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D打印技术让生产从传统走向智能 访谈时间: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D打印技术让生产从传统走向智能

访谈时间:2017年9月26日

访谈嘉宾:三迪时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培学   

中国网:在您看来,3D打印技术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李培学: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性化定制、复杂的生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产品的生产速度,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举个例子说,你像我们整个的航空航天军工的零部件,如果按传统的做法需要去开模做,但如果是用3D打印来做,就可以设计好了,直接上机,直接生产出需要的零部件出来。这个周期是非常短的,而且成本是非常低的,它还实现了可以说是互联网、物联网全球生产的功能。假如说我们在北京设计,我们可以在湖南生产;我们在上海设计,我们可以在南京生产,这样实现一个全网的线上设计,线下生产,即时设计,即时生产的功能。

中国网:3D打印的产品什么时候能够像手机、电脑一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李培学:了解过计算机发展史的都知道,当时计算机在刚出现的时候体积非常庞大,很难普及,我们上大学时的电脑,包括苹果机都是非常大的,但随着office、CAD这样的软件的出现,电脑是越来越小,它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现在不光是电脑,像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了。其实3D打印也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3D打印发展有30年了,到最近这四、五年才快速发展。其实大众不是特别清楚,在航空航天、军工方面我们早已广泛地运用3D打印技术,而这几年又迅速渗透到了医疗和传统的制造业,像汽车制造、模具制造、饰品制造,其中珠宝、饰品制造方面现在已经渗透的非常广了。政府的重视,新的软件系统不断的推出,甚至包括3D打印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出来,这都会大大加快3D打印进入千家万户的进程。

中国网:中国的3D打印从2017年开始进行了国际化的战略布局,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培学:中国3D打印的发展在这几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目前中国3D打印发展的趋势,跟国际是基本接轨的。但作为我们来讲,在某些高端的技术方面,像金属机的高端设计和金属机的原材料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向世界上的德国、以色列、美国这样的国家学习。但是我们自己的生产也有它的优势,像我们的高分子材料,尼龙、光敏树脂机的生产设备和产品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所以我们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为了“走出去”和“引进来”,我们就开始全球布局。去年我们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柏林设了办事处,今年六月份我们在德国的汉堡正式成立了公司,这是我们国内企业在德国成立的第一家平台公司。作为一项全球的新兴技术,必须要全球化,必须要有全球的互联互通,我们走出国门也是顺应“一带一路”发展。

中国网:我国政府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你们将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发挥作用?

李培学:七月份G20峰会在德国汉堡刚刚落幕,其中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全球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制造业的互联互通。这与3D打印的终极梦想是高度契合的,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刚刚被公信部认定的国家级的服务型制造业示范平台。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基于整个3D打印生态圈的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平台,为国内甚至全球的3D打印企业与传统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做一个整合,提供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随着“一带一路”范围的不断扩大,会给我们这样的3D打印企业走向全球,甚至说全球化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契机。

(摘自中国网,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3D打印在产品制造过程中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完成复杂的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智能”的特征。

B.3D打印最近四、五年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3D打印已运用到了航空航天、军工制造、医疗和传统制造业等领域。

C.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3D打印各有优势,因此我国3D打印公司开始全球布局,与其他国家互联互通。

D.基于整个3D打印生态圈的互联互通的智能制造平台,能帮助传统产业企业完成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A.全网线上设计,线下生产,即时设计,即时生产功能的实现,能让3D打印实现全球合作生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B.计算机并非一诞生就普及,与计算机的普及过程相同,3D打印的普及也需要依靠政府的重视,新软件的开发,新材料的研发才能实现。

C.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号召,我国的3D打印企业走向全球,这促进了3D打印行业的技术交流,加速了3D打印行业的发展。

D.该访谈从3D打印技术的核心价值,3D打印技术与生活的关联,以及3D打印行业国际交流合作前景等三个方面入手,对3D打印进行了多方位的介绍。

E.该访谈采访者的提问言简意赅,能让受访者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受访者的回答浅显易懂,这让普通大众也能对3D打印这项复杂的技术有一定的认知。

3.3D打印技术前景广阔,请根据材料揭示其原因。

 

1.B 2.BC 3.①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产品的周期短,成本低,它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全球生产,非常便捷。 ②3D打印技术可以应用的范围广,在航空航天、军工方面已经广泛的运用3D打印技术,这几年又渗透到了医疗和传统的制造业,将来在生活中会被广泛应用。 ③3D打印技术全球发展迅速,尤其在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全球互联互通形势下,3D打印可以更好地实现全球化。 【解析】 1.试题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即“不正确的一项”。B项,“3D打印已运用到了航空航天、军工制造”等领域是“3D打印最近四、五年发展迅速地表现这一说法不对,原文说“航空航天、军工方面我们早已广泛地运用3D打印技术”。 2.试题题干问“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合理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不合理的”“两项”。B项,3D打印的普及“与计算机的普及过程相同”这个说法不对,文中并未说计算机的普及是依靠政府的重视,新软件的开发,新材料的研发实现的。C项,“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号召,我国的3D打印企业走向全球”这个说法不对。原文只是说“一带一路”倡导制造业互联互通“与3D打印的终极梦想是高度契合的”,而不是主观能动的响应。 3.试题题干问“3D打印技术前景广阔,请根据材料揭示其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作答时要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如“它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产品的生产速度,降低了产品生产的成本”“这个周期是非常短的,而且成本是非常低的,它还实现了可以说是互联网、物联网全球生产的功能”“在航空航天、军工方面我们早已广泛地运用3D打印技术,而这几年又迅速渗透到了医疗和传统的制造业”“政府的重视,新的软件系统不断的推出,甚至包括3D打印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出来”“随着“一带一路”范围的不断扩大,会给我们这样的3D打印企业走向全球,甚至说全球化的合作提供更好的契机”等,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点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袅袅秋虫鸣

张强

秋天是虫的季节。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们怕辜负大好的时光。

蝉从五月末由黑暗的地下爬出,开始羽化为成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六月三日夜闻蝉》中写道:“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可见六月就已经可以听到蝉声了。“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阴。”整个夏季都是蝉的,它们不知疲倦,伴随着一路攀升的气温,把一个夏天吵得沸沸扬扬,这盛大的阵势一直要持续到秋初。

古时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立秋的三候为“寒蝉鸣”,这时的蝉已禁不住越吹越凉的秋风和越来越浓重的夜露,开始发出凄苦的哀号。宋代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层秋雨一层凉,蝉弱小的身躯的确难以抵挡秋雨的侵袭,这凄凄切切的悲鸣或许就是它们无奈的抗争吧? “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郎士元《送别》)一声凄切的蝉鸣曾触发了多少人的千古愁思,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这悲凉,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国之思,有的则是离别之苦。蝉本无知,然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只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

秋夜中叫得最欢快最忘我的莫过于蟋蟀,月华如水,洒在庭院中、窗台下,洒在枕边,洒在滴露的梦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些从《诗经》中走来,唧唧吟唱的秋虫,此时就蹲在檐下的月影里,或者躲在墙缝里,趴在草丛中,它们歌唱凉如水的夜色,歌唱大地的丰收,歌唱村庄的温暖。“空庭疏雨后,四壁乱蛩鸣。”“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看,秋夜漫漫,陪伴人打发这寂寥时光的不只是一盏昏黄的灯,还有蛐蛐缠缠绵绵的歌吟。

秋夜,纺织娘“轧织,轧织”“织、织、织啊,织、织、织啊”的叫声一点儿也不比蟋蟀逊色。和蟋蟀不同的是,纺织娘似乎很少躲到村庄的屋檐下,野外的草丛才是它们最宽广最自由的舞台。纺织娘古称“络纬”,《诗正义》中“络纬鸣,懒妇惊”是说纺织娘叫起来的时候,懒惰的妇人突然开始吃惊,原来她意识到秋天到了,冬天也就不远了,还没准备好过冬的棉衣,她怎能不惊呢?其实猛然吃惊的何止懒妇,李白《长相思》中写道:“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霜降三候为“蛰虫咸俯”,俯,蛰伏也。过了霜降,秋虫的吟唱渐渐稀疏,这时古人认为秋虫都蛰伏了,实则不然,即使养在笼中,置于炉旁,蟋蟀、蝈蝈、纺织娘也只能勉强活过春节。虫的寿命使然,非人力所能逮也。但秋虫的一生是响亮的一生,它们认认真真活过,这是它们对生命的尊重。

我庆幸和小虫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吧,它们还醒着,还用村庄朴实的方言唱着大地的歌,生命不息,大地的歌唱也永不会停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秋虫在月夜忘我地歌唱,主要表现出秋虫对时间、对生命的珍视,展示了它们对生命的热爱。

B.人们常以寒蝉来表现身世之痛、家国之思或离别之苦,这体现了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古人认为蟋蟀、蝈蝈、纺织娘到霜降后都蛰伏了,作者不认同这种说法,作者认为这时的秋虫大部分因为寒冷而冻死了。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条理清楚,行文自然流畅,极富文化意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表现出作者对秋虫的赞美。

2.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在作者看来,“秋虫鸣”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全文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⑥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⑦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⑧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 12版)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B.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有利于孩子学习普通话。

C.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D.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这可以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相似之处,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C.把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的精品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D.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曲和曲艺饱含历史文化积淀,虽不一定流行,但通过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它们就一定会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值得钦佩和鼓励。

B.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都能唤起乡思乡情。

C.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即使孩子在家说方言,也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

D.要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学校应编订相关补充教材,家庭也不能为了学普通话让孩子放弃方言,社会也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唤起乡情乡思,总之必须由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

过完了初三那学习紧张的日子,中考以后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那么,这个夏天你又是怎样过的呢?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吗?请以《这个夏天有点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1)尽量写新颖的题材,避免与别人的作文类同。

(2)空格处可填“轻松”“忧伤”“忙碌”“冷”“放纵”等等词语。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审题正确,文章内容能突出题目的主要词语;字数:600以上。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查看答案

四、现代文阅读

悠悠寸草心

①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②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③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④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⑤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⑥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⑦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⑧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⑨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⑩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 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 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⑪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⑫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

2.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3.题目“悠悠寸草心”对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4.《悠悠寸草心》中替人做佣的母亲艰难地培养儿子长大成人。请你结合自己体会,谈谈对“可怜天下 父母心”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