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战败而亡者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请归取其孥
C.洎牧以谗诛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与尔三矢 吾与汝俱幼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而临事忽焉丧之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往往而剧 卒中往往语
D.所谓天者诚难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读”这个词,现实里用得极为广泛。读书,读人,读自然,读社会,读历史,读时代……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了解,读是探索,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五种应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种文体中的不当之处并作修改。
(1)近日,我省西部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全国各界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救援工作。全校师生对震灾以后的群众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捐款活动。(广播稿)
(2)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3)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通知)
(4)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短信)
(5)我来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诗词小札》放在府上,请您工作之暇拜读并给予修改,不吝赐教。(留言便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赤壁赋》中,“客”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无穷。苏子从万物不变的角度开导“客”他得出“______”的结论,进而反问道“_____”,表现了超脱物外的旷达情怀。
⑵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形象地概括了世间两类人的生活,有的人倾吐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人则“________,________”。
⑶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国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的一句是“_____”;表明舍生取义、光照史册气概的一句是“______”。
⑷屈原《离骚》开篇就写自己叹息掩涕,是因为“____”,接着说自己怨恨楚怀王荒唐,是因为楚怀王“________”。
⑸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________”一句写出征前的准备状态;“________”一句从听觉着笔,描写战争激烈。
⑹《诗经·氓》写氓从求婚到成亲的过程,其间交代占卜的细节,占卜的结果是“___________”,婚后,女主人公悔恨莫及,直接而强烈地告诫天下女子“_____________”。
⑺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⑻《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诗人装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出猎后开怀畅饮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⑼《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⑽《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兰亭集序 赤壁赋 短歌行 归园田居 离骚 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②篠(xiǎo):小竹,细竹。③裛(yì):通“浥”,沾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颔联写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至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D.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2.本诗塑造了怎样一个“狂夫”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