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自述自己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南宋)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南宋抗金志士。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既实写景物,又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乐景衬哀情,以此反衬愁怀。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词的下片感叹身世飘零,怀才不遇,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念头,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得亲近。
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皆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日:“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臣闻圣王 为政,赏不避仇讎,诛不择骨肉。书日: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
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 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孝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缊无文,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屬;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徘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书日:‘正其本,万事理;失之豪厘,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疆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B.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C.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诸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D.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
B.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
C.“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句中的“钟”即时钟。
D.“书”,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易”在文中指解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其学说据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
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
B.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慰汉武帝。
C.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D.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2)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过年
东方晓
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
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
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
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
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
爹、娘:
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公分,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儿子。
随信寄上我的新照片,就先让它陪着爹娘过年吧。
儿 拜上
1988年2月5日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
她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 过年了,吃饺子吧!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热切期盼。
B.儿子不能回家过年,母亲在遗憾中过年时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安排,虛构痕迹太重,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结尾处的语言描写耐人寻味。虽然是“含泪笑着”,但这一细节与收尾的省略号,却表明母亲对儿子无法回家过年的深刻理解,突出了母亲的深明大义。
D.小说以“回家过年”为题,但当兵的儿子却并未回家过年。这一设计,既体现小说构思的新颖,又丰富了儿子与母亲的形象,凸显小说的主旨。
2.小说是如何塑造儿子这一形象的?有什么深刻意义?
3.小说中不惜笔墨描写风雪,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毫无疑问,5G是推动新一轮数字变革的最重要角色。
5G的出现,让物联网真正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只有5G网络,才能承载物联网产生的庞大无比的井喷式网络流量和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海量网络请求。可以看到,5G 将成为实现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重要纽带,它首先将使前几年兴起的物联网概念真正成为现实,可穿戴智能终端、车联网终端以及各类大大小小的智能终端,都将连上这张物联网。在这种连接的基础上,新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都将成为现实,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将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人们在憧憬5G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诸如流量费用和网络安全等问题。便宜的流量资费无疑是使用5G服务的必要前提,否则再高的网速也只能让人望洋兴叹。因此, 网络运营商必须切实“提速、降费”,以适应5G时代的发展。5G在满足人们移动网络海量教据的需求、为用户带来丰富服务的同时,对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的要求也显著提高。
(摘编自《人民日报》余建斌《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
材料二
日前,在福州长乐区的中国联通东南研究院内,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前,通过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利用5G技术操纵机器人的机械臂,远程控制手术钳和电刀,为位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中的一只小猪,切除了一片肝小叶。整个手术持续了近1个小时,手术创面整齐,全程出血量极少。这只小猪在手术完成半小时后,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手术宣告成功。
据了解,这台手术两地相距约50公里。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例在5G环境下进行的远程外科手术测试取得圆满成功,为今后5G远程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创造了条件。
5G技术低延时的优势,与手术机器人相结合,可以实现信号实时互联互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远程手术提供了可能。此次手术的成功,说明了5G技术在远程医疗上是完全可行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福建成功实施全球首例56远程外科手术》
材料三
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至20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是因为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 以上的频段)。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毫米波基站只有150 米的覆盖范围,这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和自己的孙子讲起视频网站时常延迟卡顿的往事,把这当成怀旧的笑谈。而这,都要归功于今天的工程师和他们的毫米波。
(摘编自《光明日报》戴维•波格《5G会带来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5G作为“面向2020的移动通信技术”,它的运用将使诸如实时视频分享、随时随地云接入、虚拟现实等成为现实,社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将会推行得更好。
B.利用亳米波频段的特性,工程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未来的人们体会到5G网络的超高速快感,而诸如视频网站延迟卡顿的现象也将成为历史。
C.利用信号实时互联互通和5G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的结合,医生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手术进行远程控制,此次为小猪手术的成功说明其可行性。
D.高网速是以高流量为前提的,而且网络的资费是按流量计算的,那么高流量就意味着高额资费,为了5G的发展,广大用户将迫使网络服务商降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5G网络技术,物联网就能真正实现,人们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将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必然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5G网络尽管将推动新一轮的数字变革,但是也将给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同时构建适应5G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体系。
C.5G远程外科手术的成功意味着运用5G技术,医生将来还可能实现远程查房、远程B超等,这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能迅速影响到偏远地区。
D.网络频段越高,它所提供的速度越快,但同时它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要保证利用24G频段以上毫米波的5G网络的速度,服务商就需要升级现有的基站和安装更多的基站。
3.5G网络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 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于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 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履历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晓《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日、韩等国对中国书院进行了大范围的移植和仿建,使之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它由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两方面组成。
C.朱熹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在这次会讲中,他们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益于教育实践的优化。
D.新时代,只有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才能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面获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文化层面入手,对传统书院文化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B.文章在论证三个文化层面时,引述了与书院大儒、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的言论或事例。
C.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文化的现实意义时,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
D.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不同层面的特点时,也提及它们给予当代教育的不同角度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嘉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并非完全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追求功名利禄。
B.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理所应当由生徒遵守。
C.很多职务由学生担任,生徒参与管理较普遍,这是书院制度文化中管理原则民主化的体现。
D.出于强化生徒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书院山长经常带领他们游历,这有助于收获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