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某淘宝店家发错了客户订购的货物,下面是一封致歉函,其中有五处不恰当的表述,请指出...

某淘宝店家发错了客户订购的货物,下面是一封致歉函,其中有五处不恰当的表述,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尊敬的顾客:

您好,首先在此向您表达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因为我们的疏忽,客服发错了货物,给您带来了麻烦,请多多笑纳。由此产生的运费,将由我们全部负责,同时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们将惠赠您一份小小的礼物,请您收下就行!欢迎您再次帮助本店。

 

①“发自内心的由衷歉意”改为“由衷的歉意”;②“笑纳”改为“担待(包涵、海涵)”;③“惠赠”改为“赠送(敬赠)”;④“请您收下就行”中,去掉“就行”;⑤“帮助”改为“光临”。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本题中,“发自内心的”与“由衷”语义重复,可以去掉“发自内心的”; “笑纳”是希望别人接受,意思不合语境。可以改为“担待、包涵或海涵”; “惠赠”是敬辞,用于感谢或指称对方的赠予。可以改为“赠送或敬赠”; “就行”过于口语,且多余,应删掉; “帮助”恳求意味过浓,可以改为“光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科技发展史上,曾经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确实,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______都领先于世界。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比较近代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   )表面上是地理位置的更替,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由弱向强的转移,是有利于创新的体制、_________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_________。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德国的迅速崛起,要归功于德国哲学思想的活跃以及宗教改革以后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政策措施的实施,归功于学校教育方面的创新,归功于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促成了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因素的长期积累。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_____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现在的世界科技和经济“超级大国”美国,也是通过文化创新后来居上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 区域        机制        发祥地        开垦

B. 领域        机制        发源地        开辟

C. 区域        机理        发祥地        开垦

D. 领域        机理        发源地        开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B. 但是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C.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突破和工业的崛起,中国的科技或经济纷纷落伍了。

D. 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科技的崛起和工业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纷纷落伍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美国,再到英国。

B. 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德国转到英国,再到美国。

C. 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18世纪以来,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

D. 18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中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精巧,巧到一廊一檐都极具特色,其中以人腰比喻环绕的走廊,以飞鸟比喻突起的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抒写回乡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荡秋千等风俗。

B.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实指皇上的位置,后者实指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待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循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会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传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推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待郎。五年正月,拜南家礼部尚书。时政在阉坚,党祸酷烈。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体,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家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客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尽素短礼,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惮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拟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那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节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已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筳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 “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侍郎,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C. “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下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 “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待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里安葬。

B. 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 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宦官在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时,他却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 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住一棵树

非鱼

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中衣,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地,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使劲咽了口唾沫。炊烟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仰头,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晃。你又咽了一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你扔掉手里的棠梨,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袅袅向你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

妇人微微一笑,问你:“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

你点点头:“可是……”

妇人说:“我知道。”

你看见妇人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点燃。不一会儿,罐里传来阵阵清香。胃里的小鼠更加用力地咬噬,你口干舌燥,唾沫也没有了。

火熄了,罐凉了,妇人说:“吃吧。暂且可充饥。”

端起陶罐,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核,如果可以,你甚至能吞了陶罐。那一刹那,你忘了汉家天下,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放下陶罐,你用宽大的袖口擦一擦胡须上的棠梨汁,欲道一声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踪影。你仰天长啸:“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

跑,继续跑。

此刻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的只有风。

风,不停地吹,吹过黄河两岸,吹过你冕冠上的旒,叮当作响。哦,你已经是汉光武帝了。锦衣玉食,如今你什么也不缺,可是,太官准备的八珍之味依然让你提不起胃口,你挥一挥宽大的衣袖:“拿下去。”太官属下的大官丞已经换了五个,还要怎么样?

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

怪不得太官,他哪里知道你的威仪荣华之下,掩藏着什么,那一路的逃亡,有过多少的生死瞬间,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

再次来到那座小山村,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村里没有此人。”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没有这个人。

你弃辇登上那座小山,站在山顶上,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升起来。慢慢从山上向下走,你来到了那株棠梨树前,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

笑容在你的脸上绽放,如棠梨花朵般灿烂。作为大汉的天子,子民安居乐业,你能不高兴吗?找不到为你煮棠梨的妇人,但棠梨树在,不能当面感谢妇人,但村里的百姓在。你下诏,赐给这个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

得知这个消息,村里的老幼妇孺一齐跪在你面前,你一指那株硕大的棠梨树,说:“我,是棠梨树上结下的果,你们,也是。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

后来,有人告诉你,那个美丽的妇人是荷花女的化身,是召公派来的。你沉默良久,冲着罐煮梨村的方向拜了三拜。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

你是刘秀,你是汉光武帝,你是大汉中兴之主,你是能把一棵树记在心里的人,这就够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点明刘秀的困境:身体困乏,后有追兵,这也是他后来见到棠梨树先高兴后失落的原因。

B.小说开篇描写的刘秀的危险处境和后面“炊烟袅袅升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

C.小说结尾部分描写了刘秀重回故地所见到的美丽景象,这既暗示了人物心情,也为后文情节作了铺垫。

D.小说结尾刘秀并没有找到那个妇人,前文实际已有多处暗示,如妇人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及刘秀的感叹。

2.小说中的“棠梨”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3.请找出小说叙述刘秀故事的行文特点,并说出其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