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⑥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⑦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⑧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 12版)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B.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有利于孩子学习普通话。

C.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D.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这可以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C.把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的精品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D.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和曲艺饱含历史文化积淀,虽不一定流行,但通过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它们就一定会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值得钦佩和鼓励。

B.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都能唤起乡思乡情。

C.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即使孩子在家说方言,也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

D.要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学校应编订相关补充教材,家庭也不能为了学普通话让孩子放弃方言,社会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唤起乡情乡思,总之必须由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1.B 2.D 3.A 【解析】 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B项,“有利于孩子学习普通话”理解错误,原文第③段的表述为:“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故选B。 2.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可知并无必然联系,科学家的例子说明,小时候学好母语的重要性。 B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相似之处”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可知应是对应关系而不是相似之处。 C项,“让学生自学”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最后一句可知并没用于教学。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虽不一定流行,但通过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它们就一定会绽放异彩”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但并没有“一定会绽放异彩”的表述。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完了初三那学习紧张的日子,中考以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这个夏天你又是怎样过的呢?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吗?请以《这个夏天有点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1)尽量写新颖的题材,避免与别人的作文类同。

(2)空格处可填“轻松”“忧伤”“忙碌”“冷”“放纵”等等词语。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审题正确,文章内容能突出题目的主要词语;字数:600以上。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查看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 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 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⑪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⑫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4.《悠悠寸草心》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对“可怜天下 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填补下面句子的空缺处。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2)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岁寒,__________    (《论语》十则)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及远大的志向。

(7)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岳阳楼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坡食汤饼①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 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 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恶不可              (2)徐黄门曰

(3)尔欲咀嚼耶        (4)秦少游

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秦少游闻

A.无丝竹乱耳 B.水陆草木

C.环而攻而不胜 D.辍耕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