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召为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

知成都。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

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未几,擢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

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因乞以便宜从事。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

乞归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以太子少保致仕。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相同的一组是

A.当力而绝之        到中流击水,浪飞舟

B.以屡空            复有此皆为不免

C.刑首恶而余人      爱不

D.将大用,必省府    若役,复若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B.比戍还,室家计可也          何其然也

C.悉授舟,并给其道里费        泊牧谗诛,邯郸为郡

D.有不能归者,皆我乎出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

3.下列文言句式中,不相同的一组是

A.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抃得到翰林学士曾公亮的举荐担任殿中侍御史,他为官刚直,不惧权贵,但主张对君子应当保全爱惜。

B.赵抃任职益州时,以身作则,体恤下属的困难,调动他们治理的积极性,使当地官场的风气为之一变。

C.从成都被召回时,神宗皇帝特意留赵抃在谏院任职,不久又因戍卒事再派他赴成都,可见皇帝对他的倚重。

D.赵抃为人宽厚清谨,不轻易流露自己的喜怒;吴越发生饥荒和疫病时,他举措得力,使不少百姓得以活命。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2)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B 2.D 3.C 4.B 5.(1)赵抃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当地百姓高兴地互相告慰,贪官污吏惊恐慑伏。 (2)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召募)。 (3)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了盟友,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是不勇武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相同。“当力遏而绝之”意思是“应当尽力遏制阻绝他”,可见“遏”译为“遏制、阻止”;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思是“到江中间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可见“遏”,“阻止、阻拦”之意。 B项,不同。“狱以屡空”意思是监狱里常常没有关押的囚犯,可见“狱”应该解释为“监狱”;“复有此狱皆为不免”意思是“这次又发生了此类案件,大家都认为赵抃一定会严刑处置的”,可见“狱”应该是“案件”之意。 C项,相同。“刑首恶而释余人”意思是“将为首的人判了刑,其余的人都释放了”,可见“释”译为“释放”;“爱不释手”意思是“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可见“释”为“放下,释放”之意。 D项,相同。“将大用,必更省府”意思是“ 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可见“更”,译为“变更、替换”; “更若役,复若赋”意思是“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可见“更”译为“变更、替换”。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 A项,不同。之:人称代词,他/物主代词,它; B项,不同。为:“为了”,介词,表目的/介词,表原因,“因为”; C项,不同。以:“把”,介词/介词,“因为” D项,相同。于:均为介词,“从”。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理解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B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C项,前一个是状语后置句,后一个省略句,“举”后省略代词。 D项,均为被动句。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B项,“体恤下属的困难,调动他们治理的积极性”错,原文无此说法,原文为“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行部”应理解为“巡视属县”;“相慰”应理解为“互相告慰”;“竦”应理解为“惊恐”;句意。第二句中,“河朔”应理解为“黄河以北地区”;“岁丰”应理解为“连年丰收”;“宽”应理解为“宽限”;“以俟农隙(募)”是省略句;“俟”应理解为“等待”,“农隙”应理解为“农闲的时候”。第三句中,“因”应理解为“依靠”;“敝”应理解为“损害”;“与”应理解为“结交”;“知”通“智”,应理解为“明智”;“易”应理解为“代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B.《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会同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袭人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C.《边城》中傩送晚上为翠翠唱歌,天保水上出事,傩送负气去桃源等事是在爷爷死了以后翠翠从杨马兵口中才知晓的。翠翠对爷爷活着时为何没有将这些事告诉她百思不得其解。

D.《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是大都符合人物身份、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如:同是咏柳絮,林黛玉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薛宝钗表现出“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哀。

 

查看答案

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

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A.①茶馆 酒店 文具店理发店

B.①酒店茶馆理发店 文具店

C.①茶馆 酒店 理发店 文具店

D.①酒店茶馆 文具店理发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师陀文笔纤细,叙述简约,笔锋蘸满了感情,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的作品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跃然纸上。早期作品较多地取材于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作品虽然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控诉,__________。

①以后逐渐转向描写城市中的中层社会

②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

③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

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⑤但未能深入地发掘社会黑暗的根源

A.⑤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⑤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B.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C.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D.中秋月安详地放射着柔和的光,如同母亲温柔的眼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精雕细琢这一美景时,虽然文章的描写很细致,但没有丝毫的过分,把握得分毫不差。

B.纵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里,既有对资本主义不公平社会的鞭挞,也有对人性美的讴歌。

C.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