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 ,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唐人古体,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在唐代生命力并不强,因为此时出现了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劲的近体诗。

B.唐人古体在形式上与过去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不同,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C.唐人古体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开拓,不仅抒发情感,还直接写人叙事,铺排场景,生发议论。

D.唐人古体在音律上继承了近体诗,有的声律和谐、对仗工整,有的则有意走上反律化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主要从表现范围和音节声律两个方面论述了古体诗在唐代发生的新变。

B.文章论述古人对唐人古体的不同看法,说明了一味地贬低唐人古体,实在有失偏颇。

C.文章采用对比、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唐人古体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与韵律感之间的不同。

D.文章先说古体诗的特点和唐人古体的新变,目的是为了讨论唐代五、七言古体诗的差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在唐代发生新变主要是因为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及人的思想情感变得复杂。

B.五言古体安详舒缓,七言古体发扬蹈厉,因此,五言古体更宜叙事,而七言古体更宜抒情。

C.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在与音乐的结合上走向不同道路,根本在字数不同导致的节奏、韵调不同。

D.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琅琅上口,发扬蹈厉,铿锵成韵。

 

1.C 2.D 3.B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无中生有,古体诗在唐代只是有新变,并没有说到生命力强不强的问题。B项,文章首段说以“五言、七言为主”,不是只有这两种。D项,文章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所以选 项中“继承近体诗”错误,原文只是“影响”,偷换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以上漫画内容,发表一下你的感受或认识,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中学一高三教室里前后墙上分别张贴如下高考标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

②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一消息震惊了整个科学界。这种震惊,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惧。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但在国内人看来,这却是一次突破了医学伦理底线的_____________的做法。这是人类第一次运用基因科学在分子层面上修改人类生命的蓝图,但这未必是科技的重大进步,而可能是整个人类可怕的灾难。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医学技术,具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①),任何一个全新的医学探索都充满了未知,(②)就是一个集各种善恶于一体的“潘多拉的盒子”,在带来某些积极改变的同时,(③)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④)这项技术的实施,很可能不局限于治病救人,(⑤)用于改造人类,让人类朝着一种可能是不可控的方向畸形发展。(⑥),是否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胚胎,充满争议。

目前,有122位中国科学家联名发表声明,直指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_____________。监管部应当尽快澄清:是科学怪人的_____________,肆意妄为,强行组织试验;还是监管人员_____________敷衍塞责,给这个违背伦理的试验开绿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B.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C.虽然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D.这项技术虽然成功了,可能意味着中国在疾病预防领域用基因编辑技术达到了历史性突破。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沽名钓誉    有名无实    刚愎自用    徇私枉法

B.沽名钓誉    形同虚设    自行其是    尸位素餐

C.盗名窃誉    有名无实    自行其是    徇私枉法

D.盗名窃誉    形同虚设    刚愎自用    尸位素餐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关联词,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2)“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前要做的事情,以期趋利避害,这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3)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4)《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暗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和,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5)《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淇水有岸、低湿的洼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