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如美国谷歌公司已完成了过去数百年人类文化演化趋势的模拟计算。而我国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显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真实记录和存储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既是国际趋势,也契合我国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面临空前的危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与传承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策略。本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避免可能存在的弊端,从法理角度厘清相关的版权问题。这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自身活力,从而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在数字化采集、存储、保存等方面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状与组团状分布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目前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对于大数据技术视野下数据资源与知识整合数据库的构建、多民族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等问题也急需开展深入研究。破解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毋庸讳言。

在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并建立文化遗产学,这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地挖掘与传递。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开展。随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演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并深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因此,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急剧增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方法、数据模型、软件工具、技术操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支持,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渐由技术集成阶段转向系统应用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

(摘编自刘沛林、邓运员《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既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能存在版权问题引起的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C.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

D.文化遗产学的应运而生,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地挖掘与传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以突出其必要性。

B.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

C.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逻辑严谨。

D.文章既指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B.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那么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

C.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危机。

D.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取得的进展,必将代表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

 

1.C 2.B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文中虽然有“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但并没有把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汉族的文化遗产进行比较,以说明哪一种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错误,文中以发达国家为例共有两处,其中以谷歌公司所取得的成就为例,是为了说明“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故选B项。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错误,原文是说“……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并不能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C项,“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的危机”错误,文中虽然说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数字化带来的危机。D项,“代表了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错误,原文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已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做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规则意识”的缺乏是当今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

但也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规则能够帮助更好的进步,但同时规则也代表了禁铜和束缚。年轻一代应该思想开放,勇于开拓,敢于挑战既有规则。

作为中学生,对于“规则意识”,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材料二: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①,焉用稼?”

(注释)①襁(qiǎng):背负小孩所用的布兜子。

1.材料一,孔子对南宫适的赞叹表达了孔子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思想,主张君王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种田的事,为什么南宫适得到“君子”“尚德”的称赞,樊迟却被孔子认为是“小人”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ruó):揉搓。②赢得:落得。

1.词的上阕_______________,词的下阕_____________,反映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

2.这首诗的衬托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涉务

(南北朝)颜之推

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於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具美于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馀文义之士。多迁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盖护其短也。至於台阁今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枚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贲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日:“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貴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耕种之,休组之,对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几几涉手,而入仓廩,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傣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其识变从           宜:合适

B.具美于六涂哉?     责:责备

C.皆可鞭枚肃           督:督促

D.父子不能相           存:问候

2.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君子处世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令仆已下尚书郎          窃大王不取也

C.坐死仓猝                  求人可使报秦

D.故名为马乎                大王来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开篇谈及士君子不能光高谈阔论,然后正面详列国家所需的六种人才,再从反面历举“文学之士”的种种空谈表现,揭示当时的士大夫只懂文义,不熟习工作。

B.作者叙述了要专心致力于事务,提出了士大夫处世要有益于社会的观点主张,抛弃清高,求真务实。

C.梁朝的士大夫认为周弘正骑马败坏社会风气,所以就弹劾周弘正,后来只要骑马就会遭到弹劾,社会风气也得到了纠正。

D.作者强调务实的根本是重视农事,士大夫只有下地种田了解农事的艰辛,才能做好其他事务。结尾再次指出优闲的生活是空谈的根源。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2)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士,耕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