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2019年6月,全国有834万大学毕业生。去年各大城市“抢人大战”余烟未散,今年硝烟又起。大学毕业生继续“走俏”,毕业生就业似乎不再是什么难事。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要争抢目标的“抢人大战”,正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之间轮番开战,硝烟滚滚,愈演愈烈。各地“抢人”优惠政策不断推出:落户降标、住房补贴、项目资助、安排工作和一次性奖励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互不相让,志在必得,一时间,“城市抢人”成了社会关注的最大热点。
(1)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对于城市争抢人才之事,有人给予肯定,有人提出质疑。你倾向哪一种态度?请说出“肯定”或“质疑”的两点理由。
以下是小王同学收到李教授著作后的回信正文,其中有四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您寄呈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我深感它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不胜感激,定当惠存。期待他日亲临贵府,当面致谢。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愿意牺牲短期的经济效益,创办利润微薄甚至可能赔本的校园书店,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更多具有阅读习惯、文化情怀的读者。
B.《意见》的实施,必将有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C.去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路口,环卫工阿姨劝阻一名男子不要乱扔垃圾,结果该男子气急败坏,随手抓了一把铁铲往环卫工阿姨头上暴打。
D.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了人体患病、发生肿瘤甚至感染的概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作品遭人毁骂,我们常能置之不理,说人家误解了我们或根本不了解我们,作品有人赞美,我们无不欣然引为知音。但是赞美很可能跟毁骂一样的盲目,因而往往对作家心理上的影响更坏。有自尊心的人应当对不虞之誉跟求全之毁同样不屑理会。
我们为某一部作品写得好因而爱好他的作者,这是人之常情。不过爱上了作者以后,我们每每对它有所偏袒,推爱及于他的全部作品,一股脑儿都认为是圣经宝典,催眠得自己丧失了辨别力,甚至不许旁人有选择权。(乙)这可以算“专家”的职业病:“专家”有从一而终的贞节,死心塌地的忠实,更如俾斯麦所谓“崇拜和倾倒的肌肉特别发达”。
“文如其人”,这句话靠不住。(丙)许多人做起文来——尤其是政府或硬性的学术文字——一定要装点些文艺辞藻,扭捏出文艺姿态,说不尽的搔首弄姿。他们以为这样才算是“文”。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而 B.不虞之誉 C.偏袒 D.搔首弄姿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现在不是要为耳熟能详的东西加上一个故事而推波助澜(lán)、广为传播,而是要拂去那些遮敝人心的俗见的尘埃,显露(lòu)出良知的本相。
B.宋元明的楷书不再有唐人的恢宏、坚实、险劲(jìn)等气象,不过,这个时期书家都是很重要的文学家和画家,基于文人情结挥豪,大胆创新,一扫“靡靡(mǐ)之格”,开辟书法艺术的新途径。
C.追本溯(sù)源,似乎汉语中总是钟情于“眼”的表达,如明眸善睐、含情脉脉;“确认过眼神”确实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心理,“确认过”有种甄(zhēn)别的意味,带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D.历代收藏家对古代书画勤勤恳恳、孜孜(zhī)不倦地进行搜集、鉴定、整理和收藏,使之完整有序地流传下来,其间印章的贡献是不能泯(mǐn)没的,它清淅地述说着书画的历史。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你是如何完成“大卫”这一雕塑作品的? 他回答说,当我面对那块巨石时,我从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很简单,只是把多余的石头凿掉,去掉了外围的屏障,大卫就出现了。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紧扣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