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别了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别了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要求写出真情实感;(3)写记叙文;(4)不少于800字。

 

【例文】 别了,童年的老屋 我家并不是什么巨商富贾之类,没见过建得气势恢宏、雕栏玉砌之类的府第,更不用说大观园之中的曲径通幽,竹溪佳处,但咱老百姓有句老话,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土窝,那四堵土墙,一方屋檐的地方就称之为家。 而今钢筋水泥构筑着社会的轮廓,构筑着我的生活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故乡的老屋却总在我的梦中同蓝天、流岚、阳光、童年一起反反复复的出现。 童年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梦,老屋就是梦开始的地方。老屋建成已好些年了,墙皮剥落得斑斑驳驳,却是我童年时光的见证人,隐约可以看到小时候的一幕幕,老屋虽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屹立不倒;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磨砺,仍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支撑着我们一家人走过那清贫的年月。 穷对孩子而言并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也许只是饭桌上的一碗野菜,也许只是一件补丁层层的衣衫,但穷对于我的祖辈、父辈而言足以刻骨铭心。 当我围着老屋快乐的欢叫,因为屋顶上有了一个小洞时,我听到了母亲沉沉的叹息:“这房子不知什么年月才能翻新。”每当大雨滂沱之时,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怕老屋挺不过去,但那时家里只有一只小灯泡,昏昏暗暗,让人觉得是在看一场老电影。因此那时候的我并不喜欢晚上,窗外的月亮虽然朦朦胧胧,却也比这只昏黄的灯泡好上许多。后来,我走过一个大城市,在华灯初放的一刻,恍若白昼,让我想起了西北山村老屋中,发现这么多年温暖我的竟只是那点昏黄的灯光,明明灭灭之间永远存在。 后来我家搬进了单位分给父母的房子,要告别那间陪我走过温馨童年的老屋。我将自己最珍爱的弹珠悄悄的埋在老屋的角落并答应它我会回来看它。但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到那个老屋。我已经习惯了钢筋水泥的楼房,老屋像褪色的照片,容颜模糊。 有一天,外婆捎信来说老屋要拆了。我大惊,所有沉寂的记忆在瞬间复活,那个曾承诺过它会常来看看的人竟一去数年。我又回到了那条曾经熟悉而今陌生的路,却发现这已不是记忆中的风景,路已拓宽;而在绿树掩映中的大多是红砖青瓦的新房,路上车来车往,有着忙碌的繁华,那“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巷中”的记忆已经一去不复返。 我静静地注视着给予我欢乐和遮蔽的老屋,沧桑之感扑面而来。当老屋颓然崩塌之际,尘土飞扬仿佛幽重的叹息和留恋。我的心竟扯得生疼,如果说断壁残垣是一个王朝的悲歌,那么老屋的倒塌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贫穷、落后、愚昧的年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是富裕、进步、文明的时代的开始。 后来,看到归有光写他的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我潸然泪下。 别了,我童年的老屋!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审题】 解答本题,要填写“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的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具体写作可写以下内容:(1)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人,如“别了,我的同桌”;(2)选择与“别了”有关的事,如“别了,我的高中生活”;(3)选择与“别了”有关的物,如“别了,童年的老屋”。 参考立意: 根据补充的题目,确定具体立意。 1、与同学之间惜别之情; 2、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3、对过去一段生活的留恋之情。 参考素材: 1、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着泪的微笑。——冰心 2、童年藏在池塘边的榕树上,那儿有知了欢快的鸣叫声,迎接着带给孩子们无穷无尽快乐的夏天;童年只属于自由摇荡的秋千和那正轻盈起舞的蝴蝶,还有一群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嬉闹声;童年在那写满粉笔字的黑板上尽情展现,还记得那年夏天,音乐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乐谱,教我们唱《童年》…… 3、端午节时,我乘车路过从前住过的那个院子,那条街道,那里仿佛一夜之间变得热闹了起来,曾经的安静,神秘早已不复存在了,心里不禁怅然若失。尽管看见小时候住过的灰色楼房,外面刷上了干净漂亮的黄色油漆,可里面住的人,却是换了又换,再也不会有熟悉的童年记忆。 4、你还记得吗?在那座不大,长满杂草的院子里,我们曾一起玩耍。捉迷藏,看蚂蚁搬家……尽管你躲在草丛后,可我一眼就看见了你,却不急着欢呼。而是悄悄走到你身后,轻拍你的肩膀,听着你夸张的尖叫,我止不住的哭。尽管我对蚂蚁一直很好奇,但当真正见到它们时却躲得远远的。可是你却来了个恶作剧,突然叫我回头,手上抓着一只蚂蚁——“啊!”当我吓得跑的老远,你却早已笑弯了腰。 5、你还记得吗?家中雪白的墙壁是我们的画板,我拿着笔,你拿着调色盘,还未来得及思考如何来完成我们的大作,就听你大叫:“颜料泼了!”我转头一看,只见原本雪白的墙壁,一下变得五彩斑斓。于是,我索性挥动画笔,猛的一挥,那雪白的墙壁上又添了一道童年的印迹。 6、你还记得吗?当我们同一天戴上红领巾,彼此在楼道里遇见时,窄窄的楼道上早已容不下我们喜悦的心情,那种抑制不住的感情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只好用鞋把楼梯踩得“咚咚”响,震得整座楼房“差点都要往一边倒”。却没有大人来责怪,他们都用慈爱的目光包容着我们的任性和喜悦。最后,竟有一个阿姨给我们买了两根棒棒糖!含在嘴里,尽是童年才有的味道。 7、你还记得住在楼下的老奶奶吗?我们曾一起扶她过马路。你还记得纸箱里的小猫咪吗?那是我们一起收养的……一切的一切,太多的不可能,却都在童年变成了现实。 8、执手笑闹,无忧无虑,那是最快乐的时光——我的童年。 9、车在雨中缓慢行走,你的样子在我记忆中逐渐模糊,童年离我越来越远,也有遗憾,但一切过去后,将是最美好灿烂的明天! 10、别了,我的童年,我望着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院子说。 11、童年,对我来说,已经远去。这也就意味着烦恼增多了,不再是以前那样无忧无虑的,更意味着踏上了成熟之路。 12、时间老人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一样长而又显得那么短暂的童年。童年并不一定都是金色的,有的人的童年无比黑暗。但是,无论是光明或是黑暗的童年,无论是幸福或是悲伤的童年,还是有着天地之差的童年,它最后都汇聚于一个方向,那就是成熟。 13、其实,童年就像一辆列车,而人,是站在车道旁的。你刚出生时,也就是你的童年到来时,就像是列车的车头开到你跟前;等到童年中期是,就等于是列车的车开到了;童年结尾时,正是列车的车尾开过了。而,列车过后,对面是一片海洋,海风迎面吹来,你,在风雨中摇摆,再也不会有第二辆列车来替你遮挡风雨了。 14、童年过去了,说明父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顺着你,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忧无虑了,不再是家中的小皇帝了,学习任务加重了…… 15、不过,同年的过去并不代表结束。让与我同龄的朋友们,让我们擦干眼泪,对永年说声永别,一起面对未知风雨吧! 例文结构 本题是半命题作文,从题目特点来看,适合于写记叙文。第一步,补题,如“别了,童年的老屋”。题目确定了,主题也基本确定了,文章开头,先回忆童年的老屋的状况,环境。重点记叙在老屋里发生的事情,重在写亲情。记叙文叙事要条理清楚,叙事要注意详略得当。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结构上,要注意伏笔和照应。要用生动的细节来打动读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则百年校庆征文启事,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金秋十月,我校将迎来百岁生日。为好好庆祝建校百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自豪感,我们热诚向全体师生、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朋友征文。学校将对所有来稿看一看,挑出好的在校报、校庆专题网刊载外,还将在百年校庆前结集出版,向作者赠送作品集。敬盼您的来稿!真的很希望您用美妙的文字为校庆献上一份最独特的礼物!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画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沁园春·长沙》诗里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居即事

韦应物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注)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年)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慨时光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

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著痕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