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问句开头,见到燕子如见到老朋友一般亲切,对春天不知不觉来临的京薄之情溢于言表。

B.“夹岸”写桃树成林,桃花繁盛。“蘸”字使人意会花之艳丽,并联想水中倒影,神韵意趣俱出。

C.第三句写春水暴涨,冲毁了小桥,给游人带来危险,致使未能成行,扫了游湖之兴,无奈返回。

D.尾句写舍桥登船,柳阴中撑出一叶小舟,使这明媚的春景平添一点宁谧的意境和清幽的情昧。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春暖燕回花开,水涨桥断舟来,作者凭意趣裁剪景物,构思精巧。全诗由动到静,画面生动,妙趣横生。

B.三四两句由断桥而知水涨,由舟小而见湖宽,只就桥、船落笔,不画波纹,自有水意,可谓境界深远。

C.全诗无一字刻画湖光水色,仅在近水景物上做文章,视野彼小,但落笔清新雅致、细腻真切,富有情趣。

D.桥断不能渡,话锋一转,小舟又撑出,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1.C 2.AC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致使未能成行,扫了游湖之兴,无奈返回”错误,据原句“小舟撑出柳阴来”可知,就在不能度过之时,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可以租船摆渡,所以是成行了的,也没扫游湖之兴,可尽情游览美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A项,“全诗由动到静” 错误,全诗四句都是展现的动态之景,不存在“由动到静”这一说; C项,“视野颇小”错误,本诗只是从近水景物入笔,但不能说视野就很小,两者并不等同。 故选A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俊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猥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圭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命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摘自《后汉书·杜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时,大司马府              辟:开始,开辟

B.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拜:授予官职

C.惟陛下哀                      矜:怜悯,怜惜

D.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坐:犯……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B.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C.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D.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是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年号纪年。

B.“檠戟”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一种木制仪仗,形状像戟。

C.“疏”即疏远之意,是大臣向帝王请求辞职的一种奏章。

D.“玺书”指有皇帝印章的文书,此处指皇帝下达的诏书。

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A.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日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B.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C.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D.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惩恶受赏。他领命格杀横暴民间的萧广,诛杀逆贼杨异等,受到世祖奖赏。

B.桂涛为官爱民。他减轻民役,带领百姓制农具,兴水利,拓农田,使百姓富足。

C.杜诗为国分忧。他不阻贤路,又举荐名士;进谏皇帝,严格了调遣军队的程序。

D.杜诗为官清廉。他不谋私利,死后没有留下田宅,皇帝赐财物诏令在郡府治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较量

在她读旧金山州且大学期间,家里发生了变故。父亲受到一个叫斯科特的美国商人的怂恿,与他合伙投资开了一家电子公司。结果,这一切都是斯科特精心布置的陷阱。斯科特转移走父亲所有的投资资金,宣布公司破产倒闭。父亲血本无归,十几家律师事务所不愿意接手父亲的案子,因为没有抓住斯科特转移资金的把柄。

为了还债,一家人只好搬迁到一处不足8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住下。她大学没有毕业,迫于生活压力,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上班头一无,父亲就严肃地告诫她:“在美国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虽然被别人骗了,但我们还是要恪守职业道德……”

她一直遵循父亲的那句话做事情。她赢得了上司的信任,被调到公司职业道德培训分公司工作,专职培训新上岗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她巧妙地把儒家思想融入培训课中,在职业道德培训中声名鹊起,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孔子女孩”。

一天,让她意想不到的是,邀请她的竟然是让她父亲倾家荡产的骗子斯科特。她当时很踌躇,不知道满肚子坏水的他又要耍什么新花样。斯科特见她沉吟不语,仿佛看出她的心思,嬉皮笑脸地说:“如果你不能接受我的邀请,说明你也没有什么职业道德,你还被人们誉为什么‘孔子女孩’,简直虚伪透顶……”她最后答应了对方的邀请。

培训进行得一如既往地顺利,由于连续举办了十几场,佣金达到了十几万美元。她当时很担忧,怕斯科特又故技重演,会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来赖账。然而,培训结束,她的担忧真一扫而光——斯科特的支票竟然很快到账了。只是,本来只有12万美元的酬金,支票上竟然写的是21万美元,对方显然弄错了,而且没有察觉。像这种情况,她完全可以把支票不动声色地收下来,因为,就算追究下来,上到法庭,对方也会吃哑巴亏,就像当年斯科特对待她的父亲一样。

然而接到支票的那一刻,她毫不犹豫拨打了斯科特的电话,约他会面。在一间餐厅里,她把那张21万美元的支票郑重地送到斯科特手中,微笑着解释:“斯科特先生,你把支票写错了。不是21万美元,而是12万美元,请重新填写一张给我。”斯科特惊讶地看着她,嘴巴张开老大,说不出一句话。就在这时,她的身后传来欢愉的掌声,一位电视台主持人拿着话筒走来。原来,这一切都是斯科特处心积虑策划的阴谋——他故意写错支票,并请来了当地电视台的主持人做见证人。他料定,当她收到他的支票,一定会想起她父亲遭遇的那件事,把那笔支票不声不响地收下。那样一来,他就可以把她的“孔子女孩”的形象彻底损毁。可斯科特万万没有想到,她会把那张21万美元的支票完璧归赵。

正是斯科特精心策划的阴谋和圈套帮了她大忙,电视台一播放,她所就职的那家培训公司也因此声名鹊起,在美国同行中获得一致认可。

事后,她说:“一张支票,21和12两个数字,不但是自己言行一致的人格彰显,更是自己的灵魂对职业道德的深层解读。作为华夏血脉延续的一员,这是我对孔子文化最生动的注解,也是对孔子文化的发扬光大的。”

后来,她的职业道德培训班在美国白宫举办。这个姑娘,叫韩辛。

(选自《记者观察》)

1.下列对韩辛形象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辛秉承家教,传承儒家文化,而且能巧妙地把儒家思想融入到培训课中,大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文化。

B.韩辛恪守职业道德,面对让父亲倾家荡产的骗子斯科特的“邀请”,她没有回绝,并且一连举办了十几场培训。

C.韩辛了解斯科特的人品,小心谨慎,在公开场合约见斯科特,而且请来电视台主持人作证,最终才没有上当。

D.韩辛坚守诚信,以德报怨,毅然返还斯科特有意写错的支票,坚决不收取多余的酬金,用行动诠释了儒家传统文化。

2.下列关于斯科特形象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斯科特阴险狡猾,骗走合伙人的财产,对主人公的诚信人格起到了反衬作用。

B.斯科特是贯穿文章始终的重要人物,他欺诈父亲,又诱骗女儿,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C.斯科特以欺诈的手段对待华人,文章借以反映了中美两国在职业道德上的巨大差异。

D.斯科特给父亲布陷阱,给女儿设圈套,他的行为一步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父亲告诫韩辛的话,既体现了家庭对孔子文化的传承,又成为她的职业信条,更是她职业辉煌的基础。

B.斯科特邀请韩辛,韩辛由踌躇到答应,由担忧到多得再到退款,平铺直叙,勾勒粗犷,却很感人。

C.电视台主持人是斯科特之卑劣与韩辛之高尚的见证,电视台的报道则成了韩辛事业走向辉煌的助推器。

D.文章结尾两段,深化了主题,而且点明韩辛事业能走向辉煌,唯一原因就是对孔子文化的发扬光大。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对比是半文的显著特点,比如父亲破产与韩辛事业辉煌,斯科特欺诈与韩辛诚信,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B.韩辛所在的培训公司名声大振,她的职业道德培训班在美国白宫举办,说明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C.文章在结尾点明主人公的成就与姓名,突出她言行一致且人格伟大,事业更上层楼,有很强的震撼力,发人深思。

D.从韩辛大学辍学、就业到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成长经历来看,在美国工作并不看重能力,看重的反倒是道德品质。

E.韩父的破产与韩辛的成功,都拜斯科特“所赐”,从他身上可以看到美国社会充斥着欺诈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有几件事我觉得很有趣味,不知道你有同感没有?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一心里往往觉得西湖扣峨嵋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处处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来,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种田人常羡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常感到农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在烈日寒风中耕作时所饱尝的滋味,绝不似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过。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

同理,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

相,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能太过,可能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进入审美境界。

许多人欢喜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艺术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他们不知道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摘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下列关于“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和实际人生有空间、时间、行业、心理等方面的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放到适当的距离去看。

B.在崭新的环境中,人们还没有认识事物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就一定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C.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把利害看得太认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便失去了审美的意义。

D.审美对象要与实际人生有适当的距离,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存易使人无法进入审美境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看稀奇的景物,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牵绊,能欣赏到其中的美。

B.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因此不能产生美感。

C.“文以载道”是从道德的观点谈艺术,因此作者反对把道德作为实际人生的规范。

D.艺术与实际人生之问要有“适当的距离”,而这正是使人产生美感的重要条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蟹虽然有“六跪”和“二螯”,但是“__________到,这是因为它“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年~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之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食节那天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他强打精神饮酒,吃着冷食,靠着几案休息。

B.远眺舱外江水浩浩荡荡,岸边百花盛开,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2.诗人因何而“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