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处于高节奏的工作状态中,公民身体素质堪忧。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全民健身,      

②敌情紧急,战事     ,彭总对着地图又看了好久,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

③上午十点,初一年级的400米专项测试结束,同学们围在体育老师身旁,    想早些知道自己的成绩

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追在眉睫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允许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在等待。 句①根据“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处于高节奏的工作状态中,公民身体素质堪忧”,用“刻不容缓”更好; 句②根据“敌情紧急,战事临近眼前”,用“迫在眉睫”更好; 句③根据“上午十点,初一年级的400米专项测试结束,同学们围在体育老师身旁”,用“迫不及待”更好;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chēn)目    chè)造        chuàn

B.cǔn)度    )样      残羹冷zhì    suǐ

C.繁文)节  chàn)悔             qiāng)害

D.xiē)子     hái      qǐ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末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勿勿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祝福》鲁迅节选)

1.小说《祝福》中叙事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祥林嫂的死,是《祝福》情节叙述发展的主线。小说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

B.《祝福》中的“我”是小说的视角,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观察和叙述才得以展现的。

C.《祝福》中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给了读者无数的悬念,它的作用是只是为了让读者看到知识分子的成长。

D.“我”其实就是作者本人,不满现实,但又软弱,对于祥林嫂关于魂灵的问题的含糊回答,导致祥林嫂的死亡。

E.《祝福》对于祥林嫂三次在鲁镇的生活采用详细叙述,其目的就是为了突显作者的技巧。

2.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下列句子。

①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②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3.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是祥林嫂临死前问“我”的三个问题,她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4.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对“天地圣众”的态度如何?这样的结尾有何用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的色彩。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惆怅东栏一株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官,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匆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令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汉书·苏武传》班固)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陵降,不敢武。    求:要求

B.从至雍棫阳官,扶辇下    除:殿阶

C.已死久矣    分:分别

D.子卿不欲降,何以陵    过: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武与李陵俱侍中  子父死,无所恨

B.①赐钱二百万葬    ②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①空自苦亡人地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

D.谓武曰    ②泣下霑衿

3.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李陵对苏武劝降一段的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的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B.李陵在劝苏武时曾说“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李陵对汉朝统治者的讽刺和控诉,说明了自己不回汉的根本原因。

C.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两人虽是故友,而今却是敌对阵营,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

D.苏武“强壮出”,出使的时候正当壮年,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的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4.翻译下列句子

(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