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下之事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秦穆公,立谈之间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事利而合者                        以:利用

B.晋连兵而郑                             伐:攻打、讨伐

C.烛之武出秦穆公                          说:游说

D.郑于将亡                               存:保存

3.下列“之”字用法意思与“子犯请击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亡秦续耳 B.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相结 D.将焉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成而去,何移之速也!

(2)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1.D 2.A 3.D 4.(1)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 (2)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断句时应熟知“断句三步走”流程,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抓标志词语”法: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需要断句;借助虚词断句: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析结构修辞法:写两人对话,作者一般只在第一次回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了。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也可以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其前后词语的关系,进行推断,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本句找出句中相同句式,“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等,然后根据语法、以及句意进行排除。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A项,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题干中“子犯请击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秦国。 A项,此亡秦之续耳:之,用在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 B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动词,到……去。 C项,相结之厚:之,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 D项,将焉取之:之,代词,代指晋国所贪求的土地。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惟:只,只是;移:改变,变化。(2)利:利益;必:一定,必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檐水,滴旧窝

张丽

母亲会说理,不怕事,喜欢打抱不平,早年是老家出了名的“铁嘴判官”。按说,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该两耳不闻乡间事了吧!可她想清静,别人不让。这不,大雨淅沥的,我的表姨——母亲的表弟媳找上门来。还没开言,泪水汪汪,受了千般委屈一般哭喊:“嫂子啊,你可要为我主持公道哇!”母亲并不是像对别的亲人那样与她手拉手,而是闷闷的,泡上两杯茶。透过氤氲的茶雾,看窗玻璃上歪歪扭扭的雨线。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喜欢这个弟媳的,她们之间几乎也没有来往。表姨突然上门,想必是情非得已,有事相求。果然,她是来请母亲做判官的。原因是儿媳嫌弃她,逼着儿子要赶她走。母亲见不得那些违背乡村伦理道德的行为,曾经教训过几个行为不端的侄子,说“人在做,天在看”,骂他们“丧良心,会得报应”,还带他们到慈恩寺受教化,好说歹说,让他们老老实实做好人。我以为,这次她又会大动干戈,去历数表姨儿媳的不是。没有想到,母亲推开窗户,指着成线的雨滴问:“弟妹,还记得我对你说的那句话吗?嗨,还真的应验了啊——‘屋檐水,滴旧窝’。”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

母亲看了表姨一眼,缓缓地说:“你说你儿媳让你吃过夜的饭菜,可二十年前,作为儿媳,你那饿了几天的公婆,吃了你喂狗的饭团子,你都骂她说,养狗能看门,养个老不死的只会害人。”

表姨嘴巴嘟囔着,没有吐出一个字。

母亲继续说:“你说儿媳嫌弃你不会带孙女。我怎么听说,你儿子儿媳结婚几年后,儿媳怀不上,你逼着儿子与她离婚。他们俩是同学,好多年的感情舍不得分开,才去做试管婴儿。这个孙伢,就是吧?”

表姨点头,马上辩白道:“手术后,本来是龙凤胎,就是她,非要逞能上班,导致流产,偏偏男伢流产了,生下个女伢,是她让我家绝了后。”

母亲有些生气,语气也高了:“哪个人不想舒服啊?你儿媳挺着肚子上班,还不是为了家,你怎么能怪她?好吧,那我问你,为什么儿媳不要你住,而要公公?”

表姨抢白:“还不是老头子有退休金!那小女子贼得很,把我儿子哄得牵着鼻子走,又把公爹骗倒。哼!嫌我是多余的,没门,我要告她!”

母亲摇摇头:“弟妹呀,不是什么都能用钱来衡量的。俗话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肉烂在锅里’你才五十出头,老家有房子有田地,又不是无路可走,闹起来不怕外人笑话吗?”

表姨愤愤不平:“她都不怕,我怕啥?搞烦了我到她单位去闹,让她好看。”

母亲叹了一口气:“唉!二十年前,你把公婆赶到牛圈屋住,可怜的老人冻得钻进稻草里,挨着牛取暖,你还骂她贱骨头,老不死的。一湾人说你不对,想为老人主持公道,可你的婆婆一个劲地为你说好话,给你脸上贴金。以至于我们想帮她都不能啊!”

“她、她…”表姨的身子委顿了,脸色煞白。

“她太要强,宁愿死,也不愿让儿子为难哪!”母亲的眼里溢出泪水。

“是,是我过分,可她也不该想不开,去走那条路姨垂下头,没有底气说完。

窗外的雨“滴答”“滴答”,滴滴惊心。

母亲声音哽咽:“要不是你骂她,她怎会走绝路?大冬夜的,老人家跳塘,到早上才发现,多惨啊!唉…她守寡十七年,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原指望有个家,可你——你呀你,你也有今天!真是,屋檐水,滴旧窝;屋檐水,滴旧窝哪!”

“别说了,嫂子,我错了,我不是人。这些年,想起她我的妈,我睡不着,是我作孽啊!”表姨突然捂住脸痛哭。

哭声和着窗外的风雨。雨水“滴答”“滴答”,一滴滴落下来,落在旧水窝,溅起一朵朵水花。水花溢出旧窝,缓缓流淌

“算啦,算啦!一代管一代,一码归一码。过去的不提了。水往下流,家风代代传,咱们乐至,上慈下孝才会福乐将至啊。走,去你家!母亲站起来,挽住表姨的手。

(选自《北京文学》2018年7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母亲在乡间“狠”了几十年,现居乐至县城,远离乡亲十来年,她想清静别人还不让,从侧面突出了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的位置。

B.“表姨的脸僵了,嘴巴张着,一双呆滞的眼睛显出惶恐”一句,运用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表姨因母亲毫不留情的指责而尴尬惶惑的心理。

C.“人在做,天在看”“屋檐水,滴旧窝”“打断骨头连着筋”等俗语的灵活运用,表现了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善于用传统文化调解民间纠纷的特点。

D.小说中母亲劝说表姨时,一边提及表姨当下的“冤屈”,一边列数表姨当年的劣迹,通过今昔对照,突出表现了俗语“屋檐水,滴旧窝”的内涵。

2.小说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线式智能设备。智能手环运动监测功能通过重力加速传感器实现。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很成热的技术,手机也罕有应用,比如现在智能手机的屏幕翻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传感器通过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教据,再结合用户之前输入的个人身体体征的基本信息,根据一些特定算法,得到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监测数据,诸如运动步数、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等,从而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由于每个人运动随个人身体体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用户在使用手环进行监测前需要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信息自动同步到手环中,通过传感器监测运动动作,经过特定算法最终实现运动监测的功能。睡眠监测也通过相同的传感器技术实现。人的睡眠接照脑电波信号可分为五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在不同的阶段人的脑电波可以迅速改变,有意思的是,重力加速传感器并不具备直接探测脑电波的功能,所以它是将人在眼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作为衡量睡眠的标准,来判断睡眠处于哪个阶段,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会在快速动眼期将用户唤醒,因为在快速动眼期睡眠者会出现与清醒时相似的高频低幅的脑波,比较容易喚醒,如果此唤时醒,睡眠者会感到神清气爽,有一个很好的睡眠效果。

(摘编自沈丹(智能手环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材料二:

智能手环主体一般采用医用橡胶材质,天然无毒,外观设计高档时尚、大方,不仅具有运动健康秘书的功能,还具有时尚装饰的功能,有流线花环,颜色也是多样,这种设计风格对于习惯佩戴首饰的用户而言,颇具有诱惑力。手环的设计风格堪称百搭。而且、别看小小手环个头不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比如它可以说是一款高档的计步器,具有普通计步器的一般计步,测量距离、卡路里、脂肪等功能,同时还具有睡眠监测、高档防水、蓝牙4.0数据传输、疲劳提醒等特殊功能。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接,可以随时随地设置身高、体重、步幅等信息和上传运动数据。另外,智能手环还具备社交网络分享功能,比如用户可以将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以及心情记录等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进行分享。

在使用时间上,由于智能手环内部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续航能力还是很强的。

摘编自(智能手环有哪些特点及特性)》)

材料三:

几年前,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进入大众視野,以实现健康管理、运动监测、手机交互等功能为目标被炒得火热。功能看似高端,门槛实则低,一时间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数设各厂商。

然而近年全球可穿戴行业态已显,智能手环炒作红利期已退湖。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出现疲软态势,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只,较2015年同期的560万只下降了51.6%。预计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400亿元左右。

真正随着热潮成长起来的智能手环企业少之又少,早期进入市场的品牌如今的经营状况也很惨淡。种种迹象都表明智能手环遇冷是行业的现状,我们需要思考智能手环在脱离炒作红利期后,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它的降温。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需求依然存在,也非纯概念炒作,并且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手环作为能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其实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过,但是寻找到智能手环的刚需,依然能成为它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摘编自沙水《智能手环春天已过,未来出路在何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手环进行监测前在APP中录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目的是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判断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B. 手环的智能闹钟功能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睡眠中动作的幅度和频率来实现的,在探测到出现高频低幅的脑波时唤醒睡眠者。

C. 智能手环可以随时随地上传运动数据,也可以通过绑定微博等社交网络端分享睡眠质量、饮食情况和锻炼情况等。

D. 几年前,智能手环被炒得火热,由于门槛低,市场内涌现了大量可穿戴设备厂商,如今智能手环炒作热潮已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重力传感器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智能手环通过使用这一技术来判断人运动的动作,得到一些基础数据。

B. 智能手环内置低功耗蓝牙4.0模块,可以与平板、PC客户端进行连接;内置了一颗锂聚合物电池,续航时间可达10天。

C. 从材料三图表中可知,2015年是智能穿戴设备野蛮生长的红利期,此后虽然市场规模还处在增长中,但增速已放缓。

D. 智能手环虽遭遇到发展困难,但目前智能手环已找到市场的刚需,在这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成为下一次热潮的引爆点。

3.根据材料,请用三句话分别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每句话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现代散文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散文产生的意义在于,变“文言”为“白话”,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B.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是指作者在散文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真实的“自我”。

C.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是营造散文作品精神家园的“基石”,使得散文具有“纪实性”。

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现代散文发端的意义谈起,进而阐述现代散文中写作“主体”的重要性。

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现代散文是表现“自我”“性灵”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从写“实”的角度,运用比喻论证,分析了散文的传统特点——“纪实性”。

D.文章第四段从写“虚”的角度,先指出散文的真正用意,后分析了两类散文各自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世界文学对接,取得了辉煌发展和巨大业绩。

B.现代散文重在对“自我”的肯定,而先秦之后的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都是应时之作。

C.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自叙传”,因而他的散文没有虚构想象的成分。

D.只有开掘人性、净化心灵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因为它情感明净,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今社会,人们多谈财富,谈出名,谈幸福,谈旅游,谈美食,谈明星八卦,却很少谈及劳动。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都曾谈及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在理想状态下)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马克思

●劳动,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及其辉煌的穹隆。——莫格索尔

●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无论政治家还是艺术家,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才有可能把握住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主流,才能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真正的价值。——路遥

●我很需要钱,但不是自己劳动赚来的钱,我不能要。——一位把捡到的两万元钱交还给失主的环卫工人。

对于劳动,你有怎样的体验或见解?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套作,不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京下岗工人廖某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了让妻子活下去,廖某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其后,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某夫妻靠“打零工”“低保”维持生计。而妻子尿毒症“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但因“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而“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最后廖某只能选择“自费透析”。

(1)请为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不超过5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