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意思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
B.“左徒”,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D.在“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一句中,“卒”表示“终于”“最终”,“短”活用为动词,翻译为“贬低,讲坏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的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往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⑵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儿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致永远埋在泥中。我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可是,一直到秋凉叶落,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簿,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儿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漂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运动,因为在离开原有的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广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⑦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而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⑧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是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笔下的荷花红艳耀目,迎风弄姿,与众不同,给人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B. 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运用了通感、拟人、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动静结合。
C. 本文语言空灵飘逸、含蓄多情,描写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
D. 此文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比,创作背景不同,但描写重点一致,手法和情趣大同小异。
2.本文以“荷花”为线索来展开,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
3.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对一生健康至关重要。许多家长认为运动影响学习、耽误时间,却没有意识到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习的黄金期,更是体质养成的关键期。家长的不正确认识,造成很多孩子在本该生龙活虎的年纪成了快走几步都要喘的小胖墩,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三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猎物”。
事实上,为推动全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近年来各地推出了不少政策措施。例如,江西省明确2019年中考体育科目分值增加至55 分,2020年增加至60分;云南等多地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国外的经验做法同样值得借鉴。美国政府通过奖励定期开展体育活动的青少年,有效改善了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导致的健康问题;加拿大对青少年子女开展适当运动的家庭给予税收优惠等。
(摘编自《近视、肥胖、耐力差,好日子为何没换来青少年好体质?》,半月谈网2019年4月8日)
材料二: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10万多名青少年成为全国小篮球联赛的参与者,这一新兴青少年联赛颇受欢迎。但与很多人关心的如何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想法不同,篮协主席姚明呼吁做大基数、降低门槛、避免筛选,这些思路显然更有助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诚然,一个国家篮球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要靠竞赛成绩来体现。但向更深层次溯源,竟赛成绩只能从强大的群众基础中来。
其实不只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都建立在群众体育发达,尤其是青少年体育活跃的基础之上。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炼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摘编自《发展青少年体育,重在普及》,广州日报大洋网2019年3月13日)
材料三:
目前,各地中考招生时,体育考试分数占比越来越大。但是,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体育教育就开始被文化课挤压,学生体质开始下降。针对这一现象,许多高校都采取了体育教育加码措施。以浙江大学为例,该校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还将每天下午的“第十节课”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
事实上,劳动也能培养学生的体魄,锻炼其意志品质。“可以通过校园劳动、学工学农、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还表示,可以倡导在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通过家校合作,通过学校对家长的引导,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摘编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 近视眼、肥胖等成为青少年常见疾病》,上海教育新闻网2019年月9日)
材料四:
正在热播的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运动不一样3》,以全新升级的内容和形式,将竞技体育和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全民运动中来,成为收视热点和网络热门话题。
《运动不一样3》设有“应战吧冠军”“超能标杆赛”“三方抢位赛”“终极对决”四个环节,前两个侧重向运动名将请教,后两个则侧重于团队竞技的配合。其中,又以“应战吧冠军”最吸引人眼球。在这个环节中,青少年选手将挑战体操、蹦床、击剑、羽毛球、田径等多路世界冠军。邢傲伟、史冬鹏、郑洁、郭跃等体育名将,不仅会做出“榜样展示”,传授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还将按规则增加“冠军难度”应对孩子们的挑战。比如史冬鹏要在“泡沫障眼法”下跨栏;邢傲伟要挑战1.8米的“最强跳马”,并必须落点在一个半米见方的区域内。
除了向冠军请教、挑战冠军,节目还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了考验策略制订、团结协作和智力分析等的趣味挑战。如与时间赛跑的“穿越大风车”考验敏捷度和反应力,“算数插旗”考察计算能力、集中力与爆发力……这些精心设计的项目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运动的积板性,更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了不畏挫折,团结合作,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精神。
(摘编自《青少年体育节目可以更有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4月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时期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不培养好的体质,会直接导致成年后患上“三高”和心血管疾病。
B.青少年联赛不应只立足于选拔优秀运动员,通过比赛发掘体育魅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同样意义重大。
C.竞技体育的竞赛成绩固然重要,但要提升其水平,发达的群众体育,尤其是活跃的青少年体育必不可少。
D.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方式很多,并不一定只能通过体育课或体育比赛,参与劳动也是进行锻炼的一种方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的体质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过多文化课占用了体育运动时间,还有家长对青少年体质问题关注不够。
B.中国增加体育科目分值、美国和加拿大的奖励和优惠政策,表明国内外都在努力提升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C.《运动不一样3》传达体育运动专业知识,又结合青少年的力量和技能设定游戏,体现了其专业与科学的特点。
D.将竞技体育与游戏相结合,邀请冠军参与,增加挑战的趣味性,这些都可以成为青少年运动竞技节目的亮点。
3.结合材料思考,怎样促进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的现状,这种状况,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B.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在于中国文化之精髓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C.文中作者再三强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已经有了重大缺失。
D.“提笔忘字”并非偶然,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究其原因,人类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除了是生存和生活技能外,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很少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所以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
D.只有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才能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报道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所有文字的地方。
C.在现代化发展中,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D.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绝对不是行政指令或法律所能避免的,正如木兰秋闱无法保持军队战斗力。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将一张和食品保鲜膜一样薄的石墨烯薄片覆盖在一只杯子上,如想用一支铅笔戳穿它,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这么薄而又坚硬的石墨烯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
石墨烯的用途非常广泛。用它制造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更快、能耗降低。它是一种“透明”的导体,可用于生产新一代电脑、电视、手机等可弯曲的显示屏。目前利用石墨烯制造的手机电池,充电15分钟可以实现约一周的续航能力,未来还可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容量不足及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利用细菌的细胞在石墨烯上无法生长的特性,可以制作绷带、食品包装,也可生产抗菌服装、床上用品等。在塑料里加入极少的石墨烯,能使塑料的抗热性能提高30摄氏度,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制出薄、轻、拉伸性好和超强韧的新型材料,可用于制造汽车、飞机和卫星,还可制造出超坚韧的防弹衣。
石墨烯对我们的未来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有一天石墨烯得到广泛应用,你将会有怎样的经历和体会?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阅读下面这组连环画,按要求作文。
1.齐国大将田忌经常与齐威王赛马,他们约定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 2.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所以,每次比赛田忌都输了。 | 3.田忌的门客孙膑对他说:“我有办法让你赢。”田忌很疑惑:“是否更换马匹?”孙膑说:“不用更换,你只要按照我的安排就会赢。” |
4.田忌和齐威王再次约定比赛。田忌按照孙膑的安排,把上等马的鞍辔,放在下等马身上,把下等马伪装成上等马模样;把上等马伪装成中等马,中等马伪装成下等马。 | 5.赛马开始。第一场比赛,齐威王用的是上等马,田忌也应该用上等马,但实际上用的是下等马。比赛中,两马速度相差较远。田忌输了第一场。 | 6.第二场,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场,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两场都赢了。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获胜。同样的马匹,调换一下出场顺序,比赛的结果却大大不同。 |
“田忌赛马”是一个流传很广的历史故事,含义丰富,常读常新。你对“田忌赛马”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对于时下读者而言,“一册在手”已不是唯一的阅读方式,人们通过网络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正因如此,有人产生了这样的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又将何以安顿,它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
这种“杞人之忧”式的恐慌,我就有过。当然,国人并非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还有很多年轻读者,追捧着玄幻、穿越、青春言情等作品,也就是说,“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减少,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未必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我们应积极地看待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新变化,
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已经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日益萎缩,而“快阅读”“浅阅读”正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了。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那么急迫,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千年以来阅读书籍的习惯正在被颠覆,网络改变乃至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有长度有厚度的文学阅读虽然面临读图时代的挤压,甚至面临大众文化的重新选择。但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其本身的经典性不会因此受到根本性威胁。看过《百年孤独》《古拉格群岛》《洪堡的礼物》,看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活着》等等作品的读者,他们会相信,这个时代优秀作品的意义远胜于浏览大量碎片化、新闻性等“E时代”话语。尽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悦读”体验,但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
(取材于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
⑴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消遣(qiǎn) 短暂(zàn) B.喟(wèi)叹 倘(chǎnɡ)要
C.品咂(zā) 引擎(qínɡ) D.颠覆(fù) 侵蚀(shí)
⑵结合语境,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或失去作用的事物,说明“新媒体阅读”“文学阅读”都不符合时代要求,未来堪忧。
B.杞人之忧: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作者认为因缺乏具体依据,所以对传统阅读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C.青灯黄卷:指生活清贫仍不辍攻读。作者以此来表明对“辛勤攻读者越来越少”这种社会现象的担忧。
D.细嚼慢咽:本意为慢慢地吃东西。这里指真正的文学阅读应该像慢慢吃东西一样,慢慢体味,深入思考。
⑶面对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巨变,作者认为不必担心形式的变化,而应关注 ① ,更应警惕 ② 和 ③ 。
⑷结合文本,从下面材料中选择一至二则材料,概述为你的论据,说说你对“阅读”的思考。
①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8.0个百分点。
②移动图书馆的设想是,在超市、大型商场设立大屏,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将电子书放到手机上。图书馆也要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全面、更方便的阅读。
③阅读纸质书籍时,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做一些记号,记录自己的阅读体会。还可以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章节,获得新的感受。在你欣赏的地方插入书签,以后翻开会永远记得那最好的段落与句子。如果你有了这本书,那些发黄的纸张会记下你青年时期的思想和成长。
⑸面对阅读方式的转变,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从下面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进行质疑,并简述理由(如认同作者观点,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进一步印证)。
①新兴的电子阅读已经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
②真正的杰出作品绝不是消费时代的信息碎片和快餐文化可以架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