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以上漫画内容,发表...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以上漫画内容,发表一下你的感受或认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画圈为牢不可取,多方努力且徐行 一组漫画中,爷爷滚着铁圈,爸爸摇着呼啦圈,“我”却刷着“朋友圈”。我没有了孩子的活泼与灵动,动动手指,做着七老八十的人也能做的事。两相对比,人们不禁惊呼:是什么扼杀了新一代的童年? 依笔者见,“朋友圈”类社会娱乐方式危害众多,原因复杂,需各方共同努力还孩子们一片蓝天。 “任何硬币都有正反两面”,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如是说。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红利,“朋友圈”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增色不少。而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却藏有隐患。从短期影响来看,少年儿童一旦沉溺于“朋友圈”,学习成绩下降,眼镜度数上升;逢年过节评论点赞多了,问候亲人交友结游少了,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从长期影响来看,沉溺“朋友圈”极大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君不见微信摇一摇人贩子恶心人纷至沓来,二维码扫一扫黄暴信息铺天盖地,人生观价值观悉数崩塌。鉴于此,当理清原因对症下药,避免“画圈为牢”的发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青少年沉溺于“朋友圈”的原因不简单。是个人意志不坚定吗?是家庭教育的疏忽大意吗?是社会学校大环境的影响吗?我想兼而有之。青少年是新生的朝阳,心智尚不成熟,三观尚未树立。因此,一味将问题归结于个人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社会也应当进行反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像父母一样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还是像父母一样爱好广泛,博闻强识?家庭教育对孩子摆脱“朋友圈”,走向“新时代”至关重要。平台信息提供方也应冷静思考,没有民族之希望,何来经济之繁荣?停下向孩子传播不良信息的魔爪。 “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根除“朋友圈”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困难重重,需要多方努力,同舟共济,青少年个人当立鸿鹄之志,抱璞守正,笃学敏行。如时代新人宋玺,获得国家级合唱一等奖,从北大毕业后,又出色地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父母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教育。社会应规范网络信息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奏响时代强音。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谨慎入圈,则有前途四海,来日可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先看作文材料(漫画)。爷爷小时候玩“滚铁环”,爸爸小时候玩“呼啦圈”,如今“我”玩“朋友圈”。爸爸和爷爷小时候玩的“圈”是与运动健身有关的实物,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我”则利用通讯媒体虚拟的“朋友圈”与外界进行交往,看似简单便捷,但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生机与活力。并且,从漫画中的三代人的表情看,爸爸和爷爷玩得兴高采烈,而我身背一个大“书包”,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耷拉着脑袋,不难推断出,繁重的学习任务已经影响到“我”与伙伴的交往,“我”只能选择“朋友圈”进行交流。 纵观三幅图片,这里面隐含有“变”与“不变”的要素,变的是年代,变的是童年的活动方式,这里面隐含一个主题:不同的年代,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童年的活动方式也随之变化,这是时代向前、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不变的是“童趣”对成长身心的影响。对照三幅图片,爷爷和爸爸的童年活动相对有活力,生机盎然,而“我”的童年略显沉闷,虽然也能通过“朋友圈”收获交往的乐趣,但这种乐趣是建立在高科技通讯技术基础之上,缺少面对面的真诚与活力。甚至“我”这一代可能过度地依赖通讯媒体,对身心的健康成长难免有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三幅漫画之间既存在对照关系,爷爷爸爸的童年游玩方式与“我”进行比较,还存在主次关系,爷爷爸爸充满活力的童年来衬托我略显沉闷、缺少活力的童年。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找到解读漫画主题的路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我们的童年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交往方式?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适合身心成长的交往环境?如何正视与加纳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如何理性看待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诚然,对“我”的圈子生活,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言之有理皆可。 再看作文要求,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假如你向《长沙晚报》投稿,发表一下你对以上现象的感受或认识。”虽然语境没有特殊要求,但行文应体现向报社投稿,阐述见解的特点,写成议论文为宜。 【立意】 ①放下沉重的书包,远离虚拟“朋友圈”,回归现实生活,找回“逝去”的童趣。 ②时代在变化,生活在改善,但童年的乐趣是不变的,我们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童年。 ③通讯科技的发展,让童年不再封闭,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得便捷丰富,但警惕这一些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④风物长宜放眼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好好去适应,用心去寻找属于这一代人的快乐和精彩。 ⑤三代人的生活,从有形的圈子到无形的圈子,从自然随性的生活到与科技紧紧相连的生活,昭示着时代的变迁。 【素材】 信息爆炸充满生活,虚假信息大肆扩散。大量信息涌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把人们包在了信息圈里无法动弹,索尔仁尼琴曾说,“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种不必要的负担。”种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充斥着网络平台,不仅扰乱着老百姓的生活,伤害的更是老百姓的利益。人人低头注视手机,日常交往冷漠至极。朋友圈的确方便了好友之间的联系,让我们知道朋友们的生活,却又在无形中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君不见同学聚会围坐一起,到头来每个人沉默寡言在看手机?君不见孩子们沉迷于朋友圈,在现实中却不知怎么与父母沟通交流?网上活跃似脱兔,现实交往成问题,类似的网络社交综合症的出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滚铁环”与“呼啦圈”是中国在起步。你可否记得爷爷小时候生活拮据,物资匮乏?也许当时最大的快乐就是与伙伴们一起奔走、滚铁环;你可曾听说爸爸小时候最爱玩的就是呼啦圈,这个圈虽然少了与伙伴玩乐的趣味,却依旧没能分开伙伴之间的联系。人们逐渐投身于建设事业,与朋友之间的集体娱乐慢慢变成了个人娱乐。这时中国已经站上了新起点,饱含着人们的希望,准备起跑。 “朋友圈”则是中国的腾飞。“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信息畅通,网络广布,5G将至,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朋友圈是科技的展现,更是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缩影。人们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朋友圈里便能知万事、至各地。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画圈为牢不可取,多方努力且徐行”这一中心论点从“朋友圈”的正反面及造成的危害等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列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中学一高三教室里前后墙上分别张贴如下高考标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②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界。这种震惊,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惧。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但在国内人看来,这却是一次突破了医学伦理底线的_____________的做法。这是人类第一次运用基因科学在分子层面上修改人类生命的蓝图,但这未必是科技的重大进步,而可能是整个人类可怕的灾难。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医学技术,具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①),任何一个全新的医学探索都充满了未知,(②)就是一个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潘多拉的盒子”,在带来某些积极改变的同时,(③)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④)这项技术的实施,很可能不局限于治病救人,(⑤)用于改造人类,让人类朝着一种可能是不可控的方向畸形发展。(⑥),是否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胚胎,充满争议。

目前,有122位中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_____________。监管部应当尽快澄清:是科学怪人的_____________,肆意妄为,强行组织试验;还是监管人员_____________敷衍塞责,给这个违背伦理的试验开绿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B.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C.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沽名钓誉    有名无实    刚愎自用    徇私枉法

B.沽名钓誉    形同虚设    自行其是    尸位素餐

C.盗名窃誉    有名无实    自行其是    徇私枉法

D.盗名窃誉    形同虚设    刚愎自用    尸位素餐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关联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2)“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前要做的事情,以期趋利避害,这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3)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4)《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暗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和,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5)《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淇水有岸、低湿的洼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

杜牧

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