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中学...

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中学生阅读导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喜爱。明年,我报社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最近,有些读者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优化发行方式。

 

①“中学生阅读导报”改为《中学生阅读导报》;②“广大莘莘学子”删去“广大”;③“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④“狠抓内部管理”前面加“以”;⑤“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改为“防止这类事情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及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还要注意标点符号,检查其是否符合使用规范。本题,①“中学生阅读导报”是报纸名称,应该使用书名号;②“广大莘莘学子”中“莘莘”即“众多、广大”的意思,此处赘余;③“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此处想要表达的是“不辜负众人的期望”,应为“不负众望”;④“……为中心”前面缺少和“为”照应的介词,应在“狠抓内部管理”前面加“以”;⑤“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否定不当,不合逻辑,应改为“防止这类事情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让人们对它赞不绝口,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栩栩如生,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推陈出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夸张

B.对偶、借代、拟人

C.比拟、比喻、排比

D.比拟、比喻、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能只在古书保护非遗,而要让它走到现实中来,紧随时代促进非遗的发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赤壁赋》中写苏轼一夜泛舟,最后菜肴果蔬都吃完了,杯子盘子杂乱无序,一片混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⑵《种树郭橐驼传》中强调种树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种后抛弃不管的两句诗是“________”。

⑶子路认为千乘的大国,自己前去治理三年可以达到“________”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感叹朝中大臣不像自己,竟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虽为国家沦丧而伤心,却束手无策。

B.颔联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己的处境,感叹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

C.颈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江北江南音讯断绝,秋风秋雨何等凄清,自己无法淹留。

D.尾联写诗人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有所依靠不得,像“落日孤云”不知何处是归宿。

2.请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注。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叡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览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注)伽蓝:佛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B.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C.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D.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初中课文《桃花源记》《愚公移山》中“黄发垂髫”“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B.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魏、晋放宽开府资格,晋诸州刺史兼管军事带将军衔者即可开府。

C.丁忧指古时官员父母去世,辞官守制三年(27个月),是谓丁忧。又叫“丁艰”,“丁母忧”又称为“丁内艰”。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

D.尚书省是魏晋至唐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才华横溢,淡泊名利。他饱读诗书,精通天文术数,并时常作诗。但不喜做官,长期不仕。做了许多好事,也不追求名声。

B.李士谦乐善好施,仗义疏财。他多次赈济乡里百姓,并将债券烧毁。第二年依然施粥,救活了很多人。到春天又拿出粮种给需要的人。

C.李士谦看淡财物,待人宽厚。有兄弟分家不均的,他自愿补齐少的财物;有偷盗他家粮食的,也悄悄地躲藏起来假装看不见。

D.李士谦德行兼备,深受爱戴。他曾被赵郡王叡举德行,告诫族人敬重土地神明。常做善事,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在他死后为他请求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

(2)少长肃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览吾徒之不德也。”

5.李士谦对其家僮捉到的偷粮食的人是如何处理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人们

①荷马一生困窘,他就是在乞讨流浪的生活中,从那些与他相同命运的人们中间,收集整理创作出了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辉煌无比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荷马死在了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路上。

③无独有偶,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位盲人,他是为中国的音乐史留下了丰富遗产的二胡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瞎子阿炳。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名曲》、《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成为不可多得的传世名曲。

④189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阿炳正逢乱世,他的名字叫华彦均,阿炳只是他的小名。但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地位的街头艺人,他的名字却没有人记起,人们习惯于一种轻蔑的称呼瞎子阿炳。他手拿一把二胡,肩背一把琵琶,穿着那件破旧的蓝布长衫,有时在闹市,有时在小巷,有时在乡村,沿街卖唱,挣路人一个铜板。有很多时候,他的演奏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也有坐在街头演奏了一天,却没有人施舍一口饭、赏给一个铜板的时候,那他就只能饿着肚子在漫漫长夜中煎熬了。苦难的身世和坎坷的命运,逼使阿炳利用他精通的音乐思考社会、生活和人生,一首首充满着悲愤和哀怨的曲调如流水般从他睿智的大脑中流淌出来。

⑤与荷马相比,阿炳稍稍幸运的是,他在自己临死的前几天,赶上了共和国的诞生,他被请到艺术的殿堂进行演奏,使他在有生之年得以享受到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尊敬。当年那个为生计而流浪街头的瞎子,成为这座城市宝贵的财富和尊贵的象征。

⑥“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他其貌不扬,那笨拙的身躯裹在常年不换洗,皱皱巴巴、分不清季节的及膝短袍里。

⑦在围拢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当中,有像柏拉图和亚西比德这样的贵族公子,他们喜欢听他对当权者民主制度真面目的揭露和讽刺;也有像亚里斯扑提一类的自由主义者,他们向往过一种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自由生活;还有许多对时局关心的有识之士,他们喜欢听他对于政治的独到见解。

⑧这个人,就是创造欧洲哲学的开山鼻祖,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⑨苏格拉底引导人们认识自己,追求智慧,走进自己的灵魂,学会怀疑原则、信念甚至教义,而正是这些问题,把他推向了死路。因为雅典的统治者决不会允许民众都具有了有思想的头脑,都来对他们的统治提出自己的疑问,更不允许人们怀疑自己的信念和教义。

⑩更可悲的是,要求处死他的人,并不仅仅是当权者,更多的是他一生都在尽力引导、教化的普通民众。当权者逮捕了他,给他戴上锁链,押着他在雅典的大街上游行示众。几乎所有的人都认识这个他们一直认为的异类,所以,不论把苏格拉底押解到哪里,两边都是愤怒的人们。他们向他投掷石头,把脏水泼到他的头上。人们纷纷要求立即处死这个离经叛道的害群之马。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2300多年,我们今天依然可以想象得出,戴着锁链被押着在雅典的街道上游行,看着街两旁那一双双迷惘愚昧的眼睛,这位人类的先知,内心深处是何样的痛苦。

所以,当法官告诉他,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时候,他拒绝了;他的朋友来到牢房告诉他,他们已经买通了所有妨碍他获得自由的人时,他也拒绝了。

他说:“告诉人们,你们杀死的只是我的肉体。”

是的,他的肉体在当世被轻蔑地毁掉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智慧,却给人类打开了光明之门,也给他带来了不朽的千古声名。

在我们远古的春秋时期,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战乱时代,有一支布衣队伍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匆忙疲惫地行走。这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他带领他的弟子们,历经14年,先后到过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家,拜见了七十余君,向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寻求入仕从政的机会。但是,他无一例外地处处碰壁,不仅不被重用,而且饱受冷嘲热讽。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道大不能容”,应该是对他这14年辛苦的最好的注脚。东西方的这两位思想巨人,几乎是出生在同一个时期,又几乎有着同样的遭遇,只是东方的孔子稍稍幸运一点,没有被上了枷锁游行示众,也没有被处死。

在人类那些所有称得上伟大级别的人物当中,他们在有生之年的命运似乎都惊人的相似。仰望着这些饱受生活屈辱却又登上了人类思想和艺术顶峰的人们,我相信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给了你智慧的同时,也给了你磨难,而只有在磨难中,智慧才能够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逢乱世的阿炳流浪街头,演奏只是为了吃口饭。苦难和坎坷通过他的大脑变成宝贵的经典音乐流传下来。

B.虽然苏格拉底影响了包括柏拉图在内的许多人,但因为其超前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最终被当做异教徒处死。

C.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处处碰壁。其主要原因与其他伟人一样,是因为“道大不能容”。

D.文章列举荷马、阿炳、柏拉图、孔子等东西方伟人的遭遇,意在说明伟人总饱经磨难,磨难又促进伟人的成长。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历史伟人的磨难史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厚实,题旨深远。

B.全文运用引用、排比等手法形象展示了伟人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C.对苏格拉底外貌衣着描述的作用是说明他饱受生活的磨难和屈辱。

D.本文主要通过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伟人们的崇敬之情。

3.苏格拉底为什么放弃生的机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文末说,伟人的生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请概括“相似”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