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

材料二:

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全部 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

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于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 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 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 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 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 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 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 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 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 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 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 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 GDP 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 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 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07月2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 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3.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D 2.B 3.①“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②《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③“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 【解析】 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D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故选B。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三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又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一种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着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吃力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理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

(选自吴永福《散文中的闲话笔调》,有改动)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 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

C. 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

D. 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比较自然,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2.下列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 林语堂追求幽默,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 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 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值得关注的进步。

B. 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

C. 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 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块相邻的铺路石,谈起各自做铺路石的感受。

“唉,我们被别人踩在脚下,一生默默无闻,真没意思。”一块铺路石感叹道。

“为别人铺平道路,这是我们的职责。”另一块铺路石回答说。

“可我们为别人承受了那么多,付出了那么多。谁又能记得我们呢?”

“为别人做了点什么,就一定要别人记住吗?”

“不让别人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

那块一心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铺路石,故意翘起了一端。可是,它那翘起的一端,经常绊倒人,人们把它视为可恶的绊脚石。终于有一天,一个被它绊倒的人把它挖了出来,扔到了一边。它成了一块荒废的石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图为淘宝卖家发货流程图,请把此图转换为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①_______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②_______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妄自菲薄

2.下列在文中横线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