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 寓乐于教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固有一定道理。如果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角度去思考,我们发现虽伯乐有心,但有时候却难得英才。戴维在化学领域的贡献无数,当有人问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填上了“发现学生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之。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参加了该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将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斯根坦的学生,这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斯根坦后来也成为剑桥大学著名教授。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斯根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为祖国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千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一代。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以最大化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作文材料中,“第一乐”,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第二乐”,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第三乐”,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写作时,要注意材料的引导作用,所写必须以“三乐”为立足点,不能另起炉灶;另一方面又隐含着一定的限定性,即无论是写“一乐”(亲情)、“二乐”(立身处世),还是写“三乐”(教化),都必须谈到“乐”,突出“乐”,都不能脱离材料的指向,而单纯谈孝悌之义、立身处世和教化。 【立意】 第一乐可以提炼出观点有: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第二乐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第三乐是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 【结构】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孟子“三乐”中的前两乐或许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则显得太过高远,让人心生距离,但此文作者却偏偏选择了这一角度,可谓立意高远。作者胸怀天下,心忧教育,所以在文章中深切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的关怀。作者文章结构一目了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意义,每一方面都有其深远意义。作者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引用材料精炼截取,论述事例详细阐发。三个方面步步推进,条分缕析。构思上的精巧,语言上的鲜明风格,立意上的独特,使得此文脱颖而出。 【素材】 1.先哲孟子所谓的君子三乐中,其中的第二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一俯一仰之间,仿佛看见天地间一个充满浩然之气而又悠然自得的智者孟子向我走来。怎么样算是“不愧于天”呢?天道刚健,充满着凛然正气,是正义的代表。君子要顺应天道,修身养性,培养正气,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怎么样算是“不怍于人”呢?那就是重义轻利,做人真诚,与人为善。能够完全做到以上两方面的人,自然是古今一流的君子,其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了。 2.这使我想起了孟子本人。他游说诸侯近20年,坚持不懈地向诸侯国推行王道政治,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为己任;他“四十不动心” “善养吾浩然之气”;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些都说明“君子三乐”是夫子自道,是他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人生经验总结。 3.这使我想起了为抗击元朝而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想起了他那光耀千古的的《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告白。我想起了变法改良而为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戊戌六君子,想起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想起他英勇就义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烈豪迈! 4.这使我想起了白求恩医生,想其他不远迢迢万里来到中国,加入中国的**队伍中来。他是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士,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抢救中国的伤员,牺牲了自己。我还想起了雷锋同志,想起他苦难的童年,想起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想起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理想和激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②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①不处:不享有。②一介:一点点小东西。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B.必先苦其心志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②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 ③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⑤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⑥爱人不亲,反其仁 ⑦所以动心忍性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⑨养生丧死无憾 ⑩牺牲既成

A.①②⑤⑨ B.②④⑤⑧

C.③⑦⑧⑩ D.②⑤⑦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可得闻与 ④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⑤入则无法家拂士 ⑥非恶其声而然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若火之始然

A.①②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⑧ D.②③④⑤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