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 “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廷鸳,字翔仲,饶州乐平人。甘贫力学,既冠,里人聘为童子师,遇有酒食馔,則念母藜逐不给,为之食不下咽。登淳祐七年进士第,调池州教授。宝祜三年.迁大学录,召试馆职。时外戚谢堂厉文翁、内侍卢允升董宋臣用事,廷鸾试策言强君德,重相权,收直臣,防近习。大与时辻,辻耘书省正字。初、丁大全令浮梁,推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试策稍及大全,及廷霄当轮对,大全私谓王持厘往间焉。廷鸾素厚持厘且同馆,不虞其谍也,密露大意。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廷霄曰:“此微臣千一之遭,其何敢不力。”持垕以告大全,及候对殿门,格不得见。翼日,以监察御史朱熠劾罢。宋臣遣八厢貌士索奏稿,稿虽焚,闻者浸广,而廷鸾之名重天下。开庆元年,笑潜入相,召为校书郎。景定元年,兼沂靖惠王府教授。时大全党多斥,宋臣尚居中,言路无肯言者,诸学官抗疏,疏上即行。会日食,与秘书省同守局,因相与草疏。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越数日,宋臣竟坐谪,徙安吉州。兼权枢密院编修官。时贾似道自江上还,位望赫奕,廷鸾未尝亲之。度宗初年,诏询故老,专以修攘大计叩之赵葵。葵极意指陈曰:“老臣出入兵间,备谙此事,愿朝廷谨之重之。”似道作色曰:“此三京败事者。”廷鸾每见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一稍越拘挛。似道颇疑异己,黥堂吏以泄其愤。及辞相位,帝恻怛久之曰:“丞相勉为朕留。”廷鸾言:“陛下与元老大臣惟怀永图,臣死且瞑目。”顿首涕泣而退。自罢相归,又十七年而薨。
(选自《宋史•马廷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B.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C.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鸾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D.潜以书告廷鸾曰/诸公言事/纷纷皆疑潜所嗾/闻馆中又将论列/校书宜无/与以重吾过/廷弯对曰/公论也/不敢避私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戚:指与皇帝、皇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往往通过血缘关系而拥有权力。
B.试策: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以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C.故老:一般指年龄大而见识多的人,文中指天子的老臣或资望高深的大臣。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也常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奏表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廷鸾颇有学问,富有孝心。马廷鸾二十岁就被同乡聘请为老师,碰上有酒菜的食物就想起母亲连野菜都吃不上,并因此难受得吃不下饭。
B.马廷鸾不惧权势,直言上书。当时外戚、内侍掌权,马延鸾应考试策时直言加强君主仁德,加重宰相权力,招揽正直的大臣,提防亲近的宠臣。
C.马廷鸾交友不慎,被人算计。当轮到马廷鸾策对时政时,丁大全让王持厘前往试探,马延鸾一向厚待王持厘,向他透露了大致内容,但没料到他是密探。
D.马廷鸾尽心公事,遭遇忌恨。马廷鸾常常见到军中办事不力的情况,于是对边帅的提升征召加以牵制,贾似道便怀疑这是与自己作对,将他直接问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丁大全令浮梁,雅慕廷鸾,弥欲钩致之,廷鸾不为动。
(2)持厘绐曰:“君犹未改秩,姑托疾为后图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
李广
乾隆二十八年,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伸手一探,气若游丝。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少年方才醒来。少年乃徽州人氏,年方十四,连年遭旱,家人皆饿死,少年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
不几日,那少年气色缓和过来。再见之时,少年纳头便拜:“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
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以报恩情之一二。”
陈唯友沉吟了片刻。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勤能补拙,但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但转念一想,自己膝下无子女,眼下几个徒弟无出色之辈,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不如暂时将他留下。
程准感激涕零,当下行了拜师大礼。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竟学完了师兄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两年头上,陈唯友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陈师傅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自此,陈师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风朝阳”,寓意大统,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此后,程准更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看到程准抱臂犹豫,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不久后的一日淸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一口咬定窃刀之人就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两天后,将程准逐出师门。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星夜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
“那把刻刀并没有丟。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那件‘丹凤朝阳’雕琢固然精细,但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气,然经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没有料到。你的技艺已臻完美,只有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实在是委屈你了。”
程准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溘然长逝。
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标题内涵丰富,“匠心”既指成为良匠应具备的高超技艺和优秀品质,又指陈师傅培养程准助其成为巨匠的一番苦心。
B.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程准和师兄们的对比、陈师傅和业内其他人士的对比、程准和陈师傅的对比等。
C.小说善F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用满是血泡的双手”捧出了“羊羔跪乳的玉件”,体现程准能吃苦,有感恩之心,也表明程准雕刻技艺尚不娴熟。
D.小说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用从容的笔调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达出作者对工匠精神的独到理解。
2.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程准拜师之前的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3.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陈师傅,也有人说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准,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老字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商业文化、历代相传的手艺之外,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留下的宝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的文化价值更加突出,也利于老字号走向世界。
中外的老字号的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国外的百年品牌比如可口可乐、雀巢、奔驰、宝洁等,非但不老朽还很青春时尚。而一听说中国的老字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块乌漆漆的牌匾,上面写着“百年老店”。而那些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北京稻香村是非常大众化的糕点品牌,与之相比,日本的糕点品牌虎屋已有500年历史,却成了糕点里的艺术品。韩国央行曾发布报告称,全世界创业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日本多达3146家,占了近60%。而中国200年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陈李济、张小泉、荣宝斋、玉堂酱园、六味斋、广德楼剧院……我们对这些名字越来越陌生。
(摘编自《沉睡的“老字号”,到了苏醒的时候》)
材料二:
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1128家
对其中851家进行样本分析
①平均“年龄”142岁
②分布广泛: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
③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④国有企业占一半以上
⑤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员工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占10.18%,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占总数的4.28%,中级职称占9.02%
⑥开展网络营销、涉足电子商务的达到总数的50%
⑦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324家企业,占调查总数的40.5%,参与调查的老字号品牌列入国家级、省市县级文物保护项目的55个,占6.46%
⑧经济效益总体向好
(摘编自《老字号发展报告》)
材料三: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如果还是观念陈旧、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受到市场冷遇。
诞生于清末的北京稻香村是著名的糕点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和电商的崛起,曾经引领市场、一呼百应的热销场景难以再现了。北京稻香村营销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稻香村正在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除了营销创新外,我们还与电商合作,尝试在线上首发、线下跟进的全渠道销售。”该负责人说,他们希望稻香村产品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话题和良好口碑,让人们看到稻香村也有青春、“卖萌”的一面,从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如果说包装营销是理念创新的“外衣”,那么产品创新就是其扎实的“内功”。六月初的一个周日,北京吴裕泰前门店门外,购买“吴裕泰冰激凌”的顾客排起长长的队伍。“我们店每天卖出的冰激凌大约有一千六七百支。”店长付代娣说。据介绍,吴裕泰自2009年起先后开发出茶冰激凌、茶冰饮、茶蛋糕等衍生产品,得到了顾客的喜爱。
药品分类、扫描装箱,从包装到入库全流程都由智能化机器自动完成……国药集团同济堂(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极具“科技感”,完全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我们的智能机器人每小时可抓取1000到2000件左右药品,既解放了人力节省了物力,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济堂生产部经理游创文介绍说。近年来,同济堂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36项,获得了市场认可。
除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外,老字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运营机制活了,资金、人才、产业链等要素才能全盘皆活。同时老字号在企业转型、改制等方面也应有所作为,全聚德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转型改制为老字号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夯实了企业基础。
(摘编自《守正创新,老字号演绎新传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字号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字号利用其文化价值更易于走向世界。
B. 材料二中,进行样本分析的851家中华老字号,历史较悠久,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
C. 中国的老字号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发展至今,企业观念陈旧,受到了市场冷遇,难免被时代抛弃。
D. 材料二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约占调查总数的四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中,日本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数量占全球一半多,而中国200年以上的老字号所占比重比较低。
B. 中国某些老字号缺乏青春时尚元素,给人的感觉很老朽,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多数为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
C. 从材料二中的样本分析结果来看,851家中华老字号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低。
D. 智能机器人已在各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各流程中代替人工,这一现象确实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
3.面对着巨大挑战,激烈竞争,我国老字号该怎样进行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与“唯兄嫂是依”的“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觉今是而昨非 B.是以区区不能能废远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唯予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