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500年前,孔子和弟子们留下了一部《论语》。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500年前,孔子和弟子们留下了一部《论语》。这部治世之书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向人类发出了震古烁今的“中国声音”。

1949年,伟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呐喊声是向宇宙发出的改天换地的“中国声音”。

2012年,习近平同志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无疑是向世界发出的最能温暖人心的“中国声音”。

2019年,中国已经迎来建国70周年华诞;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为新时代代言,你将会发出怎样的“中国声音”?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中国好声音 1949年,伟大主席毛泽东用庄严的声音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声音是向宇宙发出的感天换地的中国声音。而在现如今,习近平主席用亲切的声音宣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声音是向世界发出的最能温暖人心的中国声音。中国声音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穿越历史风云,这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热烈向往。 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伟大时代,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我愿用心筑造巨轮,用汗水成就梦想。陈文学在东南造船厂坚守20余年,从一个普通青年员成长为首席技师,他从未忘记他最初的梦想,他一直坚信所有的汗水和心酸,都在为自己的梦想铺路,用劳动去实现梦想,他选择了这一行,并且坚持到底,终等来了梦想花开的那一天。张敬华与电焊结缘,他凭借对电焊的热爱和执着,他不断向更高的技术领域攀登,用行动诠释传承工匠精神。中国在飞速发展,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坚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我们要用满怀的激情和无限的热爱,驾驶未来的巨轮,不惧狂风骤雨,劈波斩浪,驾驶巨轮驶向成功的彼岸。用青春的声音大声宣誓,这是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的中国,在这段长征路上,身为中国青年的我们不能缺席。古时张载发出了立志为天下则兼济天下的感叹。列子中发出了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的声音。十二三岁的周恩来以一腔热血,呼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勇于发声,敢于发声,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和成就,使中国得以飞速发展。 中国的每一次发出的声音,都记录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一次次努力和奋斗,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发出智慧的声音,老子以为上善若水,我们也应当如水一般,任风随缘,这样才可以彰显年轻人的智慧。方,便立世,圆,便处世。流光雕镂于火红的花瓣,笛声生沉睡于如雪的宣纸。有一种声音直击人心。 中国在时间的轴线上涌现出无数爱国人士,他们为建设中国夜以继日,他们的每次发声都是《中国好声音》,因为有他们,因为有他们一次次发声,中国才会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今天,我辈青年应当接过前辈“发声”的接力棒,发出自己的声音,发出“中国好声音”。 【解析】 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材料贯穿古今,意义列举了“中国声音”:孔子留下闪耀智慧光芒的《论语》;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习近平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一次“中国声音”的发出都带动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每一次发声,都展示着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成就。因此,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围绕“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成就,思考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畅想未来中国会发出什么“声音”,作为中学生又应怎样发声,发什么声音,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立意】 中国声音,中国梦想;为国发声,为国贡献;中古声音,为新时代代言;中国好声音;听,中国声音。 【结构】 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中国好声音》,然后引用材料中毛主席和习近平主席的“中国声音”,指出这些声音“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穿越历史风云,这从心底发出的声音,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热烈向往”。接着列举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声音”——陈文学、张敬华、张载、周恩来。指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和成就,使中国得以飞速发展。”然后将目光转向“我们”,号召青年学生接过前辈接力棒,发出智慧之声,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素材】 1.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一个绵延了近30年中国的声音现如今听来沧桑的音色中似乎有点飘渺,有点悠远。中国心,还一如那么多年前激越地跳动吗,中国的声音是否会越发铿锵? 2.当我从老师手中接过一本书,只见封面上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手里捧着书本,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他们身后迎风飘扬,金色的华表傲然挺立。《复兴中华,从我做起》八个红色工整的宋体字在蓝底封面上显得格外耀眼。我随手翻看,没想到第一篇文章就吸引了我——《发出中国的声音》。故事讲述的是主持人芮成钢自从参加伦敦国际演讲比赛后,就努力不让中国成为被其他代表忽视的国度,不让中国只是成为地球仪上的一块淡淡的粉红色,不让中国成为沉默的睡狮。他多次大胆地在世界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中国、听见中国自己的声音。他坚定地说:以己之力,去向世界表达一个完整清晰的中国。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让世界看见,正当年的中国人,依然那样深爱着他们的祖国。 3.当时代的书签夹到21世纪10年代,复兴中华就是圆一个美丽中国的梦想。蓝天碧水, 鸟语花香,听高山流水,听琴声悠扬。今天的中国应该让全地球的人都听到,那汹涌的波涛和潺潺的溪流。美丽中国,将不再是满日疮痍,不再是孱弱贫瘠,她如红日喷薄,她似桃李满园。美丽中国会让我们懂得,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它也会变得微不足道;美丽中国更会让我们懂得,爱和感激乘以13亿,它将向世界奏响爱的华美乐章。当世界围拢起来成为一个地球村,当人们的服饰越来越相近,当语言渐渐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时,永远不变的是我们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远不变的是包裹在胸腔里的那颗红色的心。 4.听,中国的声音——少年人如朝阳;少年人如乳虎;少年人如侠;少年人如戏文;少年人如泼兰地酒;少年人如春前之草;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听,中国的声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白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右图是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徽标),图形为蓝底白字,请说明图形寓意及构图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100 字。

 

查看答案

    有人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地一笑。

请将你生活中类似的见闻和体会,也写一条这样的微博。

要求:(1)不得少于60 字;(2)要有细节描写;(3)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日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刑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        的变化。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栉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        ,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鮮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        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全场雷呜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贏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        ,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量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B.前所未有     有条不紊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C.翻天覆地     丝丝入扣     淋漓尽致     独辟蹊径

D.前所末有     有条不紊     酣畅淋漓     别具一格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B.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的阿嫫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

C.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赛旅游,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D.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守护着彝族传统根脉的阿嫫带领大家发展起村寨旅游。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望,盼望皇帝临幸。

(2)《观沧海》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大海水波动荡、山道高耸突兀的情景。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词闲居瓢泉之作。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 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 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 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