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人。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是一个可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二士争功”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

伐蜀之役由司马昭的亲信钟会为主帅,邓艾受命率领偏师。钟会统帅主力十余万,从骆谷、斜谷的大路进取汉中;邓艾与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从陇西进攻,进行战略牵制。尽管最初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蜀国大将姜维依仗剑阁天险,与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邓艾决定放弃原来与钟会汇合的计划,改走阴平小径,从而绕开剑阁天险,直取成都,进而一举灭亡蜀汉。

钟会与邓艾二人背景迥异,钟会是名臣钟繇之子,出身于汉末最有声望的士人家族,与司马昭关系密切。《世说新语》中记载,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相约出行,钟会迟到,司马昭戏谑时故意提及钟会父亲钟繇的名讳。时人重孝行,与人接谈中触犯对方家讳是严重的冒犯,但反过来,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会用对方的家讳来开玩笑。素有捷才的钟会不甘示弱,用“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予以反击。这八个字中巧妙地点到了车上另三人的家讳,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陈骞的父亲陈矫。这种妙对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士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

邓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农属下的部民,靠积累军功而致高位。更糟糕的是,他本人口吃,与讲究捷悟的文化风气格格不入。或因如此,在争功一事上,邓艾最后可谓冤屈而死,跟随他灭蜀的部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

由此可见,魏晋风度虽然是一种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这种文化背后的阶层性和封闭性。实际上,官僚阶层经过魏晋两代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结起来的政治利益共同体。加之魏晋之际玄学清谈的兴起,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认同。东晋南朝的士族虽然并非完全承自魏晋官僚阶层,但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源自西晋:一个是具有累世仕宦倾向的政治群体,一个是以玄学清谈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阶层。

(节选自仇鹿鸣《魏晋风度倡导了怎样的社会风尚》)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时代的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的个人不大可能获得身份突破。

B. 邓艾灵活指挥,改变计划直取成都,在伐蜀之役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 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也表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

D. 一般来说,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引导人们对魏晋名士和魏晋风度做深度思考。

B. 文中简述伐蜀之役,强调钟会、邓艾的功劳,为论述二人的最后结局做准备。

C. 末段得出结论,指出魏晋风度不过是世袭官僚阶层的趣味趋同,具有排他性。

D. 主体部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风度植根于士族官僚阶层,对后世正面影响较大,但其局限性常被忽视。

B. 时人虽重孝行,但拿家讳开玩笑如果能表现出个人捷才,也能被欣赏。

C. 东晋、南朝士族可能会更加追逐精致、高雅的文化,把玄学清谈之风推向高峰。

D. 如果魏晋名士全都是一群气质风雅的士人,就不会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

 

1. A 2. D 3. 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项,邓艾直取成都并一举灭亡蜀国,对伐蜀之战的胜利起的并不是决定性作用,钟会率领主力部队与蜀军抗衡,起的作用更大;C项,“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说法不正确,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的事例,主要表现出钟会的魏晋名士风度;D项,“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说法错误,“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只是一般人的印象,并不是基本条件。故选A。 2.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说法错误,文中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旨在证明二人的出身不同造成的不同的人生结局。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原文第一段中说“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说明魏晋风度除了“仪容秀美、谈吐文雅”,还有其他内容。“二士争功”的悲剧在于魏晋风度里面所包含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排斥出身微贱的人士,哪怕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也不行。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类似的励志标语也经常出现在毕业班里,提醒学生不能在勤奋拼搏的年华选择安逸。可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却令人困惑:有的学生埋头题海整日刷题,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一味用搜题软件帮助自己答题,却忽略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将劳逸结合当作懒散的理由,反而嘲讽那些成绩暂时不够理想却坚持勤奋学习的同学……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勤奋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中,用户身处真实世界中,通过鼠标、键盘、显示器等传统设备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进行交互,_______,而在新开发的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被完全包裹在计算机生成的世界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仿佛融为一体。置身于虚拟世界中的用户,______,而是通过更为自然而友好的交互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研究人员为了增强人机交互的效果,______,来更好地实时监测参与用户的行为,并对其行为作出反应。

 

查看答案

下图是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图形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图标点击可拉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①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特别是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②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所以,年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③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在。至于那种绘声绘色地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④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民间。

1.标有序号的四句话,标点符号错误的一句是(    )

A.①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

B.②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

C.③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

D.④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工具。

B.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文化艺术和生活知识教育的重要平台。

C.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平台。

D.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始作俑者 B.农民是木版年画的销售者

C.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 D.农民是木版年画的消费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