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及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统一的大市场。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材料二:

保存文化的多样性范本,重要且紧迫。如果四川话式微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势必会使以其为根基和载体的巴蜀文化,如川剧、相书、竹琴、金钱板等遭受严重冲击,甚至消亡;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其他地区也存在同样不容乐观的情况。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一种语言的发展迭代现象;从更深层次思考,这种现象若持续加剧,将挤压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这也是近年来学术界保护方言的呼声不绝背后的深层忧思所在。

“‘打个嚯嗨吃嘎嘎,不是我牙尖。’川渝盆地以外的朋友们如果能看懂这句话,那算你‘行实’。”这句“四川味”十足的话,正是成都某大学选修课“四川方言”的开场白。为帮助非川籍学子尽快融入本地环境,该校特意开设了四川方言课,消息一出,“方言课”就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建议,东北话、江浙话也应该在课堂上“拥有姓名”。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保护方言”“推广普通话”中,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方言让你记住自己的根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一定要保护好方言,因为方言让你记住自己的根。 汪涵自掏五百万保护方言:不能只会说普通话和英语。这个新闻一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也是层出不穷,更甚有大神评论“这是国家大事,不该汪涵去决定去提倡”,反而我更想为汪涵这样的行为点赞。 记得汪涵说过一句话“普通话可以让你走的更远,方言则可以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 方言的消失是一种语言的剥夺,而语言是一种社会特征更是一种社会的凝聚剂。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语言的消失意味着民族的消亡。 方言消失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以该方言为载体的所有地方文化都会消失,比如戏曲、风俗。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渐渐淡化。 举个例子“舍不得孩儿套不住狼”其实这个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慢慢就变成了这样,方言中“hai”是鞋子的意思,这句话的原句是“舍不得hai套不住狼”,既然想要猎到狼作为战利品就得走远路所以费鞋是在所难免的。反观用孩子去诱惑狼想必这父母得多么的残忍才可以做到。 很多的调查显示:10后基本听不懂方言,00后听懂方言的比例也在下降,95后和00后的青少年和家长对话都是普通话,甚至很多的00后认为老师都说了“请讲普通话”,所以讲方言是很不文明的行为。 在我的观点中“方言会自然消亡”,因为方言的受众开始变少随着全国青少年普通话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普通话,反而大多数的受众者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人,就好像多元化的产品不断地出现受众少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地减少最后之至消亡。所以全国的方言都会在时间的磨砺下慢慢自然的消亡。 方言从非物质文化方面来说作为一种语言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大的范围来说是一种相对长久的政权代表。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和国家总是伴随着政治上的一致对外,在文化上又是秉持着对内是一致认同的态度。 方言是一种来自家乡的归属感,这种感觉当你身处异乡的时候更是铭心记忆。 记得初到上海的时候,为了省那么几十块打车费愣是将三十斤的行李箱搬到地铁上听着上海大妈用方言骂我的时候内心是超级感谢有方言的,因为我完全听不懂大妈说的是什么,听不懂就没必要去理会这就是我自我安慰的一种方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隔好多年依然乡音无改,是因为乡音在我们离家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心理上找到一种归属感。 综上所述,我方的观点是支持方言的保护,也是一种保护文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方法。我们希望,方言应该作为文化遗产被好好保护,其它方言也可以像四川话一样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本题,共有两则材料,材料一论述普通话推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材料二论述方言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材料一中用了五个“有利于”来论述普及普通话的意义;材料二以四川话为例,论述方言式微的严重危害,并且从表层和深层两个层面谈保护方言的重要意义。 所给的任务是:请结合材料内容,在“保护方言”“推广普通话”中,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按照所给任务要求,只能在在“保护方言”“推广普通话”中选择其一来论述,态度一定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两则材料都讲到了支持论点的理由,写作时可以选择材料里的内容,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还要注意要写成辩论稿,应该注意辩论稿的格式,并且要提出希望或建议。 [立意] 保护方言: 1、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2、方言式微,动摇的是地域文化的根基 3、方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 4、为方言课堂叫好 推广普通话: 1、普通话有利于人员交流 2、普通话有利于经济发展 3、普通话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4、普通话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素材] 1.乡土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并非彼此对立,互相排斥。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是汉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各地方文化的结晶,如果方言消失了,其所承载的文化也会消亡。普通话方便人们交流,是国家的战略,也是件促进人们更好交流的好事情。 2.广东话里面说“走”是普通话跑的意思,“行”才是普通话走的意思,这是根据广东话有沿袭古汉语文化的原因,是一种文化气息。我的另外一个乡音湖南某方言中称蝙蝠为盐巴老鼠,意为老鼠吃了盐会飞,如同蝙蝠一样,这是根据部分地区生活习惯去约定俗成的话语,是一种生活韵味。这便是汪涵先生说得“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知识体系”。 3.当那独特又极具韵味的方言在你耳边响起时,你会不会想起家里哥哥姐姐教你咿呀学童谣的一幕呢?会不会想起儿时在你家楼下胡同里跟小伙伴捉迷藏的一幕呢?哪怕只有那么一个小瞬间让你感受到温暖,就希望你我可以去用心守护它。 4.余秋雨在接受腾讯采访的时候称,“中国这么大,就像各个地方都有美食一样,如果有统一的美食的图谱,把各个地方的美食消失了,我们是不是感到很遗憾?”虽然余秋雨不希望方言消失,但他的意见仅保留于少数几种那些具有丰厚的历史,有较大的人口覆盖面,又具有相当的内涵,包括书面内涵,或者生态内涵的方言,便足够了。同时,余秋雨认为,语言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交流和沟通功能,譬如你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当然用普通话就很好;但它还有一种,是和乡情连在一起的文化功能,“因为每个地方的生态还是有点不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他希望方言能够适度的保留。但他同时也认为,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有关机构可以有选择地保留,不要全部保留。 5.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推测,现存的7000种语言到2115年可能只有600种能幸存下来。“从现在开始到下个世纪,全球语言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都会下降。”不过,麦克沃特依然对未来的语言世界表示乐观。麦克沃特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使保护方言真有支持者所说的种种好处,但过多的语言必然阻碍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和用一种通用语带来的巨大便利相比,哪个更有价值? 6.方言的优势:方言在本地域具有便于交流和沟通、不受文化水平限制的特点;方言对于事物的表述功能比普通话更强、更细和更加具体;通过在方言中加入词缀和虚词,能最贴切地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 7.普通话的好处: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拥有统一、规范的语言,是关系到国家独立和民族凝聚力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事。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是知识、能力和良心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以例文为例,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方言让你记住自己的根”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方言消失最直接的危害是什么,然后分析方言自然消亡的原因,最后分析方言的本质是一种归属感。再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总结全文。也可绕“方言”,可叙述方言故事,追述方言中的文化脚印。可叙述方言的来路与保护,抒发乡音传递的亲切温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为学生选课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在标点、语言表达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至少找出四处并加以改正。

“中学生阅读导报”自创刊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莘莘学子的喜爱。明年,我报社将不孚众望,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报纸品位,向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最近,有些读者反映没收到近期的报纸,为了防止这类事情不再发生,今后我们将优化发行方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夏,《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让人们对它赞不绝口,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栩栩如生,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推陈出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对偶、借代、夸张

B.对偶、借代、拟人

C.比拟、比喻、排比

D.比拟、比喻、借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能只在古书保护非遗,而要让它走到现实中来,紧随时代促进非遗的发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赤壁赋》中写苏轼一夜泛舟,最后菜肴果蔬都吃完了,杯子盘子杂乱无序,一片混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⑵《种树郭橐驼传》中强调种树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种后抛弃不管的两句诗是“________”。

⑶子路认为千乘的大国,自己前去治理三年可以达到“________”的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感叹朝中大臣不像自己,竟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虽为国家沦丧而伤心,却束手无策。

B.颔联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己的处境,感叹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

C.颈联直写国家沦亡后的状况。江北江南音讯断绝,秋风秋雨何等凄清,自己无法淹留。

D.尾联写诗人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有所依靠不得,像“落日孤云”不知何处是归宿。

2.请结合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