,对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规划,自学西方政治和科学的经典著作。注重理论研究,结合革命实践提炼成果,注重舆论导向的作用。 2、在刘翔小的时候,他接受跳高训练,进入体校后,教练在进行骨骼测试后发现他成年后的身高无法保证他成为一名世界级的跳高运动员,因此,在体校教练的建议下,1998年刘翔开始转向跨栏训练。2002年,刘翔打破尘封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第二年,他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就此进入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行列。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尽管刘翔在赛前并不被广泛看好能夺取110米栏金牌,但是他在决赛中,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以近三米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并且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刘翔是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获得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在获得这枚奥运会金牌时,刘翔仅21岁,现在他正为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蝉联这枚金牌而努力。 四、结构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如此题可围绕“成功要趁早”或“成功不必趁早”的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木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情所至,方有高格。钱穆谈中国诗歌,认为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是把人生写进了诗歌里。唐朝以后,写诗总不乏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入如《沧浪诗话》所批评的“以议论为诗”的歧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淡漠了生命情怀。也许,这正是唐之后诗歌渐衰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__   _,花样繁多,虽      ,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地“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     ),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不容小觑。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  __,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______。“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随意        瑕瑜互见       喜闻乐见      不可或缺

B.灵活        鱼龙混杂       乐此不疲      至关重要

C.灵活        瑕瑜互见       乐此不疲      至关重要

D.随意        鱼龙混杂       喜闻乐见      不可或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B.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C.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D.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告诫自己: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庄周在《逍遥游》中谈及“小年不及大年”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此小年也”。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忠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惜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边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看。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②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③眄:斜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中,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侧面表现了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自己,而“扶病”二字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