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块相邻的铺路石,谈起各自做铺路石的感受。
“唉,我们被别人踩在脚下,一生默默无闻,真没意思。”一块铺路石感叹道。
“为别人铺平道路,这是我们的职责。”另一块铺路石回答说。
“可我们为别人承受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谁又能记得我们呢?”
“为别人做了点什么,就一定要别人记住吗?”
“不让别人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
那块一心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铺路石,故意翘起了一端。可是,它那翘起的一端,经常绊倒人,人们把它视为可恶的绊脚石。终于有一天,一个被它绊倒的人把它挖了出来,扔到了一边。它成了一块荒废的石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图为淘宝卖家发货流程图,请把此图转换为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壮阔气象,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的意境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描写军中乐声和三峡夜景,营造出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的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梁王旧园①
徐铉②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
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
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
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
[注]①梁王:汉代的梁孝王刘武。旧园,即梁园,当时一些名士如邹阳、枚乘等经常到梁园饮酒作赋。②徐铉是南唐遗臣,随后主李煜降宋,很受宋太祖赵匡胤赏识,官至散骑常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从交代梁园地理形势写到乘舟来游,导入下两联写景,尾联以感慨此行作结,浑然一体。
B. 颔联选用草树、荒台、欹石、风雨等意象,表现旧园荒芜衰败、萧条冷落的景象,意境悲凉。
C. 颈联写门前与池上之景,由“不见”引出想象之情景,虚实结合,写今日之盛非昔日能比。
D. 结句与李煜《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都用了托物寄兴、以景传情的手法。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