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单霁翔
101岁的郑孝燮先生走了。我想他一定是了无遗憾的!长命百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美好祝愿。而他的百年,是有质量的百年。
郑孝燮先生长期生活在北京,对这座文化古都充满感情,对于北京文物古迹的抢救性保护更是竭尽全力。人们记忆犹新,在他的呼吁下,北京德胜门箭楼得以免遭拆除,卢沟桥得以停止机动车行驶。实际上,北京地区开展的每一项文物保护的重要行动,都可以看到他和多位专家学者奔走的身影。
2002年9月,以郑孝燮先生为首25位专家、学者致信国家领导,题为“紧急呼吁——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告急”。针对北京城市建筑,先生认为创新与传统不可分割,“中而新”应是首都建设风貌的总基调。指出“所谓‘中而新’,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城市建设现代化对传统要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把外来营养化为自己的血液;二是创新应导致北京建设风貌的多样化,形成比较丰富的、完美的、有机的整体特色”。2002年10月,郑孝燮先生又积极呼吁整体保护北京皇城,提出皇城保护的“三低原则”,即“低人口密度、低建筑高度、低交通流量”。
郑孝燮先生自1978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连任3届。在此期间,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此后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之中。例如1981年6月,针对当时外贸部门经常深入各地收购文物,客观上助长了文物偷盗、古墓盗掘及投机倒把,直至最后大批文物外流,先生提出“今后应发展文物复制品出口,并禁止文物原件出口。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研究,提出意见,慎重决策”。这一建议影响深远,奠定了此后流散文物保护政策的基础。
198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先生联名其他专家提交政协提案,呼吁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一提案引起高度关注,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 和自然遗产公约》,从此拉开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序幕。经过30多年努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
故宫是郑孝燮先生毕生关注、研究的对象。在他的专著和讲话中,故宫是永远的话题,特别是对于故宫整体保护有着独到见解。1996年9月,在《紫禁城的布局规划》一文中提出“保护紫禁城决不能独善其身,决不能失去外围——即皇城及内城——的整体保护关系”。10年以后,2005年5月先生又撰文,进一步强调“紫禁城的保护不可以独善其身,而要结合皇城的保护,达到整体性的统一和谐”。2002年,国务院决定启动“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文化部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郑孝燮先生成为成员并积极参加咨询会议,提出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2012年初,我从国家文物局局长岗位调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对此,先生再次给予了积极鼓励。
十几年来,每年春节期间,我都要到郑孝燮先生家中看望。近些年来,由于老伴“看得紧”,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场合越来越少,春节也就成为我每年向先生当面请教的难得机会。2013年春节,我去看望先生时,他居然在认真地做起手工模型,房间里还摆放着十几件已经完成的模型,全部是各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题材。先生高兴地向我介绍这些成果,并执意要将一件世界文化遗产“圣彼得教堂”送给我留作纪念。
如今再次来到郑孝燮先生家中,面对的却是先生的遗像,心绪难平,感想颇多。
2007年12月,先生不颀91岁高龄,参加了我的清华大学博士论文答辩。2010年3月,电话询问我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情况,听我汇报所提交的22份政协提案全部是关于文物保护的内容。如今,重温这些,深切缅怀先生的培养之恩。
对我们这些后辈而言,郑孝燮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研究成果、他的学术文章,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一种勇于开拓、恪尽职守的品格,一种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情操,一种笃实严谨、尊重科学的风范,一种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境界。我认为,这是先生留下的丰厚遗产,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努力加以研究、实践和传承。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孝燮先生对北京文物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德胜门箭楼和卢沟桥都是在他的呼吁下,才得以免除拆除。
B.针对北京城市建筑,郑孝燮先生提出“中而新”的主张,即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创新,吸收外国的营养。
C.早在十几年前,针对北京的实际情况,郑孝燮先生提出了“三低原则”即“低人口密度、低建筑密度、低交通流量”,来呼吁整体保护北京皇城。
D.郑孝燮先生呼吁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提案引起了高度关注,就此拉开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序幕。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郑孝燮先生为了更好地投身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更有利于向国家提出各种文物保护方面的建议,所以连续三届担任了政协委员。
B.20世纪80年代,外贸部门深入各地收购文物,是大批文物外流的主观原因。郑孝燮先生提出了“禁止文物原件出口”的建议。
C.在郑孝燮先生两次撰文强调紫禁城的保护要结合皇城的保护后,国务院启动了“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
D.我去看望郑孝燮先生时,先生在认真做世界文化遗产的手工模型,体现了先生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且不分国界。
3.郑孝燮先生作为文物保护专家,他的贡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语,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更新快、数量多。很多网络语喜欢炫怪求奇,甚至打破正常语法规范,随意进行令人费解的组合变化。比如“十动然拒”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TA”的缩略形式,用来形容“屌丝”被所追求的“女神”或“男神”拒绝后的自嘲心情。而“人艰不拆”则是出自林宥嘉的一首歌曲,表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如果不了解这些生造词语的具体出处和原始语境,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实际含义。这样的网络语如果频繁出现在广播电视和广告等公共传播领域,确实容易产生语言误导,尤其是容易影响青少年对母语的认知和理解。
一定意义上来说,广播电视和广告节目作为汉语言的一个公共窗口,在维护汉语言的纯洁、促进汉语言规范使用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限制和拒绝某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是应该受到公众支持的。而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语特有的某些幽默风趣和新鲜创意,我们也不能对其一概武断地加以否定和贬斥。记得几年前,网络语“给力”一词初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并很快为公众所接受。而《人民日报》由此所体现的致力语言创新的态度,尤其受到读者的肯定,网友甚至把这一事件看成为网络语“转正”和“上户口”的一个具体标志。
一些受到公众认可、并随着时间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网络语,比如“给力”“拍砖”“伊妹儿”等词,鲜活生动幽默风趣,应该给其生存空间,直至收入辞典,融入当代汉语言的词汇宝库。对于一些生造硬凑的网络语,比如上面提到的“十动然拒”“人艰不拆”之类,以及某些传递负能量的粗鄙低俗的网络语,比如“哇靠”“你妹”之类,则应逐渐矫正和淘汰,为公众营造一个纯净的语言空间。
网络语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演变和进步的生动体现,应该允许它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演变空间。尽管表面上众声喧哗,而时间终究会大浪淘沙。任何时代的语言发展都是一个活跃的动态过程,而不会是静止的一潭死水。耐心分析,网络语的确有正邪之分,而其中的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之道,则值得深入探讨。归根结底,网络语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个人认为,宜疏,不宜堵。
节选自2014年12月5日《中国文化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炫怪求奇,打破正常语法规范而生造词语,容易产生语言误导。
B.广播电视和广告节目等公共窗口要肩负规范语言的职责,限制和拒绝网络语。
C.像“十然动拒”“人艰不拆”等随意组合的生造网络语,应当逐渐予以矫正。
D.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深入探讨网络语的发展规律,疏导要比堵截好。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分为二,辩证客观地分析了网络语的优缺点,从而指明了正确对待网络语的态度,逻辑性强。
B.文章用了“给力”登上《人民日报》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网络语己被公众接受的观点。
C.第三段从正反面两方面举例,形象地表现了鲜活生动的网络语和粗鄙低俗的网络语的不同,观点鲜明。
D.文章从一些网络语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了生编硬造的网络语带来的危害,就是说理,有时代气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语能否生存下来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B.网络语的出现是当代语言演变和进步的生动体现,对待网络词语,我们应该持辩证的态度,像对待一般的新词语一样,不着急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
C.网络语有正邪之分,“正”是指那些幽默风趣和新鲜生动,有创意的网络语,“邪”是指那些生编硬造甚至粗鄙低俗的网络语。
D.网络语更新快,所以具有鲜活生动的生命力,应给其生存空间,甚至收入辞典。
阅读下面的古诗,根据要求写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旨在激励儿子做学问时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要有实践精神,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基础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日前,由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和清华同方三方举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武汉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活动当天,武汉外国语学校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据了解,此次“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将途经22站,历时4个月,武汉外国语学校是该活动的第10站。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_______,若不经意;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自自然然,完完整整,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______。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_______, 便是死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社会的变动往往引起语言与社会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名与实的矛盾。名与实的矛盾是新词新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长不短的时间里,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________的变化,涌现了大量的新观念,新发明和新事物。社会发展的标志——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得最为敏感,它要不断创造新词语去反映________的新事物,也要不断________旧词旧义或变更词义的使用范围,褒贬色彩等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我国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日渐繁荣,为了迎合国际交往的需要,外来词语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的社会语言之中,给本民族语言________了新鲜血液,同时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尤其有原创的新词新语不少出现,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巨大 层出不穷 淘汰 注入
B.宏大 层出不穷 扬弃 注入
C.巨大 屡见不鲜 扬弃 增加
D.宏大 屡见不鲜 淘汰 增加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社会发展的标志——语言……”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C.“唉,天可真凉了——”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同时也有原创的新词新语不少出现,尤其是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B.同时也有不少原创的新词新语出现,尤其是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C.同时也有不少原创的新词新语出现,尤其是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
D.同时也有原创的新词新语不少出现,尤其是借助现代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网络语言成为社会中占有成分最多的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