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7月17日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杂技展演共有6台杂技剧和36个杂技、魔术节目参演。参演节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杂技剧目主要有《百鸟衣》《小桥流水人家》《梦回中山国》等。杂技、魔术节目则涵盖爬杆、斜杠、空竹等多个类型,体现了高、难、险、奇、趣的特点。由广西演艺集团杂技团创排的杂技剧《百鸟衣》作为首场演出剧目,通过一幕幕精彩演绎,引发现场现众的热烈反响,掌声不绝于耳。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从地坛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里获得了关于生死的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作者将地坛与母亲联系在一起,既表达对母亲的追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理解和对母亲深深地愧疚之情。
B.《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作者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因此他对小说结尾的这种艺术处理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C.“建安风骨”又称“魏晋风骨”,其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他们的作品继承了《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幽怨。
D.《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劝告统治者以史为鉴,才能稳固江山;但两者的论述角度不同,前者是针对唐敬宗在藩镇割据、国力衰弊的情况下大兴宫室进行讽刺的;而后者是苏洵针对宋王朝面临外患严重,无力抗御,用金帛资敌,以求苟安的现实抒发感慨的。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何为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
C.查不知其所之也 吾欲之南海
D.人而不仁,如礼何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 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弊病。我只能怯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__ 的吗?我承认我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鉴于前者,仁人志士戮力于改革、开放和振兴之举,面对后者,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爱心和净化之道。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幕。积弊时弊并存,近忧远虑交集。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也许,为了文明征服野蛮,性灵只好承受技术的压抑。为了金钱战胜权力,精神只好经历市场的沉沦。怕只怕文明与野蛮握手言欢,金钱与权力狼狈为奸,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灾难。物质上的贫富悬殊已经______,精神上何尝不也发生着两极分化?好在一个人只要耐得贫困,自甘寂寞,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块家园,不致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_____, 认清贫困和寂寞乃是心灵高贵者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 无足轻重 有目共睹 流离失所
B.首当其冲 无足轻重 有口皆碑 流离失所
C.当务之急 举重若轻 有口皆碑 哀鸿遍野
D.首当其冲 举重若轻 有目共睹 哀鸿遍野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B.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C.此时此刻,固然治国者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D.此时此刻,治国者固然身临千钧一发的险关,运思者何尝是肩负着莫衷一是的难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周瑜气定神闲,不费吹灰之力即取得大战胜利的大将风范。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4) 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阿房宫赋》杜牧)
(5) 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杜牧)
(6)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____________,或未易量。(《六国论》苏淘)
(7)_________,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苏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在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③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
B.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C.尾联回应次句,抒写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倩。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包含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2.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