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边城》选文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来人把话说完后,就问祖父的意见怎么样...

阅读《边城》选文及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来人把话说完后,就问祖父的意见怎么样。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来人走后,祖父在船头叫翠翠下河边来说话。

翠翠拿了一簸箕豌豆下到溪边,上了船,娇娇的问他的祖父:“爷爷,你有什么事?”祖父笑着不说什么,只偏着个白发盈颠的头看着翠翠,看了许久。翠翠坐到船头,低下头去剥豌豆,耳中听着远处竹篁里的黄鸟叫。翠翠想:“日子长咧,爷爷话也长了。”翠翠心轻轻的跳着。

过了一会祖父说:“翠翠,翠翠,先前来的那个伯伯来作什么,你知道不知道?”

翠翠说:“我不知道。”说后脸同颈脖全红了。

祖父看看那种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远处望去,在空雾里望见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亲,老船夫心中异常柔和了。轻轻的自言自语说:“每一只船总要有个码头,每一只雀儿得有个巢。”他同时想起那个可怜的母亲过去的事情,心中有了一点隐痛,却勉强笑着。

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

翠翠不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装作从容,怯怯的望着老祖父。又不便问什么,当然也不好回答。

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

翠翠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①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

见翠翠总不作声,祖父于是笑了,且说:“翠翠,想几天不碍事。洛阳桥不是一个晚上造得好的,要日子咧。……”

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再说下去,便引到死去了的母亲来了。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翠翠心中乱乱的,②想赶去却不赶去

(取材于《边城》第十一章)

翠翠向竹林里跑去(注),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虽老船夫言词之间,无一句话不在说明“这事有边”,但那畏畏缩缩的说明,极不得体,二老想起他的哥哥,便把这件事曲解了。他有一点愤愤不平,有一点儿气恼。回到家里第三天,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想明白二老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

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你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还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探口风的人把话记住,回中寨去报命,到碧溪岨过渡时,见到了老船夫,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不眯眯的笑着。老船夫问明白了他是中寨人,就又问他上城作什么事。

那心中有分寸的中寨人说:

“什么事也不作,只是过河街船总顺顺家里坐了一会儿。”

“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一定就有话说!”

“话倒说了几句。”

“说了些什么话?”那人不再说了。老船夫却问道:“听说你们中寨人想把河边一座碾坊连同家中闺女送给河街上顺顺,这事情有不有了点眉目?”

那中寨人笑了,“事情成了。我问过顺顺,顺顺很愿意同中寨人结亲家,又问过那小伙子……”

“小伙子意思怎么样?”

“他说: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条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现在就决定要碾坊吧。③渡船是活动的,不如碾坊固定。这小子会打算盘呢。”

中寨人是个米场经纪人,话说得极有斤两,他明知道“渡船”指的是什么,但他可并不说穿。他看到老船夫口唇蠕动,想要说话,中寨人便又抢着说道:

“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

老船夫被这句话在心上戳了一下,把想问的话咽住了。中寨人上岸走去后,老船夫闷闷的立在船头,痴了许久。又把二老日前过渡时落 神气温习一番,心中大不快乐。

……

老船夫到河街顺顺家里,见到顺顺正同三个人打纸牌,不便谈话,就站在身后看了一阵牌。牌既不散场,老船夫又不想即走,④顺顺似乎并不明白他等着有何话说,却只注意手中的牌。后来老船夫的神气倒为另外一个人看出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老船夫方忸忸怩怩照老方子搓着他那两只大手,说别的事没有,只想同船总说两句话。

那船总方明白在身后看牌半天的理由,回头对老船夫笑将起来。

“怎不早说?”

“没有什么,只是三五句话,我不便扫兴,不敢说出。”船总把牌向桌上一撒,笑着向后房走去了,老船夫跟在身后。

“什么事?”船总问着,神气似乎先就明白了他来此要说的话,显得略微有点儿怜悯的样子。

“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

船总见老船夫的眼睛盯着他的脸,想得一个满意的回答,就说:“有这事情。”那么答应,意思却是:“有了你怎么样?”

老船夫说:“真的吗?”

那一个又很自然的说:“真的。”意思却依旧包含了“真的又怎么样?”

老船夫装得很从容的问:“二老呢?”

船总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

二老下桃源的事,原来还同他爸爸吵了一阵才走的。船总性情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这是很明白的事情。若照当地风气,这些事认为只是小孩子的事,大人管不着,二老当真欢喜翠翠,翠翠又爱二老,他也并不反对这种爱怨纠缠的婚姻。但不知怎么的,老船夫对于这件事的关心,使二老父子对于老船夫反而有了一点误会。船总想起家庭间的近事,以为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

船总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就语气略粗的说道:

“伯伯,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酒了,莫再只想替儿女唱歌!你的意思我全明白,你是好意。可是我也求你明白我的意思,我以为我们只应当谈点自己分上的事情,不适宜于想那些年青人的门路了。”

老船夫被一个闷拳打倒后,还想说两句话,但船总却不让他再有说话机会,把他拉出到牌桌边去。

(取材于《边城》第十九章)

(注)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需要坐渡船,翠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给二老摆渡而躲进了竹林。

相关资料: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原因较为复杂,经常被提及的有命运、性格、社会等三个方面,据此悲剧可以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

命运悲剧体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人的一生已在冥冥中注定,人很难改变要发生的事情,包括要经历的灾难;同时,也展示出人试图对抗命运的坚定意志和英雄主义气概,体现了人类生命的崇高性。早在古希腊时期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悲剧就被阐释到了极致:俄狄浦斯一次次的反抗、逃避自己的命运,却一步步地落入了命运的陷阱。

性格悲剧的起因是人物性格的弱点,性格的弱点会使行为方式存在缺憾,并最终导致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是这类悲剧的典型代表:哈姆莱特的性格优柔寡断,对杀死仇人这一理所当然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迟疑,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戏剧的曲折性,使悲剧意味表现得更为充分。

社会悲剧是指由于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的悲剧。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将造成悲剧的原因仅仅归于主人公自身的过失或性格缺陷等主观方面,或不可知的神灵命运,认为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分析悲剧原因。中外名著中表现社会悲剧的作品很多,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本来是个具有优良品质的劳动者,他纯朴善良,热爱劳动,一心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一次次地失望和一步步地堕落。作品展示了淳朴而美好的人性在那个污浊的社会里逐渐被毁灭的过程,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当然,有很多悲剧并不是由一种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使得悲剧的内涵更加丰富。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船夫希望翠翠有一个幸福的归宿,因此尽管自己觉得大老不错,但还是认为翠翠的婚事应该由她自己做主,不应该由长辈包办。

B.坐渡船的中寨人不想伤害善良的老船夫,因此说话吞吞吐吐甚至沉默不语;最后在老船夫的追问下才说出了顺顺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的事实。

C.中寨的团总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二老,陪嫁是一座碾坊;顺顺嫌贫爱富,因此不同意二老和翠翠的婚事,这说明顺顺是个贪财而寡情的人。

D.因为对大老的死亡心怀愧疚,也因为在婚事上和父亲有分歧,还因为对老船夫心生不满,二老坐船下了桃源,留下翠翠默默等待。

2.下列对选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句:翠翠听说是大老来提亲,感到既甜蜜又羞涩,因此借剥豌豆、抛豆荚、望豆荚来掩饰自己的内心。

B.第②句:翠翠想问明白母亲的事情,因此“想赶去”;但又怕爷爷想起以前的事情而伤心,因此“却不赶去”。

C.第③句:二老觉得翠翠的心思难捉摸,因此说“渡船是活动的”;而中寨的姑娘态度明确,因此说“碾坊固定”。

D.第④句:“似乎”二字表明顺顺可能已知道老船夫的来意,但对老人有点不满,因此装作不知道老人等自己说话。

3.“相关资料”认为很多悲剧“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结合选文或《边城》中的其他内容,根据“相关材料”从两个方面分析翠翠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

4.“选文二”的相关情节,在某版本的《边城》电影剧本中被改编为如下对话:

顺顺早估出了老船夫的意思,带着点怜悯的神色,问道:“有什么事?”

“我听一个过渡的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有其事?”说罢,死死地盯着顺顺的脸。

顺顺的心里起了疙瘩,有意地说:“有这事情。”

“是真的吗?”

“真的!”顺顺眉头打结,斩钉截铁地答道。

老船夫装得很从容地问:“二老呢?”

“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

可是,二老他的意思……”老船夫打断话头还想问下去

顺顺沉下了脸,语声略粗地说道:“伯伯,那事算了吧,我们的口只应当喝点酒了,莫再只想帮儿女唱歌!”

小说中只写了一次老船夫关于二老的问话,该剧本中又增加了一次(即画线的句子),你认为这个改动好不好?请根据语境,从表现老船夫或顺顺心理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1.A 2.D 3.原因一:命运悲剧。选文中的中寨人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在当时的人看来,大老的意外死亡是命中注定,顺顺觉得老船夫和大老的死亡有间接关系,因此对老人有一些不满,不太赞成翠翠和二老的婚事,这是翠翠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性格悲剧。翠翠生性腼腆,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如选文二中提到翠翠因为害羞而拒绝给二老摆渡,这样二老就误以为翠翠不喜爱自己,因而决定离开茶峒,留下翠翠一个人默默等待。 原因三:社会悲剧。茶峒原本民风淳朴的社会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中寨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公然对老船夫撒谎,让老船夫觉得翠翠的婚事无望而受到打击,并导致翠翠的悲剧。 4.示例一:这个改动好。就二老的婚事问题,老船夫在听完顺顺斩钉截铁的回答后并没有完全绝望,认为如果二老喜欢翠翠,翠翠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只回答了二老的去向,没有说二老对婚事的态度。老船夫一心想了解二老的态度,因此肯定会追问下去。所以增加的这句话可以更好地体现老人为翠翠争取幸福的急切的心情。 示例二:这个改动不好。在小说里,顺顺听到老船夫问“二老呢?”,明白老船夫想了解二老的态度,但没有正面回答。他已经估计到老人会追问下去,因此“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用一番话提前堵住了老船夫的嘴。这一方面体现了顺顺的精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不愿意和老人多谈,表现出他对这位“老而好事的船夫”不满的心理。如果增加老船夫的这句问话就不能体现顺顺的这些心理。 示例三:这个改动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此时老人明白如果二老愿意,则翠翠的婚事还有一线希望;因此非常急切地想明白二老的态度。这种内在的、复杂的心情通过电影表现比通过小说表达要难,而让电影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方便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因此增加这句问话有利于在电影中表现老人此时的心情。 示例四:这个改动不好。老船夫想知道二老对婚事的想法,因此问“二老呢?”,但顺顺没有正面回答。顺顺对老船夫有点厌烦,心里是冷冷的;老船夫则心急如焚。这是一场心理活动丰富的戏,如果通过增加老人的问话直接表达,就显得有点直白。其实电影艺术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表现心理,可以让演员“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因此不增加这句问话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表演更具观赏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A项,理解恰当。由“老船夫笑着把头点着说:‘大老想走车路,这个很好。可是我得问问翠翠,看她自己主张怎么样’”和“祖父说:‘翠翠,船总顺顺家里请人来作媒,想讨你作媳妇,问我愿不愿。我呢,人老了,再过三年两载会过去的,我没有不愿意的事情。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想想,自己来说。愿意,就成了;不愿意,也好’”可知老船夫“认为翠翠的婚事应该由她自己做主,不应该由长辈包办”,由“祖父又说:‘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你嫁了他,算是命好。’”可知老船夫“觉得大老不错”。 B项,“最后在老船夫的追问下才说出了顺顺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的事实”理解错误。从文中内容看,顺顺并未与中寨团总结成亲家。 C项,“顺顺嫌贫爱富”“这说明顺顺是个贪财而寡情的人”理解错误。文中说:“船总性情虽异常豪爽,可不愿意间接把第一个儿子弄死的女孩子,又来作第二个儿子的媳妇,这是很明白的事情。”再加上之前“中寨有人来探口风,想明白二老是不是还有意接受那座新碾坊,顺顺就转问二老自己意见怎么样”的记叙,这说明顺顺不是嫌贫爱富,寡情。 D项,“对老船夫心生不满”理解有误。“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联系文意,二老在大老意外去世是暂时放下了儿女之情外出闯荡,其间并未对老船夫心生不满。 故选A。 2.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其效果要从情节、人物、主旨几个方面赏析。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结构上的特点,分析其含义和用意。 A项,“甜蜜”理解不对。可由“仍然”“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可以看出,大老提亲并未给她带来更多的触动,联系后文“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和后文翠翠对二老有意的情节看出,表现翠翠内心甜蜜理解不当。 B项,曲解文意。从文中看,翠翠是被爷爷问的事情和爷爷的表现打乱了心思。“想赶去”是想追着爷爷回家,不想赶去,是想再静一静,表明心内的乱。 C项,无中生有。二老说“渡船是活动的”和“碾坊固定”是自己中意翠翠的表示,和翠翠、中寨姑娘的心思无关。 D项,理解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思想主旨色彩等定向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从小说整体上把握,注意环境交代、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利用知识积累和相关材料分析。根据“相关材料”,悲剧原因主要有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要求结合选文或《边城》中的其他内容,从两个方面分析翠翠的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的原因,需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字。选文中的中寨人说:“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是强调的命运对人的影响。“一切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可怜顺顺家那个大老,相貌一表堂堂,会淹死在水里!”说明在当时的人看来,大老的意外死亡是命中注定。在《边城》中,说“船总想起家庭间的近事,以为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顺顺觉得老船夫和大老的死亡有间接关系,对老人有一些不满,不太赞成翠翠和二老的婚事,这是翠翠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之一。从情节上看,翠翠是喜欢二老的,但是因为生性腼腆,不愿意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容易错失机会。比如摆渡那段,“翠翠向竹林里跑去,老船夫半天还不下船,这件事从傩送二老看来,前途显然有点不利”,可见,二老对翠翠有了误会。从“翠翠向竹林里跑去”的注解看,“二老从川东押物回茶峒需要坐渡船,翠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给二老摆渡而躲进了竹林”,二老是误以为翠翠拒绝摆渡,不喜爱自己,才最后决定离开茶峒,留下翠翠一个人默默等待的,所以悲剧与翠翠的害羞的性格有关。从社会环境来看,茶峒原本民风淳朴的社会发生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下面这段描写:“我听一个中寨人说,你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 船总见老船夫的眼睛盯着他的脸,想得一个满意的回答,就说:“有这事情。”那么答应,意思却是:“有了你怎么样?”从话中看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不是真事,中寨人说了谎,而这个结果会让让老船夫觉得翠翠的婚事无望而受到打击,并导致翠翠的悲剧。根据以上分析,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是三方面分别简要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阅读与题干相关文段,理解情节结构,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比较阅读。最后对比原文和改文,按要求说明理由。小说中只写了一次老船夫关于二老的问话,这句话是老船夫到顺顺家问顺顺“预备同中寨团总打亲家,是不是真事”,顺顺眉头打结,斩钉截铁地答“真的”时,老船夫装得很从容地问的。他问“二老呢?”表明他并没有绝望,还是想知道二老的真实想法。船总说:“二老坐船下桃源好些日子了!”老船夫就没有问下去。在某版本的《边城》电影剧本中被改编的对话中,写老船夫同样的是装得很从容地问“二老呢?”但在顺顺说“二老坐船下辰州出府去了……说是要自己赚一份家业。年青人这样好,辛亥那年,我在那年纪已在陆军四十九标做什长了”。在看到顺顺并没有说二老对婚事的态度后,老船夫又追问了一句:“可是,二老他的意思……”。这表明老船夫一心想了解二老的态度,因为如果二老喜欢翠翠,翠翠还有希望。改文的划线处句子可以更好地体现老人为翠翠争取幸福的急切的心情。再从文体上看,原文是小说,改文是电影剧本,有些话让电影中的人物自己说出来,可以方便观众理解人物的内心,因此增加这句问话有利于在电影中表现老人此时的心情。从表现老船夫的角度和电影效果上,比较原文和改文看,这个改动是比较好的。从另外一个人物顺顺的表现角度看,顺顺听到老船夫问“二老呢?”,明白老船夫想了解二老的态度,但没有正面回答。他已经估计到老人会追问下去,因此“不让老船夫再开口了”,用一番话提前堵住了老船夫的嘴。这一方面体现了顺顺的精明,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不愿意和老人多谈,表现出他对这位“老而好事的船夫”不满的心理。从如果增加老船夫的这句问话就不能体现顺顺的这些心理。其实电影艺术还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情、眼神、动作等来表现心理,可以让演员“演出来”而不是“说出来”。因此不增加这句问话可以“此时无声胜有声”,让表演更具观赏性。所以如果为了避免直白,照顾各个人物的表现,这个改动就不如原文好。根据以上理解,改动好与不好可以有不同看法,自圆其说为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富有诗意的话,使人们意识到乡愁是一种乡土记忆,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正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这样的景象常常触发人们对乡村温馨生活的向往。而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写“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这样的景象又每每唤起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中一些人物命运的结局往往是由关键事件导致的,请从《红楼梦》中的晴雯、《阿Q正传》中的阿Q这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简述导致其命运结局的关键事件的过程。

 

查看答案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名著中传统节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这是《药》中描绘的清明节的景象。

B.“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这是《边城》中描绘的端午节的场景。

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是《社戏》中描绘的中秋节的景色。

D.“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这是《红楼梦》中描绘的除夕的场景。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的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卫风”中的《氓》记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

B.《陈情表》是西晋李密写给皇帝的奏章。作者陈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表达了对朝廷任用的婉言拒绝和不能从命的苦衷。

C.老舍的剧作《茶馆》展现了清末、军阀混战和抗战结束三个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幻,描绘了老北京的市井百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朽。

D.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别里科夫,是当时俄国社会中善于见风使舵者的代表。

 

查看答案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子之所共。”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     愀然:神秘的样子

B.山川相     缪:缭、盘绕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D.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B.下江陵,顺流东也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哀吾生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

D.客亦知夫水月乎     而吾子之所共适

3.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B.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C.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D.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4.“客”引用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操的诗作《 __________》;而苏轼提到的“逝者如斯”,则出自“四书”中的《__________》。

5.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人。进而,“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