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孟
黄仁宇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孔子日“成仁”,孟子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是,《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那样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和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贵海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做得不好就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有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又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认为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黄家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的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E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李路式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而产生。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家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的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孔子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宜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两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对其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风家乱而言,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出了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则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明白,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济事的。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匀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是由自我产生的。
B.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做事讲究礼尚往来,而孟子则根本不尊重“礼”,行事全凭己意。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成了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证明了“孔孟在思想、行为方面的不同”这一主旨。
B.文章第2自然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引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3自然段运用比较的方法,解说了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于先天。
D.文章第4自然段举管仲与阳货的例子来证明孔子的观点,采用例证法,给人以真实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社会还比较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相对闲雅,在态度方面,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
B.而孟子则“凡事紧张”,“紧张”是指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的情绪。
C.《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
D.探究文章中关于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原因,最主要原因应是孔子和孟子两人的个性不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何须自律邪?”答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材料二:重庆谈判中,蒋介石曾对秘书陈布雷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对他的自律和决心,不可小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来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河南中医药大学六十年校庆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下面是一则校园征稿启事初稿的部分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事
《贾鲁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我刊现荣幸地邀请同学们为本刊撰写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体裁、题材不限,字数在800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如本刊认为稿件需要斧正,将主动垂询作者,商量改动事宜。希望大家积极投出您的涂鸦之作。来稿可发至本编辑部的电子信箱:jialufeng@163.com。
《贾鲁风》文学社编辑部
2019 年4月10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举儒家旗帜,是个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维护者。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表现出可憎的一副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韩愈也是这样,他一方面反对宰相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深恶痛绝,坚决抨击。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后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 ,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一个人是 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韩愈正是在事业受阻, 之时,而选择了 ,尽力有为。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这倒使我想起这样几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
B.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而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又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
C.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一副可憎的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D.传统这个东西有两面性,当它面对革命新潮时,表现出可憎的一副顽固面孔。而当它面对逆流邪说时,又表现出撼山易撼传统难的威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降职期间铺路修堤,获赞无数 B.他又大开教育之功,讲经授学
C.他所到之处施恩于民,政绩卓著 D.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节外生枝 微乎其微 功败垂成 甘之如饴
B.节外之枝 微不足道 功败垂成 泰然处之
C.节外生枝 微不足道 前功尽弃 泰然处之
D.节外之枝 微乎其微 前功尽弃 甘之如饴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___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__”。
(3)韩愈在《马说》中揭示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