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蒙的爸爸 莫泊桑 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蒙的爸爸

莫泊桑

十二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学校的大门就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地涌出来。可是,他们不像平日那样很快散开,却在三五成群地低声谈论。他们听完了又互相转告一个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说的这句话:“你们知道吧……西蒙……嘿嘿,他没有爸爸。”

布朗肖大姐7岁的儿子也在校门口出现了。这当儿,一群群还在交头接耳的同学,突然爆发出一片残忍的笑声,像在狂欢中的野人一样,他们很自然地牵起手来,围着他一边跳,一遍又一遍地叫:“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拾起来,使劲朝折磨他的那些人扔过去,他们吓得四散奔逃。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天气很热,也很舒适。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会儿。突然一只沉重的手按在他肩上,一个粗壮的声音问他:“什么事叫你这么伤心呀,小家伙?”

西蒙回过头去。一个长着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他眼睛里、嗓子里满是泪水,回答:“他们取笑我……因为……我……我……没有爸爸……没有爸爸。”

工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认出了这是布朗肖大姐的孩子。虽然他到当地不久,可是他已经隐隐约约地知道一些她过去的情况。

“好啦,”他说,“别难过了,我的孩子,跟我一块去找妈妈吧。你会有……会有一个爸爸的。”

“您愿意做我的爸爸吗?”

孩子看见那人不回答,又说,“您要是不愿意,我就再去投河。”

那工人把这件事当做玩笑,微笑着回答:“当然喽,我很愿意。”

“您叫什么?”孩子接着问,“别人再问起您的名字,我就可以告诉他们了。”

“菲列普。”那人回答。

西蒙沉默了一会儿,把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然后伸出双臂,无限快慰地说:“好!菲列普,您是我的爸爸啦。”

工人把他抱起来,突然在他双颊上吻了两下,很快地跨着大步溜走了。

第二天放学以后,那个大孩子又想重新开始,可是他像扔石子似的,冲着他的脸把话扔了过去:“我爸爸叫菲列普。”

周围响起了一片高兴的喊叫声:“菲列普谁?……菲列普什么?……菲列普是个啥?……你这个菲列普是打哪儿弄来的?”

西蒙没有回答;他怀着不可动摇的信心,用挑衅的眼光望着他们。大孩子得意地搓着手,说:“因为你要是有的话,他就应该是你妈的丈夫。”

西蒙窘住了,不过他还是回答:“他反正是我的爸爸。”

布朗肖大姐的儿子垂下头,心事重重地朝卢瓦宗老大爷开的铁匠铺走去。菲列普就在那里干活儿。西蒙走进去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在这一阵不常有的静寂中,响起了西蒙尖细的嗓音:“喂,菲列普,刚才保罗对我说您不完全是我的爸爸。”

“为什么?”工人问。

孩子天真地回答:“因为您不是我妈的丈夫。”

菲列普一动不动地站着,他在沉思。菲列普突然弯下腰,对西蒙说:“去跟你妈说,今儿晚上我要去找她谈谈。”

他来到布朗肖大姐家敲门的时候,已经是满天星斗了。年轻女人来到门口,很为难地说:“菲列普先生,像这样天黑以后到这儿来,不大合适。”他想回答,可是他望着她,结结巴巴地不知说什么好了。这时,他突然说:“只要您愿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回答,不过西蒙相信他听到阴暗的房间里有人倒下去。接着,他突然被他的朋友抱起来。他的朋友用一双巨人般的胳膊举着他,大声对他说:“你可以告诉你的同学们,你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雷米,谁要是再欺侮你,他就要拧谁的耳朵。”

第二天,快要上课的时候,小西蒙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说:“我的爸爸是铁匠菲列普·雷米,他说谁要是再欺侮我,他就要拧谁的耳朵。”

这一次再没有人笑了。因为大家都认识这个铁匠菲列普·雷米,有他这样的一个人做爸爸,不管是谁都会感到骄傲的。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小说富于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透过简单的情节,表现了纯朴美好的人情人性。本小说语言朴实简洁,但又不失隽永含蓄。

B. 本小说情节环环相扣,一线展开。文章的开篇,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故事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C. 小说开篇采取点面结合手法,既描绘了学生放学时候的场面,又巧妙地安排了主角西蒙的出现。使得文章情节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

D. 表面上看,菲列普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其实,他一方面乘虚而入,一方面在舆论上造势,迫使布朗肖大姐不得不接受他,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E.本小说为塑造西蒙这一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技巧。写同学们的调皮捣蛋,反正是要突出西蒙这个7岁的孩子希望拥有父爱、获得保护的心愿。

(2)请简要概括西蒙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本文是如何塑造西蒙的爸爸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你对菲列普认子娶妻的行为作何感想?

 

(1) A E (2)受到同学嘲弄时,他愤怒,失落;得到菲列普的安慰和鼓励之后,他渴盼有个父亲;当菲列普答应愿意做他的父亲时,他快慰;第二次被同学语言攻击之后,他低落、疑惑;菲列普确定做他的爸爸之后,他自豪而坚定。(能结合作品内容,概略分析出西蒙情绪起伏的过程,即可) (3)正面描写:①外貌、神态描写,如“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刻画菲列普的长相、身材和身份。“和蔼地看着他”写出他的慈爱。②语言描写,如“只要您愿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写出他的率真果敢。③动作描写,如“用一双巨人般的胳膊举着他”,表现他勇于担当。侧面描写:①他人对西蒙的羞辱,西蒙的无助,衬托出他人格的温厚。②第三段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他的可蔼可亲。 (4)A.本文主旨:本文描写了一个私生子西蒙备受同学侮辱,终因为铁匠菲列普的博爱而赢得父爱的故事,颂扬了菲列普的担当精神,赞美了从菲列普、西蒙和布朗肖大姐身上体现出的美好人情人性,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鄙视私生子家庭、鄙视生活困厄者的错误思想。 B.菲列普认子娶妻的行为值得赞扬。因为:①他敢于迎击世俗目光,迎娶一个有了私生子的女子,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气魄;②他能主动去关心并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这不仅需要善良温厚的情怀,更需要勇于担当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结合选择项的信息到原文中寻找相关的答题区间,接着将选择项的信息与原文中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本题: A项,正确。 B项,“激烈的矛盾冲突”、“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言过其实。 C项,“点面结合”不确。从开头来看,是场面描写和语言描写。 D项,“一方面乘虚而入,一方面在舆论上造势”理解菲列普这一人物有误。从小说全文来看,菲列普关心西蒙,当西蒙被欺负时,让他说自己是他的爸爸,最后菲列普向西蒙的母亲求婚,表现的是费烈普伟大的英雄情怀,并不是趁人之危。 E项,正确。 故选AE。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本题: 结合原文“他气得发了狂,正好脚底下有几块石头……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他想投河自杀”可见其气愤、低落;结合原文“西蒙沉默了一会儿,把这个名字牢牢记在心里,然后伸出双臂,无限快慰地”可见其欣慰;结合原文“布朗肖大姐的儿子垂下头,心事重重地朝卢瓦宗老大爷开的铁匠铺走去”可见其心情低落、疑惑;结合原文“小西蒙站起来,用响亮的声音”可见其自豪坚定。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本题: 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说在描写费烈普时使用了外貌(鬈曲的黑胡子等)、神态(和蔼)、语言、心理(沉思)和动作等,以此表现了费烈普的高大、慈爱、善良、勇敢等等;侧面描写方面,主要表现费烈普的和蔼可亲等。如“一个长着鬈曲的黑胡子和黑头发的高个儿工人和蔼地看着他”外貌描写,“只要您愿意做我的妻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语言描写,“他突然被他的朋友抱起来。他的朋友用一双巨人般的胳膊举着他”动作描写,这些都是正面刻画。“天气很热,也很舒适。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环境描写,烘托人物;他对西蒙的帮助,西蒙被人欺负,衬托出他的温厚,这些是侧面刻画。 (4)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概括主旨要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入手,透过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概括出文章的主旨。第二问要先明确个人的观点,然后分析支撑观点的理由。 本题: 回答问题分为两步:第一步,概括小说的主旨;第二步,分析费烈普的行为体现的意义。这篇小说描写两个方面的内容:西蒙遭受的侮辱、费烈普对西蒙的帮助等。 第一问,小说描写了西蒙被同学欺负,说他没有父亲,而菲列普帮助他并愿意做西蒙的父亲的故事,赞扬了菲列普的博爱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了美好的人性,而另一方面也批判了社会对私生子家庭鄙视。 第二问,要首先回答菲列普的做法的正确与否,先肯定认子娶妻的做法正确,然后分析理由,着重于他敢于面对世俗观念去一个有私生子的女子为妻;其次要分析他能够主动面对世俗去关心和保护一个孩子的尊严,体现了担当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               ”的譬喻,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寄托了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②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③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②缯缴(zēng  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③万时:长期

1.借雁这个意象,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

2.两诗都写到了雁,但写法有别。请结合两诗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国珑,字信侯,奉天人,隶汉军籍。康熙三十年,由笔帖式授山东文登知县。县俗愚悍,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副将某以匿妓蚀饷,军大,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国珑闻变,单骑往谕曰:“吾与军民同疾苦,有冤当诉我,何妄动为?”众犹汹汹,国珑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请先试若炮。”众动色,曰:“公廉明,军何敢犯,然事已至此,奈何?”国珑力任保全。究其故,得实。缚妓抶之,众泣拜而散,副将寻被劾去。

岁饥,奸民骚动,国珑历村墟,给赈抚谕,捕治凶渠,民赖以安。邑豪宋某以邻妇贷钱不偿息杀之。吏役得赂,皆为豪掩,又以千金贿国珑。国珑怒,覆验妇有重伤,得其情,置豪于法。邑故濒海,副将林某缚商舶之泊岛屿者数千人,指为寇,国珑讯释之,别捕诛真盗四十余人。

五十年,擢山西泽州知州。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爽。又减耗羡,革陋规,省徭役,平物价,民情大悦。国珑尝以论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诬揭之,坐罢任。州民鸣钟鼓罢市,欲阙。既而得白,留原任。时平阳民变,巡抚檄国珑以兵往,国珑曰:“是之乱也。”单骑驰赴,民皆额手曰:“佟公至,吾属无虑矣!”乃安堵受抚。五十九年,以疾乞免。后以所属高平令亏帑,被逮,责偿万金,民感其惠,捐金投州库代偿其半。

(注)①汉军: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②笔帖式:清代于各衙署设置的低级文官,掌理翻译满汉章奏文书。③常平仓:官府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④耗羡: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另征的部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大,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噪:众人呼叫,叫嚷

B.得其情鞫:审问

C.州民鸣钟鼓罢市,欲阙诣:到,前往

D.之乱也速:快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B.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C.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D.有劝治宜严峻者/国珑曰/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佟国珑为政不尚严峻。他任文登县知县时,由于该县民风愚顽彪悍,曾有人劝告他要措施严厉,国珑则认为严厉峻急不是百姓之福。

B.佟国珑为官清正严明。文登富豪宋某因借贷事杀害邻妇,还妄想贿赂国珑以图逍遥法外;国珑 经调查发现了该富豪罪行,并依法处置。

C.佟国珑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任文登县知县时,他妥善平息了军人闹事;任泽州知州时,州民罢市闹事,他没有依上级命令发兵镇压,而是单骑前往安抚。

D.佟国珑受到百姓的爱戴。因所管辖的高平县县令亏损了公款,国珑受连累遭逮捕,并被责成赔偿上万钱,百姓捐钱到州府库,替国珑偿还了一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国珑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请先试若炮。”

⑵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与时尚

袁行霈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是刘勰《文心雕龙》中两句著名的话。刘勰所谓“世情”和“时序”,主要指政治状况而言。但也包括社会风气和时尚在内。

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会留下它的印记。一种诗风的形成,一个诗派的出现,也同它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玄言诗能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这是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谈的风气泛滥的结果。为什么到南朝宋时,山水诗能代替玄言诗而兴起?这与当时士大夫崇尚隐逸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南朝齐、梁时的宫体诗,其风格轻艳纤丽,则是由当时宫廷的风气造成的。宋朝诗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沧浪诗话》),也是与当时士大夫的风尚分不开的。

社会风气和时尚影响小说创作,也不乏突出的例证。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述名士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如裴启的《语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等。早在东汉末年,士族中就流传着品评人物的风气。魏晋以后,这种风气更盛。清流名士的一毁一誉,不仅决定着别人名望的高低,还影响其终身的成败。所以人们对自己的评语都很看重。在这种时尚之下,一般士族弟子都羡慕名士,想学他们的派头。于是《世说新语》等记录名士言谈举止的小说,便成为他们必读的“教科书”,广泛地流行起来了。

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也是不容忽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们的“义气”遂成为封建时代许多人仿效的榜样。统治者利用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到处建立关羽庙,称为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并立,以示“天子重英豪”之意。《红楼梦》问世以后,逐渐获得各阶层大量的读者,并被串成戏剧,演作弹词,观众常为之感叹唏嘘,声泪俱下。类似的例子在国外也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以后,在欧洲引起一阵“维特热”。年轻人学习维特的打扮,以穿蓝上衣、黄背心、马裤和马靴为时髦。有人甚至模仿小说主人公自杀。这些例子都告诉我们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影响,可以达到怎样深广的程度。

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很重视文学与时尚的这种相互关系,并懂得利用这一点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孔子早就说过诗“可以观”的话。所谓“观”,就是“观风俗之盛衰”,广义地说就是从文学作品观察社会风俗。《毛诗序》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则又强调了诗歌移风易俗的作用。封建时代的一些作家,也曾自觉地以文学作为移风易俗的工具。今天,一部作品的印数可达几十上百万,再加上电影、电视的传播,文学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就更不容易忽视了。如果我们的作家常常自觉地使文学对时尚发生积极的影响,一定会更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一项是

A.魏晋以来士大夫崇尚清谈的风气泛滥,导致玄言诗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

B.由于受到当时宫廷风气的影响,南朝齐、梁时的宫体诗,风格轻艳纤丽。

C.早在东汉末年,士族中就流传着品评人物的风气;魏晋以后,这种风气更盛。这使得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记述名士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

D.《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曾在欧洲引起一阵“维特热”。当时欧洲的年轻人学习维特的打扮,甚至有人模仿小说主人公自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两句名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其中所谓“世情”、“时序”,主要指政治状况,但也包括社会风气和时尚。

B.自《三国演义》问世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影响深远,刘关张三人的“义气”遂被封建时代许多人仿效。这是文学作品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典型例子。

C.《毛诗序》里“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句话,表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注重利用和发挥诗歌移风易俗的作用。

D.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的内容、风格,都会留下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印记;一种诗风的形成,一个诗派的出现,也同社会风气、时尚有直接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诗歌多“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征,这反映出宋朝士大夫们积极入世、热衷于批判现实的风尚。

B.社会风气和时尚对文学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未必都是积极的;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和时尚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也未必都是积极的。

C.孔子说过诗“可以观”的话。所谓“观”,就是“观风俗之盛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会借诗来“观风俗之盛衰”,这是他们利用文学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一种表现。

D.当今,文学作品的传播技术发达,传播途径多样,因此更应重视文学对社会风气和时尚的反作用,更应发挥文学对时尚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