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传统观念认为,行星只能围绕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行,但近日有科学家指出,一棵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可能也有千万颗行星“相伴”。

B.有研究报告显示,心脏骤停时,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病人有近1/4的可能性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

C.我们如果现在不采取紧急气候行动,那么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将超过3℃,对人们福祉的有害影响将越来越大。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

 

A 【解析】 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正确。 B项,搭配不当,“病人”和“挽救回来”搭配不当,“病人”应该是“被”挽救回来。 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放到“我们”前面,“如果”和“那么”所在的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所以关联词语应该放到主语前面。 D项,中途易辙,暗换主语,“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的主语为“中医药海外中心”,不能承接前一句的主语“我国”,暗换了主语。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种玩法眼花缭乱,各种广告不厌其烦,“双11”预售已成一场需要消费者预习摸透五花八门的优惠规则,货比三家的考试。

②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我们能有个足够宽广的胸怀,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③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改变了我国慈善的传统运作方式,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潮流,“互联网+公益”方兴未艾

④曾经靠浩如烟海的小商品闯出一片天地、闻名世界的小义乌,如今正在借助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世界掀起大波澜。

⑤当人们对城里出现的顶级艺术展安之若素,同时又始终保持着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这便是一座城市带给市民的文化自信。.

⑥近年来,学术不端成为舆论热点问题,实现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零容忍”,还需要拿出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

A.①④⑤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3)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舳舻千里,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对偶句写出了秦人毫不珍惜掠夺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北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②。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南来鲤、作急烹:化用《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请把颔联翻译现代汉语。

(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秦灭,项羽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馀,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江军孙遨军于东张,大破之。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巳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定齐,凡得七十余县。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天下既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印。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孝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日:“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日:萧何为法,显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无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    从:跟随

②高祖二年,拜为左丞相    假:暂且

③参代何为汉相国,事无所变更        举:做、办

④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适还家门。不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适:到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    过:来访

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焉;又不见者,三十六年。    幸:幸运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参右丞相属韩信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

B.①参去,属后相曰

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善抚之,使之肖我

C.①治无大此者乎

②钉头磷磷,多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①参汉相国,出入三年

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成色

3.下列文言句式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大破之,斩夏说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渐渐愁煎迫 D.戌卒叫,函谷举

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迁为将军”。同样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转”、“徒”、“调”等。

B.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有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文中“懿侯”,是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号。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写,现存诗305篇,分“风、雅、颂、赋、比、兴”六个部分。

D.《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集体创作的结集,后世尊称为《南华经》,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2)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林中的橡树

林之云

据说孔林中的树木有十万多株,松柏居多,橡树也不少,间以楷树、皂角等。

楷树又叫黄连木,高大英俊,是珍贵树种,深秋时树叶开始变黄,敞开的树冠遮住一片天空,阳光再从叶片间散下来,光线闪烁,别有一番景色。楷树多用来象征和怀念为人师表的人,所以和模木连在一起,就有了楷模之说。模木更为稀少,从来还没有见过。

在“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的孔林深秋中,满目都是苍凉、肃穆。只有树木的绿色,还显现着生机和活力。它们郁郁苍苍,脱离着大地的引力,年年不停,年年不变,向着天空生长。即使到了万物肃杀的冬天,它们或虬曲或笔直的枝干,也指向空中。

孔林中的橡树和别处大有不同,高大、古老,成片成林。印象里去过的秦山、蒙山、沂山和日照的五莲山,山中也多橡树,但都相对较细,和栗子树参杂在一起,很容易搞混。

孔林中的橡树有的高达二三十米,树冠下的天空被撑得很高,看上去开阔辽远。阳光从上面照下来,金光闪烁。

沿林中道路西行,不断见到高大的橡树林出现,一阵风过后,金黄的像树叶子飘飘而下,密时更为壮观,恍惚间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感觉。

橡树叫柞木,又叫栎树,结出的果实就是橡子,过去困难时期说的橡子面儿,就是这种果实磨出的面粉,味道发苦。

《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看来,不光是困难时期,在远古,我们的先人就曾以此为食。杜甫在《北征》诗中也写过“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桑”。唐代皮日休有诗 《橡媪叹》云:“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清人赵翼说“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紵麻”,来描述百姓的贫穷。

我在一棵橡树前默立许久,从树瘤盘错的根部,顺着黑色的树干向上,枝干多了起来,粗壮的横干伸出很远,上面长出更细一点的枝条来。再往上,横生的枝干越来越多,整个树冠平着展开去,就形成了一棵大树独有的空间。它们和这里的其他树一起,站在这里,从来没有移动过,和那些有名无名的坟墓一起,经历着这里的春夏秋冬、风雨霜雪。

孔林中来上坟的人很多。不光是曲阜,全国的孔娃人,只要提出申请,百年之后均可在此下葬。

最早知道橡树,是在很小的时候,有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叫《橡树,十万火急》。记得看完整部电影,也没看到一棵橡树。再后来,就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舒婷的《致橡树》名闻遐迩。她在诗中说它“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的古典绘画中,很少见到橡树的影子。倒是在俄罗斯,有一个画家因为画橡树而出名,他叫希什金,著名的风景画家,几乎和列宾、列维坦齐名。他以《在平静的原野上》、《松林的早晨》等著称,专门描画各种树木和森林,其中,以橡树为创作主体的《橡树林》和《三棵橡树》广为人知。他笔下的橡树古老苍劲,自成一体。在《三棵橡树》中,几株硕大的橡树,依次而立,横亘于原野,树冠博大,树影沉重而庄重,和大地相伴。

如果有人能够画出孔林中的橡树,应该也别有一番风范。

时近中午,在孔林里,络绎不绝的上坟的人群,三三两两,散落在树林深处。从路上漫步而过,不时还能看见新添的坟头,褐黄色的土高高的堆起,新鲜如橡子面儿的颜色。死亡的事情天天发生,死亡在这里,多了一份别处没有的安宁。

走到孔林的最西端,看见洙水河道长长地延伸出来,不远处的洙水桥静静地跨在没有水的河道上。再往东北就是著名的孔子墓了,是这座巨大闻名的园林的中心和源头。

孔子弟子栽种的那些橡树可能早已作古,现在看到的只是它们的子子孙孙。在这里,它们还将生育出更为年轻的树木,和后来者为伍,和天空为伍,和风雨为伍。

一波又一波游人,在导游的引领下,踏上洙水桥,到孔子墓去,瞻仰这位伟大的先人,这位像是生长千年的楷树或者橡树,他巨大的树阴,遮蔽了天空,荫蔽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而孔子是一棵最大的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不直接从橡树写起,而从楷树及孔林整体写起,这既奠定了文本肃穆的环境基调,也为后文重点描写橡树做好了铺垫。

B.文章七八段提及橡树果实,这是为了追忆历史上百姓曾经经历的艰辛与苦难,突出体现作者强烈浓厚的爱民思想与家国情怀。

C.文章最后由橡树写到孔子,篇末点题,以橡树的高大写孔子的高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大意义,表达出对他的敬仰。

D.生与死在本文中交替出现,增强了文章张力与深度。“生”包含橡树生生不息所代表的精神,“死”包含橡树枯死孔姓后人离世。

2.本文是怎样写出孔林橡树精神的?请分析其表达技巧。

3.文章写橡树时分别提到了古代诗文、影片、现代诗歌、俄国绘画等不同素材,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