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B.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C.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D.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D.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1.B 2.D 3.C 【解析】 1.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B项,“如果……,就……”错,依据文本最后一段中的“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假设关系不成立。故选B。 2.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D项,“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故选D。 3.本题考核分析综合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心工友三五个,灯光暗淡围着坐,拼凑几块木床板,一瓶散白轮着喝。”木工杨成军在闲暇之余,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的生活-----累并充实着、快乐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有他的贡献,他也靠着自己的乐观和奋斗,继续打工、写诗、做电商……走上了更宽广的道路。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木工平凡却充实快乐的生活。同学们进入高中一个月,一定也有不少心里话想给大家说说,请联系你的学习与感受,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眼中的高中生活。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内容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使我又一次加深了对毛泽东这位伟大领袖的认识和理解。

B.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诗人艾青等人开拓成为一条壮阔的河流。

C.《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所写的,它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而深受读者喜爱。

D.《雨巷》中那狭窄的阴沉的雨巷,独行者在雨巷中的徘徊,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给人朦胧美感的象征性意象。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乱世隋唐》将带你穿越时空,和那些英雄人物一起去体验隋唐那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

B.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去谋求就业。

C.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D.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上渐渐显现出忸怩不安的气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向往与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可爱多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巷》一诗中,诗人戴望舒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进而用顶针手法描述她在雨中复杂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

越中怀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诗人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之后写的。

B.“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C.“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

D.“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感慨如今越王功业已荒废,只有鸟儿在颓殿乱飞。

2.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