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诸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文章影响很大,比如孟子的文章对唐宋说理文章就影响很大,刘熙载就曾指出:“韩文出于《孟子》。”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也影响很大,如刘勰主张“剖情析采”,“剖析”就是一种理性思辨。章学诚称刘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就点出了《文心雕龙》思辨性的“断辞之美”。古代文论中,大量的诗话、词话、曲话,虽然以松散随性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思辨性言说。比如清代查为仁说:“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辨析在毫发疑似之间,可见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之用心,这是否也是一种思辨呢?
(摘编自吴中胜《断辞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与重逻辑理性的西方文化相比较,更偏重于富有诗意的表达,但是同时 也有理性基因,有思辨性的一面。
B.战国时期诸子中有识之士的有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虽各不相同,却都能影响君王 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
C.诸子论辩思想明确,语言思路清晰,给人一种决断之美。他们以严密的逻辑推理使对手折服,维护自己的思想立场。
D.诸子对后世文论的思辨艺术影响很大,比如被章学诚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就具有理性思辨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说诸子的思辨艺术对后世的影响,然后分述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士人的影响。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剖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思辨性方面的不同,论证了观点。
C.文章引用刘勰、刘熙载、章学诚等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诸子的思辨对中国士人的影响。
D.文章从源头及承袭角度阐述了诸子的思辨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证明中国文化不乏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是诸子的思辨艺术,这也使得诸子的思辨性对后世文论言说方式起到决定性作用。
B.我国古代文人士子们宁可舍弃礼让三分的君子之风也要与人论辩,是因为他们觉得人生短暂,但又要建功立业。
C.诸子论辩注重逻辑的力量,讲究论辩方法,就会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可见写思辨性文章并不需注重辞藻。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注重诗性言说,对诗词曲赋进行仔细揣摩、精心把玩,作者因此不确定此类著作有思辨性。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交友不仅受性格影响,还有习惯、志趣、追求等方面的问题。请以“我的朋友圈”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桃花源记
张长
幼时读《桃花源记》很快就能背诵,原因是陶渊明把位于湖南武陵源的这个地方写得美。“世外桃源”从此成了一个形容词,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
云南各媒体纷纷报道文山州广南县发现了一个叫“坝美”的“世外桃源”,说那景观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完全一样。又是新闻炒作,我一笑置之。但游过坝美的人说坝美确实很美,我这才来了兴趣。终有一天有了机会去印证——确切说,是以《桃花源记》的标准去挑剔这个叫“坝美”的“世外桃源”的。
车离广南约30公里计至坝美,进山即闻水声潺湲,步行十来分钟到一溶洞口,有一条就叫“坝美河”的暗河从中流出。溶洞高约30米,往里看,没有溶洞里通常都安置的彩灯,黑暗而幽深,不是五颜六色的招徕,而是一种挑战:敢进这黑咕隆咚的洞子么?我们穿上救生衣,登上一条可容4个人的小黄瓜船,船工一篙一篙地撑着水中的礁石或洞壁上的岩石慢慢进去。最后一缕光消失了,眼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耳边只有竹篙点水的声音,我陡然产生一种地穴探险那样紧张的快感。有人声传来,对面来船了,却各行其道,互不碰撞。俄尔,见乳白色光如晨曦,三五篙后,一片苍翠欲滴的绿色扑面而来,坝美到了!
在这里,暗河变成明河,蜿蜒穿过一个很小、很绿又水汪汪的小平坝,平坝周围是桂林般的山峰,却又不孤立,在底部连着,环成一圈,宛如一个翡翠瓶子。坝美河在那一头又钻进另一个溶洞淌到外面去了,坝美便只能通过暗河才能进出。
出山洞上岸,迎面是两辆水车,悠闲而又优雅地转着。远远的就看见几棵老榕树浓荫匝地。走过一座小桥,沿山一条小径,路边种满桃树,是结果的季节,有娇小嫩绿的小桃挂满树上,春天,我相信定会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没有桃花,怎叫“世外桃源”?
然后沿山路往前走。一只小土狗见有陌生人来,欢快地叫了两声便朝前领路,应答的是中午的鸡鸣。微风过处,一阵阵稻花的香气扑面而来,整个小平坝一片葱茏。这时才看清一直伴着我们的那条暗河原来是那样婀娜多姿,在这个小平坝里温柔地扭摆着,把翡翠似的田野一分为二。河里有人在撒网捕鱼,孩子欢笑着在嬉水,溅起的水花和撒出去的尼龙绳网同在阳光下白银似地闪了一下又落下去了。山路边是那个叫“坝美”的壮族小山村,一幢幢壮族的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下,有老人在纳凉,旁边一个妇女缓慢而专注地绣着壮锦,并不在意她附带摆着的小烧烤摊子,仿佛那只是生活的装饰。同行的突然惊叫了一声,原来是一群八哥叽叽喳喳地掠过头顶,约十来只。他说这辈子只见过单独关在笼里的八哥。可怜年过花甲,成群的八哥才第一次见到。
站在吊脚楼上,看远山近树,一头黄牛躺在草地上舒适地反刍磨牙,不时从小路上走过的壮族同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如果不知道这是壮族地区,人们穿的是少数民族服装,真以为是不是进入了时空隧道,回到几千年前秦人避乱时的那个桃花源。同行的朋友说,要是再早几年来,还能听到壮歌,那种原汁原味的多声部合唱,柔柔的,就像坝美河水。
“我们要在这里建一个客栈,集餐饮、娱乐为一体……”“我们要在这里开辟一个广场,表演……”“我们还要……”一个已获得坝美50年经营权的老板抑制不住兴奋地介绍着。
“污水怎么处理?”我冷冷地问了一句。他一时语塞。
“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许,正是这奇特的地貌让坝美到如今才为人所知。可才一露面,这个清纯得一尘不染的农家少女就被许配给一个老板。老板要为她穿金戴银,老板要为她浓妆艳抹。
有没有办法保护住这最后的净土,制止住即将开始的坝美大规模开发?如果没有,那么我只有说:如果你腻烦了灯红酒绿噪音废气,想看一下原生态的坝美,到这真正的世外桃源去净化一下自己的身心,就快点去。趁早!
1.作者为什么对云南媒体关于“世外桃源”的报道“一笑置之”?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可才一露面,这个清纯得一尘不染的农家少女就被许配给一个老板。
3.结合全文,说说坝美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相似之处。
4.作者用“趁早!”一词结尾,有何用意?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个小题)
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论语·学而》)
⑵僮仆欢迎,____________。三径就荒,____________。(陶潜《归去来兮辞》)
⑶元嘉草草,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⑸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奉之弥繁,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然后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韩非子·说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