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

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

D.“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

C.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

D.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

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

C.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

D.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

 

1.D 2.D 3.C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故选D。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故选D。 3.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B项,“只有……才……”没有依据,无中生有;D项,“不排斥”错误,原文“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弱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山的沉稳是一种姿态,水的灵动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跑是一种姿态,休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怎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图画中的文字为:孩子们都忙……)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持人: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某理发店贴的对联)虽然毫末之技,却是顶上功夫。

B. (某同学请假条)因为今天下雨,路上骑车不便,请你务必准假半天。

C. (某同学想到班主任家请老师指导)老师,我有几个题目不会,我今天下午到你家里去请教,请你恭候。

D. (学生会《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对食堂服务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故宫日历》的火爆不仅因为在传递祝福的同时,宣传了悠久的传统文化,符合当下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更因为其精美的印刷制作工艺。

B.苏轼在“乌台诗案”后面对困难挫折时的淡定从客、坦然豁达,正是他《定风波》词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真实写照。

C.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和增幅均创下历史新高,有人认为这一变化的出现与中国经济文化软硬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D.一项科研成果能否被诺贝尔奖垂青,一名科学家能否问鼎诺奖桂冠,实力固然重要,但同时也有幸运的成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