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

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上,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zuò     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遗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一同走了。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两手同时捏起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晚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这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1917年率领他的“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以及对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囚徒自(zuò   自受,带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②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      样,……

A.横线上应填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读作“mú”

B.横线上应填读作“lèi”,意思是使疲劳读作“mó”

C.横线上应填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读作“mú”

D.横线上应填读作“lěi”,意思是牵连读作“mó”

2.小说中写到了“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请完成下面与“三国”有关的题目。

⑴《三国志》为“二十四史”之一;而《三国演义》则为长篇章回小说,其作者是  ①  。赵七爷所熟悉的“五虎将”除了黄忠、马超、张飞外,还有“大意失荆州”的  ②  和引发“刘备摔阿斗”的  ③ 

⑵下列语句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B.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C.赵七爷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

D.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

4.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请你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

5.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

 

1.C 2.⑴①罗贯中 ②关羽 ③赵云 ⑵D 3.D 4.句中写六斤由“双丫角”变成“一支大辫子”以及“新近裹脚” ,说明她长大 了,这是“变” 。据此批注“变了” 。但依然捧着带铜钉的饭碗,六斤们的生活贫穷依旧,这 是“不变” ; “新近裹脚”表面是“变” ,但实际上写的是这种陋习和守旧的思想依旧,六斤 们的精神状态依旧,因此这还是“不变” 。因此又批注为“又不变” 。 5.示例一: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本篇来看,辛亥革命带来的变 化就是剪了七斤的辫子,并引发了一场风波。但风波之后一切依旧,革命并没有改变村人们 的生活。再比如《阿 Q 正传》中写到革命后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换了名目而已。可见 辛亥革命并没有对民众及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是不彻底的。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就本篇来看,被称为“出色 人物兼学问家”的赵七爷居然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其 愚昧无知。更可悲的是村人们对如此荒谬的说法深信不疑,更见其愚昧无知。再比如《药》 中的华老栓及茶客们都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可以看出民众的愚昧无知。 示例三: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就本篇来看,贯穿始终的是九斤老 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埋怨,而赵七爷及村人们也都认为革命是“造反” ,还是留着辫子更 安心。这些都体现了守旧思想以及作者对守旧思想的批判。再比如《狂人日记》中提到“从 来如此,便对么?” ,并认为四千年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体现了对守旧复古的批判。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字音、字形词语意思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自作自受:zì zuò zì shòu,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 累,lěi :连续,重叠,堆积;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连及,连带。取第三个意思,“牵连”。 模样:mú yàng,表示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模型:mó。 故选C。 2.(1)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大意失荆州,即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失去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东汉末年,当年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 (2)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 D项,语序错误,“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改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选D。 3.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 D项,“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错误,赵七爷“辫子又盘在顶上了”——这条辫子的盘起,宣告张勋复辟的失败,于是风波平息了。 故选D。 4.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结尾“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批注“变了,又不变”。 小说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帝制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缺乏民主和自由思想的状况;并由此说明今后的社会革命若不彻底改变民众的观念就难以成功。六斤的“双丫角”变为“一支大辫子”,则预示新一代可能还要走前辈的老路。有的有变化,有的没有变化,说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次革命既没能启发农民的觉悟,也没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表明没有广大农民的觉悟,就不会有民主革命。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旨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文章主旨是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常用的方法有:1.中心句提炼法;2.归纳综合法;3.背景分析法;4.事件、形象分析法;5.标题入手法;6.段首段尾概括法;7.利用抒情议论句法。先摆明观点,比如认为本篇的主旨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小说通过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次革命既没能启发农民的觉悟,也没给封建统治下的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从而表明没有广大农民的觉悟,就不会有民主革命。《风波》的开篇是一般景物环境描写,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间顺序描绘了江南小镇乡村的风貌特点,同时奠定了小说的社会基调,即不是繁荣、先进的大城市,不是北方地区,而是江南的一个小小的乡村。这段自然场景的细节描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农村,没有根除封建主义在民间的思想残留。而接着描写的一个文人诗兴大发则是精巧地揭示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他们这些文人坐在酒船悠闲赋诗便是讽刺了封建文化教育下的文人骚客虽身处动荡的乱世和国家变革时期,仍妄想独善其身、苟全性命、洁身自好,既不关心社会民生,也不关心民族危亡。九斤老太和赵七爷这两个封建守旧代表多次对比了“ 从前的长毛”和“ 现在的长毛” 的联系和区别,暗示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和资本主义领导的革命都具有局限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阶级才能根除封建主义,挽救中国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呐喊。

B.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

D.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Q正传》中阿Q的口头禅。

 

查看答案

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

B. 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

C. 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 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

 

查看答案

《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了凄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         封:疆界

C.唯君之      图:考虑 D.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

C.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

D.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代生活中,“东道主”的意思是__。选文中的“行李”是指__,现在“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__”,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又以“__”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桓宽)

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上面六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报告中引用过,你对这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