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对此,你有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树不倒 酸涩之中,我在后面又加了一句:而树不倒。 暑假一直在读钱彩的《说岳全传》。确实是一本好书,因为它引发了我的思考。虽然他的故事我早已了解,结果在幼时便已悲伤地得知。岳飞的精神品质也在这几年来对我有了深深的影响,我也分析了他带给我的教训,但是,还少些什么吧…… 那天,起风了,我坐在窗前,十分愤慨,因为我看到了这句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逐渐接近尾声了,你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那是多么热情的夏天,可那天风竟那么大。第二天从报纸上得知,有几条街道上的树被连根拔起,哦,天!那树如何能奈何得了它? 是的,我一直对这句话很是愤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排之”。那么说来,我们都应当随波逐流,以免得遭受那些人祸喽!“众人皆醉我独醒”,你还敢醒着?每个人都应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可为什么有一帮人来阻止他? 每个人都应当争取做秀于林的树,可为什么有那可恶的风,必来摧之?都被摧倒了,只剩下那些懒散的树,和被遏制的有志之树,树林越来越矮,离天空越来越远,还有谁会去推动、引领这个时代呢? “会有人站出来的!”我下意识地这么回答自己,我有些讶异,不过仔细想想真有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社会中必然发生的过程,但并未确定其结果。是的,风会去摧毁它,但它不一定被摧毁。 它应当不会被摧毁,因为如果这么容易就被摧毁的话,它也不应当成为秀于林的一员;纵使形体被摧毁,又何妨?它没有被真正地被摧毁啊。因为,从它立志成为秀于林的一株树,并努力去生长的那一刻起,便已注定了它将永不会被摧毁。它的精魂依旧挺立在那里,不曾改变,那被其坚根破开的泥土,依旧承载着它的力量,任风来风去,风起风逝。 是的,这句话只说明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不足,它没有,也没有能力抑制苍天大树从泥土中生长出来。 但在这个大自然中,总会有强强弱弱,生生不息的风。如果你足够强大,又何惧风来摧毁你? 你若做一棵瘦小,没有意志的树,便难保不会有哪阵或大或小的风将轻易地将你摧毁。所以—— “那我就再强大一点点一点点吧。不做那棵最为高大的树,也不做最容易被欺负的树,让我成为泯然众人总可以了吧!优哉游哉过完一生,反正有树帮我挡风,而且,阳光是公平的。” 不,你错了。阳光是有私心的,它偏爱那些努力生长,愿意迎接来摧毁自己的风的树。 岳飞知道,秀于林的树也知道,自己不会被真正地摧毁,无论有没有被摧毁,那都是它的骄傲。 所以,总会有木,秀于林;总会有堆,出于岸;总会有人站出来,来推动、引领这个时代。 所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树不倒。 【解析】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属于名言警句型,所以要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进行全面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关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片树林里要是有哪棵树长得太高而突出于其他的树木,大风刮过来必定最容易折断这棵突出的树,告诫人们不要太过在众人里出风头,风头出多了,必将遭到外部势力的首先发难。 在解释中,有个词语我们必须要说明:“出风头”指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也指故意引起别人的注意,通常用作贬义词。 从这一解释看,我们不难联想到“人才与环境”的话题:一个人,你虽然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应虚怀若谷,团结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木秀”一定会风摧呢?这个未必,如果自己足够“秀”,怎会担心风摧你呢?即使是风摧,也会是傲骨临风。 我们要正视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傲才往往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有道是,人言可畏。从大环境讲,有的领导者可能因不辨真伪,偏听偏信,而对傲才横加制裁,或打入“冷宫”,结果人言虽平了,但人才也流失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不外乎两个思路:一是人才不傲,能够适应环境,当然不是同流合污,更不是被同化,要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底线,要对得起国家和社会的培养,对得起自己所学的知识,要用到刀刃上。二是领导者应正确对待人们对傲才的议论,一方面,对傲才要常提醒、勤敲打,促起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对那些毫无根据的飞短流长,则要明察秋毫,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要多给傲才提供与群众接触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沟通中多一些理解。 抛开解释,结合社会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理解。 一、关于“出风头”问题 是不是一定不能“出风头”呢,这个未必,如果是体现正能量的事,是好事,就应该有“出风头”思想,要敢于“脱颖而出”,不管是人才,还是一般人,都应该具备“东施”敢于“效颦”的胆识,不怕被别人笑话,做到:真正对事不对人。 二,关于是否“木秀”的问题 我们要真正的“秀”起来,强大起来,别人对自己的“摧残”影响不到自己,同时也不因为别人的排挤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 立意: 1、要学会韬光养晦 2、要适应环境、审时度势 3、敢于木秀于林 素材积累: 1、《大江大河》中宋运辉因为工厂机器换代的事情,帮水书记把费厂长给扳倒了,但是水书记没有立马提拔宋运辉,一是怕宋运辉不懂的迂回容易出风头闯祸,另外一方面害怕其他同事因为这个原因嫉妒他,过了一段时间后,水书记才开始慢慢提拔他。他对宋运辉说 “你这么年轻就崭露头角,嫉妒你羡慕你的人会很多,以前你直来直去,别人会认为你少不更事。可是你出头之后,即使你的处事方法没变,别人也会觉得你傲慢。也会在你后面说一句小人得志。”由此可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水书记为了保护和栽培宋运辉,也是煞费苦心。 2、当年清华才女朱令遭恶人迫害,用铊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致使朱令生不如死。一位面容姣好、学习成绩优异,可以独奏古琴,一首广陵散更是技惊四座,这样的才情足以让别人嫉妒,想来朱令是没有想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没有学会和光同尘。人的嫉妒心有多可怕,比我们能想象的都要可怕,人心不可知。最怕的是这种嫉妒已经在她人心底生了恨,也不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平庸之辈,而我觉得越是有能力的孩子越得让他们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必须学会和光同尘的道理。和争强好胜比,大智若愚才是最明智的。 3、分析中美贸易战形成的原因,恐怕首先在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正如古语所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只要中国经济贸易成长业绩优良,贸易摩擦的压力就注定会如影随形,而且不一定仅仅来自欧美国家。毕竟,在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中,“贸易奇迹”是最辉煌的篇章。这又焉能不令那些合作时是“伙伴”,竞争时是“对手”的国家眼红,乃至对你使拌? 层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散文,由自己读《说岳前传》来引出话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树不倒”。然后说到如果每个人都做秀于林的树,却有可恶的风来摧毁它,还有谁会去推动、引领这个时代呢?然后作者又说到即使再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会有人站出来,成为秀于林的一员,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说到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是让自己更加的强大,让自己不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019年10月21日,G15沈海高速上,一辆白色轿车因为错过了出口,直接在主线上变道并停车,后方的一辆半挂车为紧急避让向超车道急打方向,导致一辆载有35人的大客车避让不及,在车辆夹缝中冲出高速公路路面,场面极度危险,所幸乘客都系了安全带,无人员伤亡。高速交警认定,白色小轿车驾驶员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其违法变道和高速停车被处以罚款400元记9分的罚款。交警提醒:高速行车错过出口,请“将错就错”,切勿突然变道、停车或倒车逆行。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组不超过10个字。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开创者圣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孟子》。孔子曰“杀身成仁”,_____________,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成为儒学所主张基本道德准则。《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忡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外观不仅精美雅致,受是科学性、艺术性与实 用性高彦结合的一件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          ,形象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刨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美绝伦  叹为观止  呼之欲出  历历可见

B.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呼之欲出  历历可见

C.精美绝伦  叹为观止  历历可见  呼之欲出

D.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历历可见  呼之欲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经汉代丝绸之路传入,与中国的技法交流融合。

B.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

C.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了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这是经汉代丝绸之路传入的。

D.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这是经汉代丝绸之路传入的。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汉代长信宫灯外观不仅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

B.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

C.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也是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一件艺术作品。

D.不仅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逃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喜悦。

(3)《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典故点明曹操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韩愈在文末交代《师说》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襄阳城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注)①唐中宗时,杜审言因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交往,被流放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在今越南境内)《登襄阳城》就写于这次流放途中经过襄阳之时。②冠盖:里名。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③习池:池名。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钟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顶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视野开阔,层城尽收眼底。

B.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出”“回”表现出山川的静态美。

C.时光流转,物换星移,冠盖里、章华台都己不复往日的繁华,引人伤感。

D.尾联以景结情,描绘出一幅请求黄昏倦归图,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