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②饰小说...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②饰小说以干县令 ③野马也,尘埃也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⑥形足以劳动 ⑦恐吾无其实 ⑧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 ⑨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A.①②④⑤ B.③⑥⑦⑧ C.④⑥⑧⑨ D.①④⑥⑧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做题时,看看古代词义与现代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古今异义词。 ②小说,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指一种文学体裁;③野马,古义指田野中浮游的水汽,今义指野生的马;⑤众人,古义指一般人,今义指很多人;⑦其实,古义指实在的政绩,今义指实际情况;⑨丈夫,古义指成年男子,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而后乃今培风 ②措杯水其肘上 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④而征一国者 ⑤而御六气之辩 ⑥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 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⑧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⑨见利轻亡其身

A.②③④⑤⑧⑨ B.①②④⑤⑧⑨

C.③④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⑤⑧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记者:最近媒体对你的《<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争论很多,有人说你把国学经典讲得出神入化,有人认为你误读了经典,你怎么看这些争论?

于丹:这些争议,关系到我们究竟怎么看文化,文化是狭义、静态的,还是广义、动态的。在我看来,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态,在《周易》中文化的意义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世间百态、人间万象,最后进入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文化是流动、生长的形态,重要的是“文而化之”。过去很多文化人,著作等身,但他的生命境界远没达到“化”境,比如苛刻、斤斤计较、不通达透彻,这都是“文而不化”。

另外,文化是个“金字塔”,越到塔尖越是精英化,但它的研究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精英研究肯定是必需的,但绝不是文化的全部。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我个人有个理解,民主这个词不是政治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民主在于文化权利。难道经典仅仅是精英的特权吗?我认为,经典是大众的文化权利。过去我们把经典供奉得太高,以至于让大众去膜拜。

记者:所以你的《<论语>心得》是面向草根的?

于丹:经典在塔尖上的价值已被历朝历代证明过了,我想提出一个新命题:在金字塔的基座上我们还有一个陌生的证明的可能吗?我们不再以研究者、膜拜者的心理去证明那个塔尖,而是让经典进入大众生活。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

过去,我们文化中有种不良的东西,就是简单的二分法、一元论,凡事非此即彼、非对即错。其实文化选择是多选的啊,塔尖上的精英文化、塔基上的草根文化、生生不息的大众文化,所有文化熔铸一体,越多元越健康,文化是需要一种胸怀去建设的。“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

记者:作为一个不是古典文化专家的人,解读《论语》,你认为精准性是不是必要的东西?

于丹:我首先要特别严肃地澄清一个概念,我做的从来不是经典的解读,我做的就是心得,我从没出过《论语解读》或《庄子解读》。我是一个传媒研究者,并不是古典文化有话语权的经典研究专家,但我所了解的古典文学知识,在我和大众沟通时,我想,它应该是相对够的。

之所以选择“心得”方式,就是从不追究解释的精准性,从不做字句的训诂,而是做意义的阐释。训诂学、音韵学这些东西人民大众了解吗?大众需要了解吗?“心得”就是“一心所得”,是在外延、感悟上的一种延伸,我不做内涵上的解释,这里无所谓什么是本意。

记者:很多观众仍会把你的心得看做是孔予和庄子的本意,对此你怎么看?

于丹:我出的两本书后面都附了原文,是我对出版社提的要求,读者看了前面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翻原文再想一想。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导读,我想告诉大家读完经典的效果;在心灵上我们可以这么快乐、豁达,这不好吗?“无非是以一种快乐心情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不要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标准答案,你可以进行自己的延伸和感悟。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结论,提供的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记者针对有人认为于丹的《<论语>心得》讲得出神人化,而《<庄子>心得》误读了经典的争论,对于丹进行了专题采访。

B.于丹面对媒体对她的“心得”的争议,非常冷静,她以如何看待文化的标准来阐述自己的“心得”,强调“文而化之”的流动、生长的生态文化观点。

C.如果说我跟孔子的原意不同,那么“欢迎每个人心有所得”的言外之意是:不要把矛头对准我于丹,希望大家都能够走进《论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D.我所做的尝试是文化普及的意义,跟精英研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是于丹对“文而不化”的“文化人”的委婉批评,是对自己观点和做法的肯定。

E.于丹采用了避重就轻的策略,从如何看待文化、如何认识经典等方面,比较巧妙、机智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令人叹服不已。

2.从四个方面(角度)对于丹进行了深入访谈,请简要概括。(每个方面15字以内)

3.段中有“金字塔越往基座走就越是草根”一句,结合前文,谈谈用“金字塔”和“草根”来表达有什么含义。

4.结尾说:“我希望提供的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终点。”请联系文中提到的“准确性”和“本意”问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__________________

(2)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尊生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张少府

王 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①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后理想破灭。写此诗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王维的诗中很善于用“空”字,如“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空堂欲二更”(《秋夜独坐》)等,请对“空知返旧林”中的“空”作简要分析。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追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己  适:满足。

C.故往粟于监河侯  贷:借。

D.吾将曳尾于中  涂:道路。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而不愿意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