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专利是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但也存在含金量不高等问题。

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版权、专利权等。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是最早使用商标的国家,却是较晚进行商标保护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

随着商标的重要性被人们熟知,很多人也懂得了怎样去投机取巧,这就造成商标侵权案件数量的猛增。对于正规公司来说,被侵权不仅仅会造成社会上的不良竞争,还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而人们在维权的时候,出现了维权慢、维权难等问题。

(摘编自《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前景》)

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有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2件,年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将达到1800亿元。受国家众多政策的影响,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迎来春天。

以专利申请受理量的发展情况为例,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施行以来,中国的专利年度申请量由最初的1.4万件不断攀升,至2016年约为340万件。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一次修订,当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34.16%,创下五年来的新高。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次修订,当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27.15%,是自第一次修订案颁布之后的新高。

2003年,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升至12位数,已经使用了18年的8位数专利申请号成为历史。2004年,中国电子专利申请系统正式开通,2005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十年以来的最高点。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发布,2016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23.99%。

(摘编自《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近几年,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是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渐成为知识产权工作的主力军,知识产权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日益被人们关注。

知识产权是保护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那么,如何实现高水平的产业创新? 专利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之一,它与创新密不可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是强者和智者的游戏,也是我国实现技术跨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下,智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济要素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我国人口多,高校毕业人数多,如果再嫁接创新领域的秘密武器和最佳实践,就有可能发挥出我国在创新领域的后发优势,从而迅速赶超主要发达国家。

(摘编自《我国高水平专利不多 产业创新能力更待提升》)

材料四

一场由黑洞照片引发的舆情风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拍出了中国图片商业版权业的“黑洞”,也将视觉中国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些商业图片网站凭借垄断的市场地位,一方面长期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图片版权,甚至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据为己有”,另一方面大搞“碰瓷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致使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如此营利模式,引发众怒不足为奇。

事实上,包括图片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是一种保护创新的利益平衡,意在通过设置一定的垄断权来激发创新动能,而不是建立一个个森严的壁垒,让所有人动辄得咎。在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切莫让一些“以保护之名渔利”的行为给真正的知识产权保护抹了黑。如何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并在著作权保护和传播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视觉中国事件之后,业界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摘编自《关注视觉中国 更应反思何为“知识产权保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利不仅是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技术跨越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

B.2018年,北京、上海、江苏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前列,说明专利发明与经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C.2008-2016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增长速率起伏波动,在2011年达到顶峰。

D.专利申请号的升位预示着我国专利发明达到了新的规模,电子专利申请系统的开通则为专利申请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知识产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会产生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

B.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经过多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原有法规不再适用。

C.我国要想在创新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就必须走知识产权强国之路,人口、高校毕业生众多,有可能是我国的一种潜在优势。

D.视觉中国的“黑洞”事件引发热议,其以保护之名,行渔利之实的做法反映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乱象。

3.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C 2.B 3.问题①:我国虽是世界专利大国,但专利的含金量不高。解决办法:国家应制定措施大力提升专利质量,同时让专利的价值、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发挥出来,把知识产权数量优势转化成质量优势。 问题②:商标侵权案件数量猛增,维权慢、维权难。解决办法:完善国家司法体系,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正规公司的合法权益。 问题③:以图片版权为代表的版权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某些企业借保护之名行牟取利益之实,给知识产权保护抹黑。解决办法:应进一步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2008-2016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错误,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14年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较2013年下降了,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概括失当。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B项,“修订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二段“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一次修订,当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34.16%,创下五年来的新高。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次修订,当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27.15%,是自第一次修订案颁布之后的新高”,第三段“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草案发布,2016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速达到23.99%”可知,修订专利法当年的专利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是修订的结果,而不是修订的“主要原因”,故B项因果颠倒。 故选B。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措施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看材料一第一段“近年来,专利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但也存在含金量不高等问题”,材料一第三段“随着商标的重要性被人们熟知,很多人也懂得了怎样去投机取巧,这就造成商标侵权案件数量的猛增”“出现了维权慢、维权难等问题”,材料四第一段“一场由黑洞照片引发的舆情风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拍出了中国图片商业版权业的‘黑洞’,也将视觉中国推上了风口浪尖。一些商业图片网站凭借垄断的市场地位……如此营利模式,引发众怒不足为奇”,能概括出对应的三个问题。 解决的办法,可依据材料二第二、三段可知,需要不断健全、修改《专利法》,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对于正规公司来说,被侵权不仅仅会造成社会上的不良竞争,还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材料四第一段“一些商业图片网站凭借垄断的市场地位,一方面长期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图片版权,甚至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据为己有’,另一方面大搞‘碰瓷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可知,需要严厉打击商标和版权方面的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正规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材料四第二段“如何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并在著作权保护和传播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视觉中国事件之后,业界更应该思考的问题”可知,应进一步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席勒论美,曾言“人应该同美仅仅进行游戏,人也应该仅仅同美进行游戏”,哲学亦然。哲学探求真理,而真理在自由的心态下方可获得。

首先,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哲学在本质上,同游戏一样,具有无功利性,受制于功利性的哲学是“失真”的,亦必然缺乏创造性。金岳霖老先生对此深有感喟:“坦白的讲,哲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游戏,这立即使专家感到可笑和气愤,但是我们尽可能努力根据哲学规则来做哲学游戏。我们不考虑成功或者失败,因为我们并不把结果看作过程的一半。正是在这里,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谁若将功利带入哲学,“谁”不但降低自身的品格,亦势必使哲学蒙羞。

其次,游戏精神本身意味着自由,自由乃是创造之源。哲学追求真,而“真”的本质就存在于人与宇宙万物所达成的自由的关系中。游戏的精神本身就践行了自由的精神,同时也贯彻了求真的精神。换言之,在自由中,“真”才能现身;只有在“真”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追溯人类哲学发展史,伟大的哲学作品总是兴趣的产物,是心灵自由的产物。且不说西方的古希腊、中国的先秦(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其作品大抵如此),即使十七、十八世纪的哲学家亦靠兴趣完成其不朽名著:西方著名哲学家如笛卡尔、培根、莱布尼兹、斯宾诺莎、卢梭、拉梅特利,中国哲学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其著作皆为兴趣之产物,皆是主体的内在追求使然。书院派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虽其学说受到外在的限制,不免用了“曲笔”,但其学说本身仍是心灵自由的流淌之物,是兴趣所致,而非为外在功利所驱动的产物。伟大的作品莫不是兴趣的产物,莫不充满一种高贵而朴实的游戏精神。须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由,并非目空一切,更非无法无天;而是那种不为外物所拘、心无旁骛的超然的心灵状态。

其三,基于游戏精神的哲学研究不但“致真”,而且“向美”、“向善”,所谓“致真以达美至善”。其实美与真本来就是统一的,历来哲学家皆将真与美视为一途。譬如,中国哲学中的“游”乃真际层面的至高境界,同时,游代表着艺术,代表着美:孔子倡导“游于艺”,庄子渴望“逍遥游”,皆然。西方哲学家康德所论证的“美的无目的性”,亦大抵含有此意。可见,哲学致真之境亦即“美之至高”境界。自然,这种美并非具象美,而是理性之美、心灵充盈之美、道德之美。还是席勒说得好,“只有当人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而只有当人在游戏时,他才是完整的人”(《论美书简》)。当人从事哲学之思时,他其实就在游戏,并在游戏中体会真、体味美,并由此达向善,从而为真、善、美的统一打下根基。

(摘编自郭继明《哲学研究需具备“游戏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席勒看来,游戏精神只能用来对待美,而且对待美也只能用游戏精神。

B.哲学本质上具有无功利性,将功利带入哲学,会使哲学家的品格降低以至蒙羞。

C.金岳霖认为游戏是生活中最严肃的活动之一,结果和过程需要分开对待。

D.无论是笛卡尔、培根等还是康德、黑格尔等,其学说皆非外在功利驱动的产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哲学研究和游戏精神的内在联系,说明哲学研究须具备游戏精神。

B.第二段引用金岳霖的话,是为了更好地论证“游戏精神意味着无功利性”这一论点。

C.第三段用求同存异的对比说理方式,说明人类伟大的哲学学说无不源于游戏精神。

D.第四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中外伟大哲学家基本认可美与真统一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有限认可席勒的观点,认为对待哲学只要拿出游戏精神,就能获得真理。

B.本文所说的游戏精神,具有特殊的本质属性,如无功利性、创造性和哲学性。

C.游戏精神是自由精神的体现,而讲自由,就要讲不为外物所拘,讲心无旁骛。

D.看人是否属于完整意义的人,就要考察他是否喜欢玩游戏和能否统一真善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人,生活在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也生活在自己所属的文化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始,春天来到的标志。立春之后,大自然仿佛从休眠的冬天回过神来,腊梅、迎春、玉兰、山桃等花次第开放。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张贴“春”字和画着腊梅、迎春的画。乡村会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农事的开始。现在,“打春牛”活动还在北京某些街道举办,只不过真牛换成了道具;而民间依旧有吃萝卜、葱、面饼的习俗,称为“咬春”。

请展开想象:在立春的时候,如果一个古人穿越到当今,你希望他是谁?会发生怎样的与节气有关的故事?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写出这位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名著阅读”选段一中,宝玉不喜欢热闹的戏,宝钗便举出《寄生草》的例子,令宝玉称赞不已。可见,热闹的戏也有热闹之外的妙处。在选段三中,宝钗说: “……所以昨儿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味的。你们细想颦儿这几句话虽是淡的,回想却有滋味。我倒笑的动不得了。”可见,平淡的背后也有无穷的滋味。

上述材料也可以启发我们认识艺术作品中的“热闹”“平淡”。请结合你的阅读或欣赏经验,写一篇文章,或讲述你的这类体验,或谈谈你对这个启示的思考,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①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清代的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里的“情”,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景”是指客观世界,它们在诗中融合在一起。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它们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A)筛选、提炼、浸润而形成的。同是写菊花,陶渊明笔下的菊花同李清照笔下的菊花是不一样的,同时又都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菊花。诗人在描写物象的时候,总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创造意象、营造意境,都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情景交融。

②而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B)突破、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到达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体会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意象可以从诗歌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外得之。

③下面试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短诗《鸟鸣涧》来作一些分析。全诗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④诗人所描写的落花、空山、月出、鸟鸣、深涧几种景象,都是客观生活中存在的,一经王维写到诗里,就跟我们平日的所见所闻不同,每一种物象都包含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再经诗人的融合,成为有机的艺术整体,创造出一种幽静、(甲)适、优美的意境。这意境中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情、理想和追求。

⑤王维所抒发的闲静恬适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他在山中居处时感受最深切的几种景象来表达的。首句中的“闲”字和次句中的“静”字,是我们体味这首诗意象和意境的关键。“闲”在这里并不是指空闲,没有事情可做,而是指悠闲、恬适,包含着对官场、名利、人事纷争等种种尘世烦扰的厌恶和回避等感情。诗人正是由于有这种宁静恬适的心境,才能看到、听到、感受到他写进诗中的那些景象。“空山”的意象就是如此。这里的“空”,不是空无一物的“空”,而是空寂的“空”,体现的是一种宁静的境界。这里的“空山”是独特的,已不再是原来的客观景物,而是带有诗人浓厚感情色彩的诗歌意象了。诗中的“月出”和“鸟鸣”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意象,月亮出来会使树上的宿鸟惊醒。这种景象辛弃疾也写过,他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句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诗虽情景近似,但着意点不同。辛词重点写动,写有声,写与农民相通的丰收的喜悦。王维这首诗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花落是动的,月出是动的,宿鸟因月出而惊起也是动的。唯其动,也就更能显出山中的空寂。在这一具体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对静的感受是来自动态和有声的,因而这种静就不是一般的静,而是表现了诗人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静。这首诗由几种关联的意象(C)融合、联缀而创造出的诗的意境,是一种宁静幽深的艺术境界。这宁静又不同于死寂,是充满生机而(乙)(juàn)    永的,它充分显出迷人的自然美,并由此表现出一种诗意和风致,使读者从中具体感受到诗人一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诗心。可见,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和个性。

(取材于周先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与读者的接受》)

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

2.文中A、B、C三处横线上的词语,顺序不当的一处是(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从作者对王维《鸟鸣涧》一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鉴赏古典诗词中“意境”的基本方法:首先,捕捉诗歌所使用的 ①       ;接着,根据诗人赋予它们的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 ②     ,从而把握诗人所创造的意象;再把诗中的诸多意象作为  ③  加以体味,进而领悟诗歌营造的意境中所寄托的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情、理想和追求。

4.下面是某同学对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该分析有不足之处。请利用阅读上文得到的赏析诗歌的知识加以修改,并说明修改理由。

“这首诗中描写的月色如霜,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明净,又表现了季节的寒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我国花卉栽培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被不断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神韵的花文化。

②中国人赏花讲究人花交感、心物相通,把花视为人的精神品格的化身。自古就有屈原滋兰九畹,陶渊明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陆游以梅言志,林逋以梅为妻,苏东坡“唯恐夜深花睡去”等佳话,有一种“为爱名花抵死狂”的味道。画家们画花,也不是简单的再现,他们追求的是情注丹青。他们的“画意”是由自然形态引发的一种艺术感受,是一种美的升华。欣赏他们的作品,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A)遐想(联想),沉醉在浓郁芳馨的情韵之中。

③以梅花为例,苏东坡有诗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开天下春。”崔道融也有诗云:“数萼初含雪,孤标画自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由于梅花能在春寒料峭时独放,夏秋时又(甲)果实累累,人们便以其高雅、刚毅、圣洁的“梅格”来比德、畅神,视梅花为“国魂”。由于人们爱梅花,梅文化也逐渐形成了。由最初的植梅、食梅、用梅,演变成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触发爱梅、赏梅,变成“梅痴”,进而把“梅品’’等同为“人品”。于是,梅花成了坚贞不屈的象征。历代梅文、梅诗、梅画等(B)层出不穷(络绎不绝)。文人墨客喜欢以梅为友,将梅列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

④本来花中“君子”只有梅、兰、竹、菊,但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为莲花争得了第五个君子的席位。周敦颐写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于是,莲花成了圣洁的象征。周敦颐被尊为莲花的守护神。

⑤其实,花文化并不全是由文人墨客们“创意”出来的。在民间,花文化也很流行,并融入传统的习俗中。

⑥比如石榴,因其多籽,送给新婚男女,可祝愿多子多孙。又因其花红似火,可寓意生活红红火火、事业兴旺发达。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中,在为人祝福、祝寿时常以牡丹、松柏、石榴寓“多福、多寿、多子”。

⑦芒种祭花神,在民间也一直流行。芒种为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提醒农民加紧田间耕作,否则将影响一年的收成。中国民间非常重视芒种祭祀花神。在这一天,人们一定要把各种花树用红带子系上以祭祀花神,(乙)(qí)   福迎祥。

⑧中国人对花的颜色也很(C)讲究(考究)。同样一种花,因颜色不同所表达的花意也不同。色彩艳丽的花卉大多用于喜庆场合,而白色的或全黄色的花卉适用于悲伤悼念的场合。

⑨红色的山茶花则是胜利之花,在胜利者凯旋之时向英雄献上一束火红的山茶花以表示祝贺。山茶花也是爱情花,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小伙子向姑娘求爱要送上一束红色的山茶花,若遭到拒绝还可以送上一束白茶花以示发问:“你为什么不爱我?”

⑩可以说,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花文化密不可分。花卉参与中国民间风俗的形成,极大地开拓和扩展了民俗的内容和范围,给人带来了很多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取材于青萍《花之美》)

1.给文中甲处的加点字注上拼音,根据乙处的拼音写出汉字。

2.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可以用其后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处是(   )

3.通过材料中对“梅文化”形成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出“梅文化”的形成经历了①      、②      、③      三个阶段。

4.春节前夕,学校准备组织同学慰问老红军和抗日老战士。请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花作为礼物送给老人们,你会选择哪种?请先写一段话,解释选择这种花的理由,再结合所选花的特点写一段祝福的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