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不认对待历文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学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报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叱咤风云,充当__________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度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的价值。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高楼速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室。他们守的是人类的________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做线上的成语,全都俗当的一项是的生命之士,望的是人类的精神校天。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 “赴汤蹈火”指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说战场上,应该用“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人事。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名含贬义)。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说实现宏图伟志,应该用“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说精神生活和寄托,应该用“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 第四空,此处语境是说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所以应该用“超凡脱俗”。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 A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 B项,“无论是……还是”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而根据上下文分析这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 C项,“无论是……还是”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而根据上下文分析这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 D项,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前面是“天空和土地”, 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A项,正确。 B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 C项,语序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 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D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语序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 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的这种心情。

(3)《荆间刺秦王》中荆轲唱出慷慨激愤的羽声,引发宾客强烈共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巃嵷: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分别是张良对项王及大将军范增的敬称。

C.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君主聚会群臣时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向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D.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进” “擢”等都表示升职,“贬”“谪”“左迁”等都表示降职。文中“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中的“拜”指升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大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髙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在陆贾的一番劝说后,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汉王朝抗衡;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索索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我。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适那份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地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端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添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答,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般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很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如“忽然狗叫”“喂猪的苕片少了一袋”“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等。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2.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级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锅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茶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级,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级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现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极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捕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发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