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1.D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错误,从文中可知,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经典的合法性,但经典的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变化,由文中“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亦可作出判断; B项,“……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错误,范围扩大,第一段说的是“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可见应是“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且“重新划分”无中生有; C项,“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错误,由文中韦勒克的话得不出他是在阐述阅读经典的原因,而是表现了他对经典具有的地位的判断。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错误,“解决问题”在文章论述过程中并无体现,同时文章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论述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推断不合理,能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有了独一无二的形象就能成为经典。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

 

查看答案

与“无所适从”的“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处分适兄意

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查看答案

与“相见常日稀”的“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久莫相忘 B.儿已薄禄相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查看答案

与“顾吾念之,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臣相顾,泣下沾襟 B.顾计不知所出耳

C.荆轲顾笑武阳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查看答案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